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别院
第182章别院
翌日楚瑶姬到慕夫人房里时,见楚摇风也在。楚瑶姬和爹爹娘亲见过礼,又给哥哥行了礼,这才落座。
“摇风,怎么忽然要去别院住?那里少有修缮,此时又甚寒冷,去那里却是为何?”
慕夫人不解地继续方才话题。
“是我久住在衔风院,甚觉无趣,别院里种的那许多桃花,再过些时日就要开了,我与锦儿过去,稍作收拾修整,正好待到桃花开时,酿些桃花酒,蒸些桃花饼,倒是十分惬意,还请父亲母亲允准。”
楚摇风细细说了,慕夫人见儿子心意已决,也不好强作阻拦,只好应允。
两日后,楚摇风带着樊锦和贴身的下人,去往别院,临行前,楚摇风来到翠微院。
屏退丫头们,楚摇风面色凝重,
“瑶瑶,那日的事我不想再提起,以后我会带着锦儿远离侯府,甚至……请辞世子之位,若是她还执迷不悟,也不能再做对侯府不利之事,还请妹妹替为兄隐瞒,勿使父亲母亲知晓。”
“大哥哥,你果真想好了?若是你请辞了世子之位,远离侯府,她还执迷不悟,甚至因此而与你背道而驰,到那时你却待怎样?”
楚瑶姬看着这个痴情的哥哥,既是心疼,又是无奈。
“若果真如此,便是我欠了她的,也是心甘情愿。”
楚摇风的眼前,浮现出那年春天上巳节,湖边一群少女说笑着过来,其中一个身材高挑,眉目如画的女子朝他眨眨眼,指了指头上,他急忙摸摸头,一片桃花瓣飘落,少女咯咯笑起来,跟上女伴们迤逦而去。
后来他知道那个从此入梦的女子,叫做樊锦——繁花似锦。
后来在母亲拿来的为他议亲的女子小图里,他一眼就认出她来,用手一指,再不看别的女子。
后来他高头大马前去迎娶她进门,新婚夜揭开盖头,那个梦中的女子终于坐在他的眼前,眉目如画。
他无法舍弃她,即便荆棘满路,也要牵着她的手,能走多远都是幸福。
楚瑶姬再不说什么,送楚摇风出门,看着车驾出了二门,渐渐远去。
樊锦离开侯府,迟婉凝便接手府中庶务,忙碌起来,马上就要到上元节,今年慕相和吕夫人会带着慕府众人来侯府,许多事情虽然已有安排,但是细节上还需稳妥。
上元节这日,慕相和吕夫人带着慕府公子小姐少奶奶来到侯府,一时花厅内笑语喧哗。
迟婉凝忙里忙外,却不时向门外探看,直到一个小厮进来,她急忙走过去,
“世子和大奶奶可接回来了?”
“世子爷说,大奶奶近日有些不适,就不往来奔波了,让小的捎回一封信,待宴后再交给侯爷和夫人。”
小厮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交给迟婉凝。
迟婉凝接过信收好,不由叹口气。
楚瑶姬的眼光扫过来,随即淡淡垂下头,摆弄手中茶盏。
慕府的大公子没有看到楚摇风,向楚摇山问起,楚摇山说大嫂最近身体不适,想去别院住些时日,据大夫说换了住处,会好些。
众人交谈了一些时候,慕夫人便命摆宴息翠阁,众人纷纷上了暖轿,丫鬟仆妇簇拥着去了揽翠园。
息翠阁里早燃了银丝炭盆,其内春意融融,打开的窗子外正对着卧莲池上的露台,在那里已有名伶准备好唱几出新戏。
大家在息翠阁里落座,丫头们络绎不绝送上菜肴,两府的公子小姐奶奶们们谈笑风生,十分畅快。
慕夫人请吕夫人点了戏,锣鼓点响起,名伶婉转吟唱声,伴着菜香酒醇,酒宴开始了。
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台下推杯换盏宾主尽欢,楚瑶姬看着两府同聚的繁荣景象,再想起那场曲终人散的凋零,双眸中戾色更甚。
宴罢慕相夫妻和楚侯夫妇带着众人饮茶,慕子恒目光扫过楚瑶姬,楚瑶姬微微颔首示意,两人见众人畅谈,悄悄退出,登车离了侯府。
街上人流熙熙攘攘,虽然天色还未完全暗下来,已是许多人都在向着芜栏坊那边过去。
芜栏坊是百姓们赏灯的地方,所制的灯虽不精致,却十分有野趣,颜色多彩,形态各异。
慕子恒带着楚瑶姬下车,两人走入人流中。
街边的灯都是各个商户出资扎起来的,自然各显神通招徕顾客,有的是灯谜,有的是棋局,有的是迷宫,百姓们挑了精通或是喜爱的各自聚成一圈,绕着花灯议论思考,若有人破了谜便是一阵喧嚣,高声喝彩嬉笑,热闹非常。
慕子恒与楚瑶姬徜徉在人流中,看到有趣的花灯,两人就驻足下来,也跟着游人一同猜谜,慕子恒猜出也并不说出,只是含笑看着楚瑶姬眉头微蹙,若是她真的想不出来,便附耳告诉她,让她去找老板拿了彩头。
忽见前方许多人围着,两人走过去,不知道是什么有趣的灯,居然让这么多人围观,便向边上的一个少年询问。
“是这家老板设的棋局,说是连环局,各个棋局互有关联,只有全都破解,才能解开中心的局,这棋局已经设了三年,还无人能解,老板称这是天残局,不过刚才一位公子进去,正在解局。”
两人听了也有些好奇,什么样的棋局这样厉害,居然三年无人能解,便尽力向前方挤进去,虽然惹得一些游人侧目,却终于贴近了花灯。
这是一圈旋转的花灯,每个花灯上都有一场残局,中心围着一个大的花灯,花灯上只有棋盘,却有四个小童围着,不断在其上点子。
若想解开棋局,需在花灯旋转时记住它的位置,每次点一子,这落子便被记录在棋盘上,然后再去下一个花灯解局,而每点的一子,中心的大花灯在其相同位置,小童会点上相同的子,这样就构成新的棋局,若是一子有错,满盘皆输,花灯棋局便解不开,又很难找出是哪里落子错了。
一个白袍公子提了笔,十分悠闲随意地在各个花灯上点子,边上游人不住猜测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