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抢收
袁今安一大早就起来到诊所了,现在是七月中旬,基本上算是农忙时期,看着没什么人来,他就打算关上诊所的门去帮袁母一起干活,他在诊所门前挂了一张木板,写着“有事到田里找”。
南方的夏天农忙时期,需要抢收稻谷,袁家的稻田里一片金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着头,仿佛在向辛勤的农人致敬。
袁今安挽起裤腿,卷起袖子,迅速融入了这片繁忙的景象。他熟练地挥动镰刀,一排排稻谷应声倒下,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滑落,但他的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袁母在不远处的田埂上忙碌着,她时不时地抬头望向袁今安,眼中充满了欣慰。尽管袁今安是村里唯一的医生,但他从不嫌弃农活,总是愿意在农忙时节放下诊所的工作,回家帮忙。袁母知道,这不仅仅是因为孝顺,更是因为袁今安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太阳渐渐升高,阳光变得愈发炽烈。袁今安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抬头望向天空,心中默默祈祷着今年能有一个好收成。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年轻的村民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
“袁医生,不好了!村里有人受伤了,需要您赶紧回去看看!”那村民焦急地喊道。
袁今安闻言,立刻放下手中的镰刀,对袁母交代了几句,便跟着那村民匆匆赶回诊所。他边走边问:“伤得重吗?是什么情况?”
“是张大伯,他在田里干活时不小心被镰刀割伤了腿,血流得挺多的。”村民气喘吁吁地回答。“我们让张大伯到你诊所等你了。”
袁今安眉头紧锁,加快了脚步。他知道,这种情况下,时间就是生命。他们穿过村里的小巷,绕过几条田间小路,终于来到了诊所面前。
张大伯脸色苍白,坐在诊所面前的地上,伤口还在不断地渗出血来。袁今安迅速打开药箱,取出消毒药水和绷带,开始为张大伯处理伤口。他手法熟练,神情专注,一边处理一边安慰道:“张大伯,别担心,我会尽量小心,这个伤口有点深,可能要打一针破伤风。”
村民们都围在旁边,紧张地看着袁今安的动作。袁今安处理完毕后,又嘱咐张大伯要按时换药,注意休息,避免感染。
“小袁,我这田里还得继续抢收呢,这伤咋可能不碰呢?”张大伯担心的说
袁今安微微一笑,拍了拍张大伯的肩膀,安慰道:“张大伯,您放心,我会帮您安排好一切的。您现在最重要的是养好伤,田里的活儿我们可以找人帮忙,村里人都是热心肠,不会让您吃亏的。”
张大伯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感激,点了点头:“那真是太感谢了,小袁,你真是个好孩子。”
袁今安站起身,对周围的村民说道:“大家听我说,张大伯现在需要静养,田里的活儿我们得组织一下,谁有空的可以帮忙去张大伯的田里看看,尽量帮他把庄稼收回来。”
村民们纷纷点头,表示愿意帮忙。袁今安又转向张大伯:“张大伯,您先回家好好休息,我会定期过去给您换药,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我说。”
张大伯感激地握着袁今安的手,眼中满是感动:“小袁,真是麻烦你了,你真是我们村里的好医生。”
袁今安微笑着摇了摇头:“张大伯,您别这么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处理完张大伯的伤势后,又叮嘱了几句,才放心地离开。他知道,这样的事情在村里时有发生,大家都会共同帮助的。
袁今安又回到田里,先把自家田里的稻谷抢收完,再叫上几个比自己小岁的小孩一块帮张大伯抢收。
阳光洒在金黄的稻田上,袁今安和孩子们忙碌的身影在田间来回穿梭。稻谷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仿佛预示着一个丰收的季节。
“小袁医生,您真是个好人。”一个叫小虎的孩子一边擦汗一边说道。
袁今安笑着拍了拍小虎的肩膀:“小虎,我们都是一个村的,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你们长大了也要像我一样,多为村里做贡献。”
孩子们听了,纷纷点头,干劲更足了。稻谷一捆捆地堆在田埂上,袁今安看着这些劳动成果,心中充满了欣慰。
收工时,远处的山脉上空,黑色的云奔腾而来,袁今安庆幸自己和孩子们及时抢收,要不然就下雨了,要是刮风刮倒了稻杆,估计下一场雨之后,饱满的谷粒就会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