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偏安一隅 - 何处望神州 - 盖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何处望神州 >

第一百八十五章:偏安一隅

崔举领兵北上的消息,南海郡也知道了,街头巷尾是议论纷纷,一时之间传言南海郡也要出兵北上,弄得城里不少店铺都关门歇业。李小飞虽有皇帝便宜行事的诏书在手,但这么大的事,必须得与陈家众人商议。

陈宏义、陈文二人反对出兵北上,让李小飞有点意外,毕竟出兵攻打崔举既可以扩充实力又名正言顺。

“崔举目前还不是公然反叛,他的大军尚未与朝廷交手,我们要是先攻打崔举,倒显得我们理亏了!”陈文解释到

“老夫倒不在意这些虚名,只是这崔举早已派重兵把守五岭关,又掘沟引水,把靠我们岭南一侧的许多道路都给冲毁了。现在他根本不担心我们出兵,我们倒不如按兵不动,他反而还不敢轻视我们!更重要的是北边的孙翰维似乎与崔举有勾结,也派重兵扼守住了栖霞关!我们出兵丧失先机了!”陈宏义说的非常实在

周大朋看了看李小飞:“李大人,如今即使出兵,也只有从海路进兵了,不过却是离崔举的地盘越来越远了!”

李小飞摆了摆手:“朝廷也没有明确旨意,师父说得对,只有静观其变好了!”

“不,我们的按兵不动,不是真的无所作为,田二壮熟悉地形,你带五百人往西寻路一路做好标记!朱阿三带水师往北,伺机攻取沿海的魏国县城!我们剩下的人,则在城里到处逛街吃喝玩乐,安定民心!”陈宏义原来早有安排

李小飞还是有些不懂,哪怕是虚张声势,声援一下朝廷不好吗,还要去吃喝玩乐安定民心。

“师父,我们南海兵精粮足,直接西进北上都可以,为何还要绕这么多弯子?”

“师父就给你说实话吧,你是外乡人,自然心心念的是北伐一统中原,可是咱们南海郡的百姓不这么想。南海郡的日子这么舒适,人人安居乐业,吃着瓜果海鱼,稻米取之不尽,干嘛还要去北边拼命。前些年是因为占城那边连年内战,咱们买不到稻米,加上连续几年大风大雨,大家不得已才跟着我北上拼命。”

李小飞愣住了,他确实还没从南海郡本地人的角度去考虑,换作是他,也是不愿意自己的父兄子弟去北边拼命的,这个东西是什么大义正道不能改变的。人性如此,我都能过上好日子了,干嘛还要去过九死一生刀尖上舔血的日子。

“那如此说来,靠南海郡的兵马北上是毫无希望了”李小飞很有些失望

“那倒未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南海郡不打北边的主意,可北边未必不打南海郡的主意。假使能调动敌人,我们反击敌人一路北上也不是不可能。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得尽可能的让北边知道我们过的是好日子。”

“绵延百里的大山,不容易啊,人们都觉得岭南是蛮荒之地,不会来的”李小飞说到

“是啊,假如此时有一人带着财宝大张旗鼓的回了中原,会不会有奇效?或者南海郡出手阔绰,把北边的粮米给买空了,他们没有粮米了,会不会过来抢掠?”陈宏义眼珠子转了转

“师父是说让我回去?”李小飞有些难以置信

“你以为这是好差事?这可是真正的九死一生,随时可能被劫被抢,搞不好命都丢了!”

“但也只有我才是最合适的人选了!崔举认识我,朱药师的部下也大多知道我,咱们自己的梁国也都知道我的大名”

“说实话,我也很矛盾,其实维持现状,南海至少一百年安宁是能够保证的。而我们今天这样一来,要么是千年的富足,要么就是万劫不复。到时候我可就是千古罪人了!”陈宏义摸了摸面前的书案

“其实我也在想这个问题,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再等等,兴许不久之后会有朝廷的诏令到来”李小飞也觉得如果由他和陈宏义二人去开启战端,带着几万南海儿郎去拼命实在是太自私了。

“也好,这些年我先后从岭南带走了十几万好男儿,回来的只有三万多人,大部分都埋骨他乡了。或许人一老,心也就软了许多了。”

“师父,我来了这么久,是否要去各县去看一看了!”李小飞马上转移话题,其实也是想去南海郡各县都看一看,他这个郡守当的太过清闲了。

“也好,带你去见见这些地方父母官,将来说不好你得在这里干上个几十年!不熟悉自己治下的下属和民情怎么行呢?”

师徒二人一阵收拾,便坐上牛车带了十多个随从出发了。

南海郡治下只有四个县,分别是番禺、龙川、博罗、四会。郡治所在的县,便是番禺,番禺的富庶李小飞早已见识,各位官员也都熟悉了。

出了番禺城,便往东边去了博罗县,越往东走路越窄,路上的房屋从土楼竹楼木楼变成木屋竹屋,已大不如番禺县。

李小飞不免心里觉得有些失望,原来每个地方的繁华都是表面的,深处都是一样的贫穷。

路边也见不到几个人,李小飞心想着要么是进山打猎或是下田劳作了,说了句“只有勤劳才能活下去!不容易啊”

陈宏义笑了“你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哈哈,你觉得他们过的是苦日子,他们反倒笑你劳心劳力了!这时候他们都还在家里睡大觉,才不会去种地干活呢”

李小飞嘴巴半张着,眼睛睁得大大的“这,那他们日晒三竿还不起床,吃什么?难怪这里的房子如此低矮!”

“这你就不知道了,博罗县土地肥沃,种什么长什么,而且长势还好,瓜果遍地,在河边胡乱插些竹片竹筒便能捞到鱼,自然就不用卖力去种田了!”

李小飞摇了摇头“原来是天生在福地,可惜了,要是他们再勤劳一点”话没说完,李小飞意识到自己又在用自己的想法去衡量他人了,便停了下来

陈宏义摸了摸胡子“其实他们这样也挺好的,与世无争,怡然自得”

李小飞知道这话是说给他听的“可现在是大争之世,总得有人来守护这一方乐土”

陈宏义等的就是他这句话“是啊,这个道理你我都明白,可是身在其中的人却不明白。毕竟中原离他们太远了!”

师徒二人不再说话,继续坐着牛车前行,路边的人家陆陆续续开门了。

沿途的人们看见陈宏义纷纷放下手中的竹篮鞠躬行礼,陈宏义不断地挥手致意。

陈宏义走过之后,人们便各自到田地里摘瓜摘菜,或是到河边捕鱼放牛,非常平静。

到了博罗县衙,看见的是一座竹子围起来的院子,中间有九间屋子,连县衙的牌匾都没有一块。

县衙门口只有几个孩童在弹泥珠,见到生人前来也不避让,继续蹲在地上谭泥珠。

陈宏义下了牛车咳嗽了两声,中间竹屋里走出一个人来一路小跑过来。

“陈大帅,您可是许多年没来过了!”这人已经须发皆白,看模样至少有了七十岁了

“老哥哥,我可没有你幸运,能在这里享几十年清福”

老头哈哈一笑“唉,谁叫你当年比武把我们都打败了呢?要不然就是你留下来享福了”

说着话,陈宏义搀着老者进屋,一边给李小飞介绍“这位长者便是博罗县令陈远志大人,是我的老大哥,我们哥俩已有四十三年没见过面了”

陈远志摆了摆手“什么老大哥县令的,叫我志哥就行了!你虽有四十三年没有回来,我可是每年都会给你准备一只犀牛角!”

陈宏义两眼放光握住陈远志的手“志哥,快快快,拿出来,看能吹响不?”

李小飞在旁边是一片迷糊,这两个老头子一见面就像两个小孩子了。

李小飞还在惊诧,陈远志已经领着陈宏义去旁边的屋子去拿犀牛角了。

等李小飞追出去,两个老头已是满面通红的鼓着腮帮子在吹犀牛角。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