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刘艳君屋堂劝善淳于复山村归隐
却说在江边荫柳岸上,淳于复与小莲手持竹杆钓鱼,坐钓无声。小莲转头看他几眼,忽然惊问:“阿复哥哥,忘了问你,你怎么把头发都给剪掉啦!”淳于复笑着回答:“剪了更好,这样就清爽方便多了。”小莲嘴里嘀咕:“发至皮肤,受之父母。是不能轻易剪除的。”淳于复说:“哥哥与你也差不多,都是无牵无挂。所以就不用考虑这些俗套了。”
小莲笑说:“今天下午,我们一定要多钓几条大鱼。刘叔过来下厨,今晚肯定会有好吃的菜。”
淳于复打量她那天真浪漫的少女脸颊,微笑点头:“小莲,你是个好女孩,谢谢你们。”小莲满脸欢乐。
两人聊不多时,又有鱼来上钩。淳于复提起鱼竿,钓上一条大鲤,有七八斤重。小莲看得喝彩不已。
入夜后,刘春旺走来姑妈的屋宅主厨,煮上一桌鸡鸭鱼肉,香汤鲜菜。
刘春旺盛来一碗猪肝排骨汤,劝说:“阿复兄弟,放开了吃,把身体给养好了。”
淳于复还未启口致谢,小莲也夹来青菜:“哥哥,肉汤也吃,青菜也吃。这样才是阴阳互补调和。这是婆婆说的。”
刘春旺点头:“姑妈通晓医理,很会养生之道。”淳于复拱手微笑:“多谢刘兄与小妹热情照顾,我这心里感激不尽。”
小莲说:“哥哥一个壮汉,不要总是客套。我记得婆婆说过:男人吃饭,就要狼吞虎咽,山吃海喝,就像什么梁山泊好汉。”
淳于复笑说:“梁山好汉。我以前倒也看过那本《江湖豪客传》。都是一帮无法无天的枭雄人物。”
小莲摇头:“这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我喜欢听婆婆说书讲故事。她空闲的时候,就会教我写字念书。这一年多来,我也学会了不少知识学问。”淳于复微笑:“婆婆真是一位大好人。”
小莲点头:“是啊!我本来住在杭州,就在走投无路那会,突然遇上了婆婆这位骊山老母。要不是因为婆婆救命,我也不知道该去哪里。”淳于复叹笑几声,不知答说。
刘春旺询问:“阿复兄弟,我听小莲说,你是军人出身。以前打过恶战?”
淳于复经过一整天的回想思考,此时已经积聚起了部分记忆,就回答说:“是在雁门关外,漠北草原。与北方的瓦刺、鞑靼骑兵,打过几场恶战。”
刘春旺说:“听说蒙古人打战都挺厉害,以前征服过了半个世界,十分骁勇善战。”淳于复叹说:“记得我们一标骑兵营,共有五百多人。几个冲锋对战下来,就剩下了几十个人。我们虽然打赢了,伤亡却很惨重。”
小莲惊叹:“那不是打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了?”淳于复点头:“这话一点都不夸张。我从尸体堆里爬了出来,捡回一条性命。”小莲瞪着眼睛打量。
刘春旺说:“打战是挺凶险的,都是拿命来拼。以前官府来村里征兵,去了十几个年轻人,结果一去就不复返了。估计大都数人战死在了沙场。”
小莲询问:“刘叔没有去参军吗?”刘春旺解说:“参军也是有条件的。独子不招,幼年不招,所以我就没有被列入军伍。”
刘春旺指问:“阿复兄弟,你脖子上是怎么了?”淳于复解说:“我以前做过配军,发往长城边关服刑,所以经历过了几场战役。不过离现在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不说也罢。”
小莲询问:“阿复哥哥,这回你又是怎么受伤的?”
淳于复脑海里却没想起这件详细事宜,就胡乱回答:“我在江湖上与人拼斗,所以就受了伤。”
小莲好奇地问:“我常听人说江湖。那什么才是江湖?”淳于复解说:“江湖就是人的世界,有人就有江湖。孩子是小江湖,成人是大江湖。其实本质都是一样。”
小莲边吃边问:“我听说那些江湖大侠都不缺钱用,他们那些钱是怎么来的,不会是偷抢拐骗吧!”淳于复欢笑:“这就涉及广阔了,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
小莲撒娇央求:“哥哥说一说嘛!我最喜欢听江湖故事了。”刘春旺也笑着听讲。
淳于复便解释说:“江湖上五行八作,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比如刘大哥做屠夫买卖,有时候屠户们会团结起来,有时候会明争暗斗,有时还会在背后拉帮派、说坏话、抢生意。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小江湖世界。”
刘春旺点头应可这话。
淳于复继续说:“那些官场、武行、黒道、私盐、店铺,记以及各种营生。三百六十行,概莫能外。彼此间利益纵横,错综复杂。一旦有了利益冲突,就有了争斗。有些人愿意文争,有些人喜欢武斗。这就是大江湖世界。”
小莲苦笑一声:“江湖就是为了争名夺利吗?我还以为都是大侠们为了正义,绞尽脑汁,到处去抓坏人呢!”
淳于复听得欢笑,耐心解说:“历朝历代,官府早有明文条令:侠以武犯禁。所以大侠们也不一定都是身份清白,盗贼们也不全是十恶不赦。大家都是为了利益生存,没有几个干净的人。”
小莲听得恍然大悟,此时才知道江湖竟是这么丑陋不堪,与自己幻想中的侠义世界完全不一样。
刘春旺欢笑:“阿复兄弟说得这么详细透彻,那你一定就是一位江湖侠客吧!”淳于复挥手发笑,予以否认。
当夜,三人聊得欢喜热闹,尽兴吃喝畅快。
有话既长,无话既短。淳于复在小莲与刘春旺细心照料下,每天吃肉喝汤,补养身子。转眼二十日后,气血已是恢复了六七成模样。
刘春旺做事勤劳,为人直诚,因此买卖兴隆。每隔三天杀一口肥猪、一只大羊。起早去远近乡镇价卖,贪黑忙碌赚钱。小莲每天也去田地里找些碎菜嫩叶,回来喂养家禽,打理家务事。
淳于复也有一身好力,耐不住手痒,本想尝试杀一口猪,却手忙脚乱的,不慎被猪掀翻在地,闹出大笑话来。
刘春旺见状,用钩子钩住猪颈,一个人拖拽回来,骑压在长凳上,抓着一把宰牛尖刀,一刀便放出猪血。日常屠狗宰羊,更是举手之劳。开膛破肚,割肉剔骨,皆一把好手。论起斤两买卖,更是丝毫不差。果然是术有专攻,隔行如同隔山。
淳于复不认识秤砣,也不懂那些屠夫事,一片好心却帮倒忙。因此心也懒惰下来,便自顾打拳踢脚,积攒气力。
又过数日,当日辰时中分,刘艳君已从杭州城里坐着马车回来。路过临江镇上,顺手买了一篮果子与香酥,走回屋宅门口。
小莲欢喜迎接,放下竹篮,迫不及待地说:“婆婆,您终于回来啦!我先说一个好消息,那位大哥哥已经醒过来了。”
刘艳君惊笑:“他醒来有多久了?”小莲说:“婆婆出门还没几天,他就醒过来了。离现在快一个月了。”
刘艳君询问:“他离开了?”小莲摇头:“他可真了不起,醒来半天就可以行走自如。到目前为止,与正常人没什么两样了。就是有点气虚羸弱,还要静心休养一段时间。他人品很好,性格也温顺,不是一个急躁的人。”
刘艳君笑问:“他叫什么名字,现在哪里?”小莲回答:“他说叫淳于复,我管他叫阿复哥哥。他就在山林演练武艺。婆婆在家歇着,我去找他回来。”
刘艳君轻笑:“我们一起过去看看。”小莲就搀扶婆婆走去后林查看。
婆孙走来后林里,听得一片蝉鸣鸟啼,又有孩童鼓掌喝彩声。只见一棵大槐树上,倒挂着一个壮汉,双脚钩在树杈中间,光着膀子,大汗淋漓。正在练习腰部气力。浑身肌肉结实有力,汗水如雨般流下来。
六个孩童坐在树下抬头看着,嘴里一齐呼喊数目:“四百九十一、四百九十二,四百九十三……”
淳于复随着孩子们的号声,狠狠做着腰部向上引体。一连做够五百个数后,方才停下身来,坐在树上呼呼歇气,拿着帕子擦洗脸上汗水,与孩子们一同发笑。
小莲指笑:“婆婆,那就是阿复哥哥,他很喜欢与孩子们玩耍。”刘艳君轻笑:“这个阿复,可不是寻常人呐!”
小莲点头:“我听他说,在漠北草原打过几场恶战,历经九死一生,是个厉害的骑兵。”刘艳君微微摇头:“他也不仅仅是个军人。看他的气质,就像一个很有故事的人。”小莲满心好奇。
淳于复看着小莲与婆婆走来面前,连忙跳下树来,披上衣裳,快步走来面前跪地参拜:“婆婆见谅,感谢您老救治晚辈的性命。大恩大德,晚辈必当以命相报。”
刘艳君扶起他来,笑说:“后生不必行此大礼。老身也只是碰巧在门口遇上,所以就把你安置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