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烧制玻璃
宿国公府。程咬金和程处亮父子两人正在商量烧制琉璃的相关事宜。
圣旨既然已接,就要去完成。
“二郎,烧制琉璃之事,有什么需要为父去做的,尽管说来。”
程咬金看向程处亮的眼神儿里满是溺爱。
“阿耶尽快给我找一口烧瓷窑,再拉几大马车碎石英石即可!”程处亮道。
“明天!最迟明天中午,这些事情我都会办妥。”程咬金当即点头。
既然自家的儿子就能烧制琉璃,自己几乎掏空了所有积蓄购买来的琉璃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况且此时的他非常缺钱,于是程咬金吩咐程福将琉璃拉到东市低价出售。
还不错,这些琉璃很快便全部卖了出去,一共卖了大约一万贯钱,也算是收回了一些损失。
明德门外八公里处,李家集。
李家集是长安郊外一座大村镇,村民主要以烧制陶瓷为生。
而皇家官窑就设置在村中,有专门的军兵把守。
皇家官窑的环境十分整洁,一条小河从窑地之中串流而过,方便取水。
小河两边垂柳扬枝,绿树成荫,有鸟雀鸣叫,环境十分静谧。
“二郎,没想到价值连城的琉璃竟然是如此低贱的碎石英石制作的,那些胡人真是太奸诈了,竟然卖那么贵!”
炙热的官窑中,程咬金满身是汗,一张脸上满是灰尘,被汗水一冲,如同西瓜皮一般。
此时的他正拿着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杯,翻来覆去的欣赏着。
“是啊!二少爷,烧制琉璃的成本如此低廉,我们要是将其投入市场,可是要赚大发了!”
程福一双眼睛中光芒四溅,似乎看到了巨量的财富向他飘来。
“我就说了这玻璃很好烧制,一把破夜壶都被李世民稀罕的像个什么似得,若是这些东西拿给他,不亮瞎他的狗眼才怪!”
程处亮用绢帕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轻笑一声。
“二郎,慎言!可不是这样骂皇帝啊!”程咬金小心翼翼的看了一下四周。
十天后。
丽正殿。
李世民一下早朝,便来到了这里。
一边和长孙皇后聊天,一边品茶。
“观音婢!今年的天气有些反常啊,如今都快九月底了,怎么天气还这么热?”
虽然有宫女不断的拿扇子扇风,但是李世民仍然汗流不止。
按理说这样的天气,李世民可以像其他帝王一样,去凉爽之地避暑。
但是他却没有这样做,还依然日复一日的上朝,足见他十分勤政。
“是啊!往年这个时候,早已秋高气爽了,今年也真是有些怪。”
长孙皇后笑颜如花,手里正在给李世民缝着一双鞋子。
国库空虚,内帑缺钱,就连长孙皇后都节衣缩食,亲自裁缝衣物。
“观音婢,你看朕这个皇帝当得多穷,连皇后都要亲自做工,朕的心里着实有些过意不去啊,”
李世民喝了一口茶,摇头自嘲道。
“二郎,如今大唐灾害不断,你又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圣明天子,不增加赋税,国库自然就缺钱了。”长孙皇后轻轻叹息了一声。
“不知道有多少大臣谏言朕增加赋税,朕当场驳回!增加赋税的做法无疑于釜底抽薪,加重百姓负担,说不定会逼民造反。”李世民点头道。
“两位圣人,长安县侯派人将琉璃送来了,请问圣人该如何处置?”
正在这时,李世民的贴身太监胡公公走了进来,躬身道。
“哦!真是没想到这小子竟然这么快就烧制出了琉璃!”
李世民顿时眼睛一亮,命令道,“快拿进来!”
“圣人,长安县侯送来的物件太多,怕是这里有些摆不下。”胡公公面露为难的神情。
“他送来了多少东西?”李世民诧异的问道。
“启禀圣人,刚才老奴清点过了,一共五十三件,其中不少是大件,足足装了十大马车。”
“什么!十大马车!有这么多!”
李世民顿时激动的面部潮红,腾的站起身来,看向长孙皇后道,
“观音婢这小子倒是大方,随朕前去一观!”
丽正殿门口。
李世民望着整整齐齐的十辆大马车,心里舒畅的如同开了花一般。
原本程处亮只想送一车玻璃制品过来,但是程咬金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