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扬州城海燕赐福碧云谷蝮蛇说梦
却说时如流水,转眼已是数十年后。在扬州城内,当日四月初三上午,淳于复在自个湘庄里闲得无聊,便拄着一根红木拐杖,带着两个孙子女,哥哥名叫小安,妹妹名叫小静,各有四岁年纪。前去翠园庄走访老友,吃个家常便饭。猿月、雪倩夫妇在雅阁里置着小桌家宴相待,相互啄杯闲聊,笑谈一些儿女趣事,家长里短话题。五个孩子突然奔跑进来笑闹一场,把淳于复拐杖碰落在了桌下。
雪倩起身挥手:“孩子们,你们出去玩耍,不许进来搅扰。”这五个孩子嘻哈玩闹后,又跑了出去。
淳于复笑了一声,想要伸手拾起地下的拐杖,却几次也弯不下腰,嘴里不禁发着唏嘘声,面上有些无奈。
雪倩见状,上前把那拐杖拾起,放在他的手边。淳于复微微一笑,也未在意,继续与猿月啄杯谈论一些家门琐事。
闲聊至黄昏天,淳于复见时辰不早了,便拜辞两位老友,带着两个孙子走出庄门,往前方街道走去。脚下一步一拐,身影渐行渐远。猿月夫妇目送爷孙三人离开后,不禁发出感慨之声。
雪倩叹息:“光阴似箭,转眼我们都变老了。记得当年,淳于大哥可是一位力拔山河之人。如今却没想到,落地的拐杖,他都捡不起来了。”
猿月点头:“蝮蛇大哥容貌变化厉害,身体也在日渐虚弱。昔日的屠龙勇士,不想也有迟暮之年。岁月不饶人,我们都无可奈何。”
雪倩说:“你怎么还是叫他蝮蛇大哥,应该称为淳于大哥才对。”猿月点头:“对对,他有名字,复姓淳于,单个复字。可我还是习惯叫他蝮蛇。几十年了,改不了口。”
夫妻两个说笑几声后,返身走回屋中。
一条繁华街上,两边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淳于复右手拄拐,左手牵着小静的手,缓缓挪步前行。小安生性调皮,好奇心强,左右走看街边各种新奇好玩物件。走到一柱糖葫芦边后,便看着不走了。小贩口中只顾吆喝售卖。
淳于复招手劝说:“小安,不许乱走乱跳,快来爷爷身边跟着。”小安走来摇晃手臂,撒娇告求:“爷爷,我想吃糖葫芦。”
小静也说:“爷爷,我也要吃。”淳于复挡不住两个孙儿央求,便笑说:“好好,爷爷带你们去买。那要听话才行,不然爷爷就不买了。”小兄妹欢喜点头。
淳于复走去小贩摊边,正要购买两串红糖葫芦。不禁意地侧首目视之下,只见一位佛帽女尼从边上路过。那人一身灰色僧衣,约有六旬年纪,面貌端正慈祥,胸前垂挂佛珠,左手数珠,右掌合什,静静往前走着。
淳于复盯看了她片刻,轻声呼喊:“海燕,是不是你?”
那名女尼听了,止住步伐,缓缓回头去看。就走来三人身边,蹲下身子,把手轻轻抚摸两个孩子面颊,把两串小佛珠戴在二人小手腕上,亲吻着他们的额头,以示祝福。
淳于复认真询问:“你是海燕,对吗?”那女尼微笑摇头,把手抚摸孩子头顶后,一言不发,身影慢慢消失在了前方人海之中。
淳于复苦笑几声,口中喃喃自语:“海燕,海燕。”小静疑惑地问:“爷爷,海燕是谁?是刚才那位老奶奶吗?”
淳于复摇头:“应该不是。如果她是,她会亲口告诉我的。”小安玩弄着手中佛珠,笑问:“爷爷,这是什么?”
淳于复劝说:“好好戴着,不要摘下,这是菩萨赐给你们的珍贵礼物。”小安问:“这有什么用?”
淳于复微笑:“这能保佑你们平安快乐,神鬼不侵。”兄妹听得举手欢呼,如获珍宝一般欢喜。
淳于复走到糖葫芦边,从腰间拿出一个钱袋,摸出两文铜钱,买了两串。兄妹吃着糖果,嘴里一片笑呵呵。淳于复坐在摊桌边喝碗凉茶后,带着孩子回庄去了。
庄上住了数日后,淳于复又耐不住闲,暂辞寒梅等家小,带着兄妹两人,唤个青年庄客小张驾车,回往碧云谷去看望老妻燕子凤。
四人行驶半日,车马渡过江来。将近黄昏之时,进入碧云谷山林小道之中。小张突然勒马停车,报说:“老爷,路口中间有个石墩,不知道是谁遗落在这的。”淳于复说:“你去把它搬来便是。”
小张跳下车来,双手用力去搬,用尽了浑身气力,却也挪移不动,累得气喘吁吁。摇着头说:“石墩太重了,我搬不动。”淳于复说:“扶我下来看看。”
小张把爷孙三人迎下车厢后,一齐走去马前查看石墩。淳于复看了几眼,耐不住手痒,不听小张劝阻,强行用力去搬,却也移挪动弹。脚下一个趔趄,险些摔倒在地。
小张连忙扶住身子,好言劝说:“老爷上了年纪,不能这样用力,当心闪了腰骨。”淳于复吐一口气,拍着掌心灰尘,摇头叹笑:“我这是怎么了,一个石墩都搬不动了?”
小张指说:“我估摸这个石墩,有六七百斤重,老爷可不能小看。”淳于复说:“我曾记得,在杭州城外,我还扛过七百多斤重的铜兽。如今只想搬开一个拦路的石墩,却也把我给难倒了。”
小张惊问:“老爷扛过七百多斤的,是用肩膀扛吗?”淳于复默默点头。
小张笑说:“老爷以前的英雄事迹,我也素有耳闻。如今老爷上了年纪,可不能再干以前那些力气活了。”淳于复摇头叹息:“人老了,真不中用。”
小张挥手笑说:“老爷可别这么说,您以前也是威风过的。又曾降龙伏虎,也曾诛杀海盗,名震大江南北。小的要是有您一半的本事,那就足以顶天立地了。”淳于复指说:“你这小张,口齿伶俐,说话讨人喜欢。”
小张欢笑几声,正要把马车牵走绕过石墩,背后突然传来一阵拨哒哒声响。四人回头去看,却是一个壮汉骑马飞奔而来,挥手叫喊:“姑父慢走,小侄看你来了。”
那汉来得近后,跳下马鞍,按着胯下腰刀,走来拱手笑问:“姑父,我昨日去扬州庄园看您,却听小姑告说,你已经回到了碧云谷,所以我立刻赶了过来。”淳于复招手笑说:“阿俊,你来得正好,姑父正要请你帮个大忙。”
原来这个阿俊,姓秦名俊,二十六七年纪,是杭州城擒虎庄秦阳风的儿子。其母名叫李玉,不幸殁于难产,却幸得保住儿子一条性命。这人长得六尺身材,身躯魁壮,面貌英武,与他父亲年青时颇为相似。脾性也是风风火火,大大咧咧,是个豪爽仗义青年。
他听到姑爷说有事要请自己帮忙,也不问是什么事,就拍着胸脯说:“没问题,包在我的身上。那姑爷想让我怎么做?”
淳于复指着那石墩说:“阿俊,你能不能把这个墩子挪开一边?”秦俊看了一眼,点头说:“这没问题,看我把它给扛起来。”
淳于复挥手:“只是挪开就行,没必要去耗费力气。再说,这个墩子可不算轻,约有七百多斤。”秦俊说:“让我试试,就算是练练筋骨。”淳于复说:“你悠着点,不要大意。”
秦俊就把腰刀卸下,交与小张拿着,请退姑父等人后,就活络一番筋骨,嘴里吐纳着气息。他弯下腰来,两手插入墩子边角处箍住,试一试力道后,深吸一口气,嘴里猛然怒喝一声,使着浑身气力,把这石墩硬生生扛在了肩上。把小张等人看得目瞪口呆,暗暗喝采不已。
秦俊涨红着脸,询问:“姑父,放在哪里?”淳于复指说:“放在旁边就行。”
秦俊便又把石墩放落在了原地,好似不曾移动位置。淳于复本意是想让他挪开石墩,以免挡住车马来往通行,却见他压根就没明白过来,白白折腾一场气力,嘴里不禁扑哧发笑起来。
秦俊疑问:“姑父为何发笑,难道是我气力不够?”淳于复笑说:“气力是足够了,可惜你又误解了姑父的话。我是想让你把墩子挪开一边就行,可没有叫你耗着气力玩耍。”
秦俊这才恍然大悟,便把墩子搬滚走了十几步远,放在草地上。
淳于复这才满意夸赞:“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秦俊走来笑问:“姑父,我的力气怎么样?”
淳于复点头:“不错,是有一把好力,比你爹的力气还大。”秦俊说:“姑父,以前听我爹说,您曾与他赌了一场,把一个七百多斤的铜兽,硬生生从桥底,肩扛到了马车上。他为此输得心服口服,这是真的?”
淳于复点头:“确实有这么回事。不过当年我与你爹赌赛那会,你爹娘还没拜堂成亲呢!”秦俊笑说:“要是我在现场,一定会代表我爹,与姑父豪赌一把。”
淳于复笑问:“阿俊,看你这么火急火燎的,来找姑父有事吗?”秦俊看了小张三人几眼,把手扶着姑爷走去僻静处,轻声地说:“我最近手头上吃紧,想找姑父借点钱花。也不多借,一千五百两足够。半年之内,便来扬州奉还。”
淳于复笑问:“我说阿俊,你千里迢迢,跑来找姑父借钱,不会是拿去赌博的吧!”秦俊连忙挥手解释:“不是不是,姑父千万不要误会。做生意嘛!本钱还是要的。我爹娘胆小怕事,不给我本钱用了,我又不能去外面偷抢吧!没办法了,只好豁出脸皮来找姑父救急。运气好啊!就在路上遭遇见了。”
淳于复说:“借钱给你不妨,那你先告诉我,打算拿去做些什么行业买卖?”秦俊笑说:“我与几个好朋友一起商议定了,与他们合伙投钱。要在杭州城开一家最大的酒楼。我这身上没钱使唤了,姑父,您看是不是要给个面子?”
淳于复微笑:“如果你是借去做正当生意,姑父自然不会吝啬。可就怕你口是心非,瞒着去赌,那我可就要教训你了。”秦俊举手:“我敢对天发誓,这回绝不去赌。若有半句谎言,全家……”
淳于复知道他下一句要说什么蠢话,就摆手说:“好好,打住。别乱发誓,姑父信你便是。”秦俊满面欢喜,两手摩拳擦掌,准备迎接银票。
淳于复从怀里摸出三张银票与他,秦俊接在手上查看,顿时一脸惊喜,抱拳笑说:“哎呀呀!我本来是想找姑父借个一千五百两,没想到姑父借我三千两。您老真是仗义疏财,情义高深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