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基金
第223章基金
这边楚瑶姬和慕子恒却在有条不紊地考较那些志愿者。由于人数太多,只能两人分开面试,招募范围包括:账房先生,库房管理,记录和整理捐助者资料的文案,接收全国各地灾民信息并整理上报,衙署总的统筹管理和助手,甚至还有守卫。
用了五天时间,招募到了足够的志愿者,楚瑶姬进行了简单的培训后,对衙署布置整理,各志愿者正式走马上任,衙署对外开放。
衙署开放这天,京城百姓甚至许多官员都赶到衙署观看,黑色烫金牌匾横在衙署朱红的大门上:迅达慈善基金署。
门口一边各有两个守卫,守卫皆穿着灰袍红马甲,红马甲前面印着“慈善”二字,背上是“志愿者”,四名守卫昂首挺胸,气宇轩昂,十分威武。
有几名百姓试探着要进去,前面的守卫先是抱拳施礼,随后问道,
“这位大哥,可有什么事,我可以带你找到相关管事。”
那百姓嗫嚅着,最后拍了拍钱袋,
“我要捐资!”
“好,多谢大哥善举,请跟我来。”
于是带着那百姓进到里面。
后面的人见这样可以进去观看,纷纷拿出钱袋,嚷着也要捐资,守卫让他们拍好队,逐一带进去,竟然忙而不乱。
出来的百姓十分得意,向那些还没有进去,或是舍不得捐资进去的百姓炫耀描述,衙署里面如何齐整,志愿者们对他如何恭敬,在名册上录了他的名字,还对他施礼感谢等等。
最后还补上一句,
“给寺庙捐香油钱看不到积德行善,给慈善基金捐资,那可是知道这钱都用在何处,是真正的修善积福啊,何况这里不计多寡,一文钱也是做善事!”
本来舍不得捐资的百姓听了这些话,再不犹豫,急忙排到捐资队伍里。
不远的街角,戴着帷帽遮了面的濂王不由暗暗切齿。
迅达慈善基金开始稳步运作,定期召集巨额捐资者商讨,如何让“鸡”生“蛋”,“蛋”再生“鸡”,而且所有投资项目,必须是扶助百姓,惠及贫民的。
很快这些商业巨贾便用他们敏锐的眼光寻到商机。
先是在贫民区设立书馆,书馆对贫民学子免费开放,但却花了很高的束脩,请了大陈名师驻馆授课,很快许多富家学子闻名而来,却被告知:需缴纳很高的学资。
有人说这样不公平,同是学子,为何贫民不需花学资,而非贫民要付高额学资?难道贫困是值得夸赞的事?
楚瑶姬在学馆门前当众说道,
“本来就没什么公平可言!我生而为镇北侯府嫡女,而你,不过是寻常百姓家女儿,我不需劳作,便锦衣玉食,而你,即便日夜纺织,也未必能衣食无忧。”
楚瑶姬含笑说道,
“哪里有公平可言?同样的,这些贫民我可以让他们免费读书三年,三年后若成绩优良,可继续就读,参加科举,若三年后毫无所长,那便离开书馆去做工务农,我只给他们这一次机会,有何不可?”
楚瑶姬素手一抬,食指指着天空,
“上天给你的命,我给你一次逆天改命的机会,你若不懂珍惜,那便果真是命该如此,至于不是贫民的学子,你不过是照常花费学资读书,若没有这些贫民相比,你会觉得不公平么?有他们衣食无着做比较,你又凭什么觉得不公平呢?”
楚瑶姬说罢,学馆前的学子百姓静寂片刻,接着是纷纷点头称是,那些需缴纳高额学资的学子家长,毫不犹豫带着孩子报名入学。
学馆的收入颇丰,很快回本,利润转入迅达慈善基金。
开了学馆之后,便是医馆,不过坐馆的大夫却是宫中太医轮流做义工,这可是得了皇帝特许,每个太医出诊一日便是替自己捐资,也是十分乐意,很快医馆在京城已是家喻户晓。
迅达慈善基金的善款像是滚雪球,越滚越大,也就能建设更多慈善事业,为贫困百姓谋福利。
京城贫民百姓已经不唤瑶姬为郡主,只叫她瑶姬菩萨,一时间锡京城里无论老幼,提起瑶姬菩萨,无人不知。
转眼三个月过去,凌毓轩与瑾王赈灾结束,返回锡京时,已是深秋。
皇帝在宫中设宴,为凌毓轩和瑾王接风洗尘,同时也褒奖了楚瑶姬在百姓中树立口碑,为皇室在百姓中的形象增色许多,受万民爱戴彰显德君仁政。
除了凌毓轩,皇子们也纷纷附和,称楚瑶姬是难得的巾帼英雄,既能领兵作战,又能生财有道,维护国本,堪为国之栋梁云云。
楚瑶姬只含笑听着,也不说话,任他们信口开河地虚情假意夸赞。
宴罢凌毓轩送楚瑶姬回府,天色已晚,很有些凉意,凌毓轩上了楚瑶姬的马车。
“瑶姬一向可好?我曾经写了两封书信给你,不知为何,瑶姬并未回复。”
凌毓轩明亮的眸子注视楚瑶姬,他明显黑了许多,略有些清瘦,只是却丝毫不影响他的俊美无俦。
“京中事务繁忙,细思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便没有回信,想琦王殿下也不会介意,回京后自然就知道京中情形了。”
楚瑶姬淡然回道,目光微垂,并不看向凌毓轩。
“瑶姬莫非没有打开我寄来的书信?”
凌毓轩突然问道。
“……琦王殿下为何这样问?”
楚瑶姬反问,心中却有些不安,她确实没打开那两封书信。
“我在书信中并未问及京中情形,而是画了许多小图,那些小图每一处都是当地特别之处,我一一记录下来,送给瑶姬,就当做你也游览了那边景色。”
凌毓轩温声说道,并未责备她没有打开书信,或是没有回复。
楚瑶姬微怔,她以为那不过就是寻常书信,嘘寒问暖,寒暄一番,没什么可看,她不想与凌毓轩有太多交流。
“多谢琦王殿下!瑶姬确是没有打开那书信,不过听殿下述说,那书信定是十分有趣,待瑶姬回府,便拿出来细看。”
楚瑶姬无法,只好硬着头皮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