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不在的日子 - 似锦华歌 - 浅色线条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似锦华歌 >

第339章不在的日子

第339章不在的日子

在她不在的日子,着实是发生了不少事,有大事,也有小事,芳草等人觉得最棘手的一件事——关于造纸坊和印刷堂。

手指在桌面敲打了好一阵,她歪着脖子,又擡起手来敲了敲自己的脑袋。

还是怪她。

去西北之前,没有把事情安排妥当。

但当时正是刚开始的时候,无法安排妥当,李砚送来那批纸已经是帮了大忙,现在细细回忆起来,帮了大忙的还是董管事。

“要不……依我说,咱们,咱,咱们先关……关门?”孙二说这话时,缩着脖子,他一说完,立马收到了孙大刀子一样的眼神。

“老二!你咋不说把食铺关几天咯?”

“那怎么行!铺子生意那么好!”孙二说话也不结巴了,原地一跳好几下。

“你那边买卖好,生意红火,万万断不得,文管事这边一时碰到了麻烦,你就让人把铺子关了,这是个什么理?”孙大看了看低着头的文管事,也就是以前翰墨斋的文掌柜,眼神顺带着扫过翻看账本的芳草:“那桃夭铺子,当时要是咱们……唉……”

一直到现在,桃夭铺子都没开,大家都觉得可惜,每每路过梨花路,几人还得绕个道,尤其是孙大,生怕自己忍不住冲进张胜的铺子给人砸了。

芳草跟着叹息一声:“那时没货,价也给美人坊抵着,还有宅子闹鬼的事儿……说到这边,每个月确实是开支不少,食铺每个月的进项都补贴给了这边。”

文管事擡起头来:“纸耗量太大,又出了那事,哪怕是工人不要工钱,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纸价太高了。”

“伏家也是欺人太甚!”

提到“伏家”几人都是一顿吐槽。

淮安本地有造纸坊,其中几家还是多年老店,伏家当属龙头老大。

在柳微琢磨着开造纸坊时,伏家已有人接到消息,等她这边支起摊子,等文管事侄子许安根据她的法子造纸,伏家就有了动作,虽然是逮住了人,但人家毕竟是老大哥,他们这晚辈也不能太高调,只好把委屈装进肚子里。

可哪想?

伏家联合了淮安本地多家纸商,擡高了纸价。

李砚调来一批纸,量不算小,勉强解了渴,却止不住人家又来放一把火。

文管事说的“又出了那事”就是指的这把“火”。

陈志诚等人送一批印刷好的书籍去东洲,眼瞅着快到了,路上给人抢了。

陈志诚几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几经周折,竟然找到了那批书,可对方急眼了,索性放了一把火,将两车子书烧了一半。

人跑了。

剩下那一半黑黢黢的“书”。

《小洞天》在东洲刚刚有所反响,好家伙,第二个月就停刊了。

造纸坊这边还没人闹事。

可库存的纸量,只够下个月,或者这个月重印的量。

许安急的整夜睡不着,文管事更不说了。

尽管,办造纸坊,开印刷堂,出版《小洞天》这件事,几人知道是好事,但不挣钱——铁板子钉钉的事儿!

大老板不在。

一群人心发慌!

董管事起身站了起来:“在下想说几句。”

所有人的目光投向董管事。

“目前为止,《小洞天》的确是不赚钱,还一直往里贴钱……”

柳微起初的打算是将月刊《小洞天》在本地免费发放,且给投稿的学子稿酬,这一块比起印刷等成本来说,已然是小头,她准备将书运输到外地,江州和东洲等,打开知名度与销路,但毕竟不是“名人”的作品,谁花钱买这东西?

所以说,前期,运送到外地的月刊是不收钱,只要能解决——造纸的问题,成本就能控,也花不了多少钱。

拦路虎除了伏家,还有就是“纸”的质量,达不到她的要求,手抄本的纸,质量一般较好,价格自然高,印刷用的纸,得有韧性,不透——耐糙,性价比要高,并且是制作周期短。

距离她的“造纸理论”,实操还有一段距离——许安就给难住了,造纸方面,他是优秀工人,但创新方面,他还没有这种创新意识,他也想争一口气,最近熬出了不少白发。

“……说亏钱也好,说倒贴钱也罢,这件事,咱们东家在一开始就晓得,她现在不在,但如果她在,遇见了这样一时的困难,东家会放弃吗?”

几人都摇头。

“我们都知道,她不会,即使是暂时想不出办法,但最终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我们得一起帮《小洞天》熬过去!”

遇到了困难。

却也不是最糟糕。

《小洞天》不赚钱,反亏钱,自然是有人看笑话,更多的人是眼红,因为其他的业务倒还是发展不错,最好的当然是食铺《将进酒》,因着《小洞天》的缘故,有外地人慕名而来,火热程度远超金满楼。

医馆的业务倒也好得奇奇怪怪。

去医馆瞧病的大多是妇人,又大多是贫苦的女子,董杏林自掏腰包给人瞧病,就这样,医馆每月还有不少进项——因为他也不好意思,去青楼等地,上门亲自瞧病治病,每日起早贪,不舍昼夜。

陈志诚那边的镖局,每月要运送月刊,顺带着帮街坊邻里或小商人送点货,生意逐渐稳定起来,除了月刊被烧的事情,没有发生其他意外。

在发生几件事后,特别是有人上食铺捣乱,使董管事受伤,在他沉着冷静的处理后,董管事像是一根定海神针,几人看他的神情都不同了。

听到这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