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九州风雷公主的心意 - 复唐 - 寻香帅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复唐 >

第372章九州风雷公主的心意

第372章九州风雷公主的心意

.

看得出来,太平公主今天心情颇好。一般来说,她在大众面前都是比较高傲的一个冰山美人,出了名的人人敬畏。可是今天她来了刘冕府上,却表现得兴致高亢轻松随意,全没有一点点公主的架子。这样的太平公主,无疑是讨人喜欢的,同时也是极为迷人的。

听完她一通话后,刘冕只是笑而不语。

太平公主仿佛有点恼火的抗议起来:“你笑什么嘛?分明便是不相信我!”

一旁上官婉儿连忙出来圆场:“殿下,天官偏是喜欢这样弄作深沉,你也该习惯了。与他计较作甚?”黎歌也笑嘻嘻的附合道:“可不是。天官呀,就算心里乱成了一锅粥也总是表现得智珠在握的样子,好让人摸不清他的底。”

“就是。”太平公主嘿嘿直笑。显然,她把上官婉儿和黎歌当成了一个战壕里的死党。

刘冕哈哈的笑:“呵,合起来对付我了?——不开玩笑了,说正经的。话说,如果狄仁杰能调入中枢任宰相,那当然是好事。可是现在阁部有好几位宰相了。李昭德、魏元忠、黑齿常之,加上武三思、范履冰、岑长倩,共计六人之多。这六人当中,很明显的是李党三人,武党三人。你要再将狄仁杰安插进去,谈何容易?”

太平公主尚未发话,黎歌笑眯眯的站起来对众人道:“我去给你们安排一些好的茶点,慢慢坐着聊呀!”

刘冕忙道:“来人,扶郡主去歇着。黎歌,这些事情交给团儿去料理吧,你就不必操心了。”

“也好。那我稍去歇息一会儿。皇姐,婉儿,不要急着走哦!我早已差人炖了燕窝,一起喝汤罢。”说罢,黎歌就在丫环的搀扶下走了。

太平公主啧啧的道:“如此恩爱,羡煞我这小寡妇了!”

刘冕不禁笑了起来:“少说废话,跟你讨论正事呢!”上官婉儿也被逗得咯咯笑了起来。

“哦,说正事,说正事。”太平公主故作正经的干咳了一声,作沉思状沉默片刻,然后认真说道:“其实,至从我母亲登基以来,一直有个心病。这块心病,她可从来没跟旁人说过。”

刘冕道:“那似乎也不好告诉我们了?”

“我便说了,有什么?”太平公主无所谓的撇撇嘴,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异常机密的大事。就是……这么多年来,母亲身边一直缺少真正的股肱能臣。话说,她是有一批忠心耿耿愿意为她做任何事情的心腹,可是这些人当中,要么是心术不正一心贪图富贵的,比如薛怀义、周兴这种货色;要么是野心或是无能之辈,比如武承嗣武三思等人。也就是说,环抱在皇帝身边的一些心腹之人,并没几个真正有大才实干的。”

刘冕不动声色道:“满朝文武难道都是禄禄无能之辈?”

“别打岔!”太平公主白了刘冕一眼道,“你明明知道我说是的实情,奈何要挑我的刺?是,我大周朝廷之上的确能人极多,不乏忠臣能臣。但是,这些人当中有几个又真正对皇帝死心塌地的效忠呢?——我母亲人老了,可是一点也不糊涂。她的心思,比谁都清醒。她曾不止一次的跟我说,能干的不忠心,忠心的不能干。身为一个皇帝,身边居然没有一个忠心得力的股肱之臣,这皇帝也就当得比较累了。”

“接着说。”刘冕呷了一口茶。

“其实皇帝早就有心培养一批忠心又能干的人,围绕在她身边为朝廷出力办事了。”太平公主说道,“此等私密之事,本来是不太方便跟外人说起的。可是你和婉儿嘛……告诉你们也没关系了。母亲曾对我私语道,遍观朝中,文如狄仁杰者,武如刘天官者,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她虽没有把话挑明,但我分明听出来了,她是想将你们二人培养成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的领袖!”

刘冕心头一凛眉梢轻桃,斜睨太平公主道:“这只是你的猜测。”

“不。真凭实据一大把!”太平公主非常肯定的说道,“事情说起来,还得从你朔方一役归来后讲起。那时,皇帝早已知道武承嗣与武攸暨被杀的消息了。而且,她很早就将我唤了去,私下诘问于我,是不是我干的。”

“哦?”这一点,刘冕还当真有点意外。

上官婉儿也惊讶道:“皇帝很早就诘问过殿下了?”

“不错。”太平公主正色道,“我没那么傻,当然不会承认。但我清楚,精明如皇帝,不可能想不到这的确就是我干的。”

上官婉儿耸然动容:“这……当真?”

太平公主却是无所谓的笑了一笑:“婉儿,你不必如此紧张。你也不是外人,我今天就将话挑明了吧。那两个姓武的,的确是我派人干掉的。我恨他们,恨不得将他们锉骨扬灰。杀了他们,还算是便宜的了。”

“这……”上官婉儿的倩脸轻轻抽搐,目瞪口呆。

刘冕对此事早已知晓,这时也没什么心惊了,只是淡淡道:“算了婉儿,这不是重点。个中曲折情由轻重利害,日后再来细说。公主,还是说说你和皇帝之间的事情吧。”

“其实,我也只是分析。但是你们听我说来,是非常有道理的。”太平公主说道,“话从头说起。既然皇帝已经早就知道了你刘冕不是凶手,为何还要派武三思、来俊臣将你私下拘押起来,调查你杀人一案?呵,其实我刚开始的时候听到你被拘押的消息,也急坏了。我就担心皇帝借题发挥拿你是问。因为这件事情,我们母女俩是心照不宣的。当时我认为,只要我到神都为你开脱,你定会没事。正当我要动身时候,被狄仁杰挡下了。他对我说了一通话,让我茅塞顿开,而且举一反三的想到了许多事情。”

刘冕淡淡道:“他说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太平公主道:“你还记得,黎歌去御史台探望你的时候,转给你的话吧?”

“记得。”刘冕说道,“当时黎歌耳语对我说‘记得李勣故事否’?当时我就想到了,皇帝是在为立储做准备。”

“不错。”太平公主扬起嘴角微然一笑,拿起茶杯不急不忙酌了一口,“那便是我让黎歌转给你的原话。”

刘冕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说,皇帝设计拿我,是为了表达对我的器重,就像当年太宗皇帝晚年时责贬李勣一样。”

“的确就是这样。”太平公主说道,“你回头想一想,难道不觉得奇怪吗?皇帝拘你拿你,却没有像犯人一样的待你。而且,如此重大的案件,她却交给颇显无能的武三思来办,而不是交给最善长断案审案的狄仁杰来办?”

“想想,也是。”刘冕点了一点头。

太平公主道:“皇帝这么做,有几层意思。其一,他在试探你刘冕的忠诚度,试探武三思此人的心术城府。显然,这一次的事件当中你表现得还算不错。没有过激的反应,也没有干什么出格的事情。相反,武三思借题发挥嫁祸于你——他有麻烦了。皇帝是什么人,从一开始就布好的局,当然早就知道你刘冕并非凶手。可是武三思呢,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要把你往死里栽。本来朝堂党争彼此攻讦也是司空见惯。可是武三思的这种手段品行,显然让我母亲极为失望了。至少,在立储一事上,武三思就被打了个大折扣去。”

刘冕轻轻的翘了一下嘴角:“说来说去,一切皆在皇帝掌握。只有她才是最后的大赢家。”

“话也不能这么说。”太平公主说道,“皇帝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之前我也说了,她有她的苦衷和烦恼。她设下这样的局来试炼你们,当然也是为了朝堂大局和大周的江山社稷着想。纵然惹来一些私怨,为了大局她也只得承受了。从一开始,她就有想法让你刘冕和狄仁杰远离立储夺嫡之争。你呢,与武三思有隙,与潞王李贤之间千丝万缕,与我嘛……自然不必再说。有个什么样的办法让你脱身于争斗之外呢?思来想去,别无良策。皇帝也是没有办法了,才出此下策——将你下狱。让你有惊无险的惹一身麻烦,从争储夺嫡的风浪中脱身出来。”

刘冕笑了一笑:“的确是个比较合适的法子。只是,没想到其中出现了某些偏差。这个细小的偏差,险些坏了皇帝的大事,也险些要了我的小命。不是吗?”

太平公主沉默了一点,只好点头:“来俊臣被刺杀,这的确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之外。吐蕃人的这一招,也许是出于无心,却是一招刺中了皇帝的要害。当时她很愤怒,认为是你刘冕沉不住气了使了手段,在向她老人家叫板挑衅。于是,她马上责派狄仁杰彻查此案——本来她的想法是,将你下狱,让狄仁杰远在长安,都不揽进夺嫡之争当中来。可是这个变化让她不得不临时改变了初衷。所幸,狄仁杰果然能干,不仅仅是飞快的破获了此案,还一举将吐蕃人安插在神都的眼线细作都给擒获了。”

一直未吭声的上官婉儿心有余悸的吁了一口气:“局中有局案中有案,个个都是高手……真是令人生畏!”

太平公主也轻轻叹了一口气,声音也变得柔和了一些,说道:“天官,这一次事情的始末,大致如此,你也都清楚了。我说这么多,也不是有意在你面前为我母亲说好话做什么调解。你是了解我的,我向来说一不二从不歪曲事非。这一次,皇帝的心意出发是对你好的。她器重你,想提拔重用你,就不得不试炼你,这也是人之常情,君之常情。说了这么多,我其实只想表达一个意思——皇帝想要把你和狄仁杰,培养成领袖群伦的左文右武。”

刘冕笑了一笑道:“要说狄仁杰还靠点谱。毕竟人家为官多年老而持重,忠心能干又名声在外。我呢?年纪轻轻资历尚浅,何德何能?”

太平公主忿忿的瞪了刘冕一眼:“你这是矫情,还是故意说反语在表达你的骄傲呢?还记得我母亲对你说过什么吧?——说你是我大周之‘卫霍’。人家霍去病十九岁任大汉骠骑大将军、统领兵马挂帅出征封狼居胥——年轻怎么了?皇帝不止一次的颁发招贤令,向天下人道明心迹——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你以为只是空口无凭说说而已吗?”

刘冕不禁笑道:“你干嘛这么激动?我只是谦虚一下而已。”

上官婉儿也轻笑道:“算了殿下,刘冕就是这样的性格,你别和他一般见识。”

“什么、什么嘛!”太平公主有点不快的吁了一口气,红唇轻轻嘟起,“你们这么说,弄得我像是皇帝的说客一样了。天官,我说这么多可都是为了你好。我是担心你想不清楚这其中的许多奥妙,心生魔障今后走上弯路。我要告诉你的是,你虽然经历了一些小小的劫难,可是前途已经变得更加光明了,今后定当辉煌腾达一日千里。大好的日子等着你,你可别自抱自弃胡思乱想。”

“我知道了,公主殿下。”刘冕呵呵的笑,“怎么感觉你今天像是变成了我娘一样,还诲人不倦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