第466章皇帝想不通 - 似锦华歌 - 浅色线条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似锦华歌 >

第466章皇帝想不通

第466章皇帝想不通

皇帝一下子就明白了。

陈总侍为何说“柳公子”不好查。

就像铺子,明面上并没有她的身影,通过捕捉其间的蛛丝马迹,才能在暗里看见她的痕迹。

例如套圈,张泽易同黎宥谦较量,找去个套圈很厉害的人,同时富有文采,而这个人开了个以“套圈”博起眼球的铺子。

陈总侍补充道:“孙二哥的食铺,每个铺子有个管事,上面有个大管事,管理这三个铺子,而再上面有个总管,此人姓董,茶楼刚开张那些时日,便由这位董管事照料。”

皇帝点头:“所以说,她是幕后之人。”

“除此之外,平康坊上开了一家卖杂书的书局,兰陵书局,里面的管事是一个少年,也姓孙,他是那庖丁的三弟。”

皇帝问道:“那隔壁的长安志编辑社?”

“陛下知道编辑社?”

皇帝指了下还放在旁边的一摞书。

“那位兰陵公子,没人知道是谁,而两位少年再能干,年纪尚小,阅历不足,属下认为那些杂书和《长安志》非他俩所作。”

“看来,那柳公子才是张家老三肚子里的墨汁。”

陈总侍附和:“陛下英明。”

皇帝回想起下午的所见所闻,尤其是那个能说会道的少年,心中还是觉得奇怪。

摸不着头脑。

“那是不是还有个孙老大?”

“是有个孙大。跟这几间铺子没干系,他在一个叫长兴镖局的地方。”

“那是做什么的?”

“替人运送货物。”

“三个……”刚开口,皇帝忽然想起越风的话来,他说,她带着三个山匪下山做买卖。

难道……这三个就是那三个山匪?

皇帝立马摇头,那能说会道的少年,从哪里看都不像山匪。

少年强则国强。

哪个山匪能说出这种话来?

皇帝沉默了。

陈总侍发表自己的看法:“陛下,属下未见这位柳公子,却感知他是一位善道之人,善于商道,善于治理之道。”

通过陈总侍的描述,在皇帝面前的柳公子,的确是一位懂得经商的人,而不仅仅是商道,如果那三人真是山匪,他还真懂得如何用人。

不,应是她。

泥浆法子,赠与。

制盐法子,相授。

皇帝想不通。

她图个什么?

作为商人,这些可都是钱,远比那食铺、茶楼要值钱得多得多。

秦大总管说太子回宫了。

皇帝更是不明白——太子将她藏起来作何?

莫非,柳公子同东洲柳家有关?

他联想到了柳瑶。

柳瑶虽为太子妃,作为太子,他应该知道自己不该同她产生感情,因为柳家的事情同样复杂。

太子对柳瑶已经生出情愫?

在太子赶来书房前,皇帝自我脑补了许多,唯一他没想到的是那位柳公子的实际年龄。

他认为这样一个能人,纵使是女子,至少,再年轻也得三十好几,四十也是有可能的,自己儿子才二十多点,两者差距较大,完全不可能有什么其他想法。

然后,太子来了。

李砚向皇帝行礼:“父王安康。”

“你上哪里去了?”

“儿臣一下午都在顾府,先生可来见了父王?”

皇帝跟他招手,示意他坐下:“制盐的法子,可是那位柳公子所授?”

“是。”

“她要什么?”

李砚一愣,没立即回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