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九州风雷出征
第394章九州风雷出征.
今日不同往日,该说的话说完,刘冕与狄仁杰马上分手道别。打开门,只见邱大友站在门外瑟瑟发抖。
刘冕上前一步:“公主呢?”
邱大友瞟了一眼刘冕身后的狄仁杰,低身道:“先行回府了。”
刘冕道:“狄公不是外人,有什么话直说无妨。”
邱大友拱手行了一揖道:“公主说,她怕她会无法忍受亲眼目送你离开的情景,于是先行回府了。”
刘冕心中微然抽动,点点头道:“这些日子以来,公主过得可好?”
“尚好。”邱大友有意目视刘冕,请到挪了几步走到一边,低声道:“晋国公,公主把小人留下,其实是有意向晋国公澄清一件事情。”
“何事?”
“就是……一个误会。”邱大友说道,“数月前公主怀有身孕之后被皇帝发现,曾被软禁几天。那几天里,公主不肯吃宫中准备的食物,只叫小人给她偷偷夹带食物裹腹。其实,那并非是因为公主害怕皇帝下毒害她,而是……绝食抗争。”
“什么?”刘冕耸然惊讶,“那你当初来向我报信时,怎么说得有声有色,声称宫中配给的膳食中可能会有堕胎之药?”
“这……这……”邱大友无言以对,刷刷的扇了自己几个耳光,“是小人愚昧,未能完全理解公主之心意,妄自揣度!该打,该死!”
刘冕恼火的瞪了他几眼:“的确该打。”转念又一想,这其中恐怕另有猫腻。邱大友这样一个下人,向来办事也算牢靠稳重,怎么会无端的做出这种不负责任的猜测?可以想像,当初太平公主也的确是对食物的安全有所怀疑,肯定也是把这种疑惑表达给邱大友听过,要不然这样的猜测和疑虑是不会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事到如今,我与皇帝再度携手合作,太平公主为了调和我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又特意使出这样一招……可能,狄仁杰也曾向太平公主求证过此事,否则她也不会有意在今时今日特意前来澄清一回。
小芽儿,的确是一番良苦用心……
邱大友哭丧着脸,兀自使劲扇着自己的耳光。刘冕摆了一下手:“罢了,住手吧。你回去告诉公主,就说我知道了,心中明白了。”
“是……”邱大友小心翼翼的施了一礼,碎着步子快行而去。
狄仁杰侧身站在不远处,欣赏雪景。刘冕走过去道:“狄公,不管我与皇帝之间是否有误会有摩擦,相比于国家大事,那都是小事了。她能有莫大的心胸冰释前嫌,我刘某人也不是小肚鸡肠。”
狄仁杰抚髯微笑:“如此甚好。时候不早了,天官请速速启程动身吧!”
“告辞!”刘冕转身便走。
驿丞早已为刘冕准备好了马车,另调了一匹驿马加套上辕,还特意安排了一名驿卒当车夫使唤。刘冕辞别了狄仁杰,马车立刻开动直奔长安。
坐马车可就比骑马舒服多了。不仅能避风雪还可以躺卧。神都与西京之间相隔八百余里,换作是晴明之日,以日行千里的火猊之神勇也就是一天的功夫。但现在天气如此恶劣,那驿卒拼了性命不要、沿途跑翻了五匹驿马、花了两天两夜的时间终于把刘冕送到了长安。
刘冕重重的赏赐了那驿卒一回,策马奔入长安城,直奔留守府。
一路畅行无阻,留守府内也正有官员守班。刘冕大步踏入:“留守何在?”
众皆一惊转眼看过来,其中一人立马惊呼快步跑来:“卑职拜见大将军!——快,快来拜见大将军!”众官吏一起前来施礼。
刘冕也颇感意外:“张柬之?”
“正是卑职!”张柬之不无欣喜的道,“卑职在此恭候大将军已经多时了!”
“这便好。”刘冕先私后公,开门见山道,“速请薛讷前来。”
“是。”张柬之二话不说,马上派人出门去请。其余官吏各归各位,继续办事。
张柬之请刘冕坐下奉上了茶水。四下已无旁人,他面对刘冕恭顺的拜倒下来:“门生张柬之,给恩师见礼了!”
“哦,你这是干什么?”刘冕不禁颇感意外,“快起来。你比我父亲还年长,又贵为长安留守三品大员,我更没有收过你当学生,你拜我作甚?”
张柬之也不矫情,站起来立于一旁拱手道:“自古道,学无长幼能者为先。当日,正是恩师提拔在下进入右卫当职,尔后又举荐给狄阁老在他身边办事。若非如此,卑职岂能有今天?这一切全拜恩师所赐,卑职拜恩师,是为尊师重道理所当然。还有……卑职现在只是代理长安留守,仍居五品衔。下官拜上差,也是应当。”
刘冕笑道:“好吧,我说不过你。不过这‘门生’二字以后不可再提。因为你是进士及第天子门生。明白?”
“卑职明白。”张柬之很识趣的应诺。刘冕的话意很简单,不要拿这个幌子到朝堂之上招摇。说穿了,大家都是同殿为臣、服务于皇帝的。不要把自己的派系立场摆得那样分明,生怕人家不知道你是李党死忠。这没好处。
少顷过后,薛讷来了。
一别数日,薛讷依旧神采奕奕孔武轩昂。
“末将薛讷,拜见大帅!”一板一眼的,薛讷就施了个军礼。
“免礼。”叙完正礼之后,刘冕又笑道,“薛兄,没想到我们又能同袍征战了!”
薛讷也是由衷的高兴:“我等这一天,也等了很久了!”
二人一起哈哈大笑,亲密无间。
张柬之在一旁插不上话,心中暗道:薛讷曾是刘冕的授业恩师,后又兄弟相称。但在仕途上,刘冕又是薛讷的导师与靠山。二人之间的关系,果然已是非比寻常……
寒暄已罢,三人一起来到留守府正阁商讨机要事宜。
刘冕最关心的,莫过于粮草器械的征备情况。经询问,他终于放心。原来当初西征尚未开拔之时,西京的每支驻军都做好了应诏出征的准备。不管是军士的操练还是粮草的征集,都已经早早做好的准备。后来西京调用的是右卫大军,薛讷所部的左玉钤卫没能入选。如今的左玉钤卫已是整装待发,驻扎于渭水之滨一切准备就绪只待开拔。
对于左玉钤卫,刘冕丝毫不陌生。当初他在长安统领右卫时,薛讷所部的这支军队也同时驻于长安,负责九门治安与维持皇宫戒备。后来又参与了刘冕指挥的朔方一役,立下不少功劳,也算是一只能征惯战的功勋之旅。这几年来,薛讷潜心细致的打磨这支军队,又让它增色不少。左玉钤卫也由当初的五万人马,扩充到了七万将士。骑兵的比例也由当初的五成不到,扩充到了七成、近五万骑。其中精锐越骑二万,余者皆是武骑。步兵、弓弩手、陌刀手,也人手备有驮马,军队的准备还算可以。
刘冕非常满意。
除此之外,代理留守张柬之在极短的时间内,征集到一万五千名民夫,用以搬运粮草辎重。这也让刘冕比较满意。
张、薛二人一起询问刘冕,何时出征。刘冕却没有急于做答,反而问张柬之:“长安将作监还有多少匠人?”
张柬之疑惑道:“至陛下迁都后,将作监的匠人大部分都跟随朝廷一起迁入了神都。留在这里的只有为数不多的百余人,主要用来维护长安皇城的宫殿房舍。”
“才百余人?”刘冕略皱了一下眉头,“那有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征集一批民间匠人?嗯,具体是,木匠!”
“木匠?大帅要木匠何用?”张柬之迷惑不解,仍是答道,“长安东西两市的匠人颇多,只是如今风雪天气没几个出来营生了。不过,卑职倒是可以派出下差四下主动聘请,相信可以在短时间内请到一两百人。”
“有个三百人,勉强够用。”刘冕道,“但时间要快!现在马上去办,人手到齐马上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