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新武器亮相
正当唐闲这边还在中东某国打生打死的时候。
蓄谋已久的颉利可汗终于是提前对大唐帝国发起了攻击。
原本的唐朝历史上,李世民是在贞观三年左右灭掉了突厥。
可是现在才贞观二年年中,历史的进程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转变。
太极宫宣政殿。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上,文武百官分两列站立,泾渭分明。
“诸位爱卿,颉利可汗引兵来犯,气势汹汹,各位可有御敌之策?”
李世民抛出了话题,朝臣顿时开始交头接耳,小声讨论。
片刻之后,长孙无忌站出来朗声说道;
“圣上,老臣以为,我大唐国力依然衰弱,现在不宜大动兵戈,应该派人前去议和,甚至可以仿效前汉初年的做法,和亲求和求发展!”
“长孙大人此言差矣,我堂堂泱泱大唐,如此多的大唐军中好男儿,岂会坐视大唐的和平靠着女人来实现。”
长孙无忌话音刚落,尉迟敬德站出来反驳道。
纵观华夏历史,除了奇葩宋朝之外,基本上都是文官主和,武将主战。
大唐也是一样,况且现在是贞观初年,跟着李世民打天下的名臣武将都还正当壮年。
这个时候武将集团刚刚在李世民的玄武门事变封赏中落了下风,所以都憋着一股劲,想要扳回一局。
恰好这时候,突厥人来犯,可以说是时机正好。
戴胄这时候已经从大理寺卿的位置升迁到了户部尚书的位置。
要打仗,能不能负担得起军费,户部自然是最有发言权的。
所以这个时候戴胄站出来说话了。
“启奏陛下,目前我大唐国库依然空虚,恐怕难以支撑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补给。
所以从理智上来说,该打也必须打,以打促和才是正道。
但是从感性上来说,我们的国力其实支撑不起这样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讲事实摆道理,如果没有奇迹出现,现在的大唐刚刚开始休养生息,确实不适合大规模的战争。
不过敌人都欺负到了家门口了,不打一下只会助长敌人的嚣张气焰。
况且敌人还是颉利可汗这只老狐狸。
一旦大唐朝着颉利可汗服软了,可以想象的是突利小可汗立马就会扑上来,讹诈一笔。
这时候魏征站出来了。
在场的有人已经知道了李世民已经解决了粮草的问题,这个人就是魏征。
不是宫中走漏了消息,这是魏征猜的。
因为他看到了李世民志得意满的表情,显然如果不是成竹在胸,现在的李世民不应该有这样的表情。
魏征稍微一琢磨,顿时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陛下,老臣以为此战必须打,而且还要派重兵打,最好是一战能把颉利可汗打服了,这样才能震慑住周边那些蠢蠢欲动的野心家,比如高丽,吐蕃等。”
魏征一开口,房玄龄和杜如晦顿时明白了其中的韵味。
这两人也同时站出来表态,“陛下,老臣以为此战非打不可。”
文臣四大金刚,有三位都同意打了,只剩下一位长孙无忌里外不是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长孙无忌开始和李世民不在一个频道上了。
这一点不只是长孙无忌发现了,李世民也发现了。
“齐国公,你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吗,大家都支持打这一战了。”
李世民这样说,显然是直接忽略了朝中的其他反对声音,唯独希望得到长孙无忌的支持。
毕竟这两人是最亲密的合作伙伴。
“陛下,老臣保留自己的意见。”
李世民看着有些固执的长孙无忌,心中也是无奈。
“既然大家都同意打了,那么如何打,怎么才能打胜,诸位都说说自己的看法。”
李世民这话一说出口,不少人心中都是有些撇嘴。
明明有这么多人不同意打,怎么就成了大家都赞同了。
不过这时候,尉迟敬德站出来了,将之前早就准备好的一些策略大致说了一遍。
当然更多的细节这个是军事机密,肯定是要保密的。
尉迟敬德说完,李靖站出来做了补充,将这个计划变得更加完善。
眼看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就将这件大事确定下来。
户部尚书戴胄有些心慌了,急忙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