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铜墙 又又又带回来了新东西 - 穿进桃花源搞基建 - 辛西鸦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54章 铜墙 又又又带回来了新东西

凛冬将至,人们纷纷为御寒做准备。

桃花村变革繁多,却不想到了和往年差不多的日子,山脚下仍旧聚集了一群背着竹箩筐的村人们。他们纷纷手提石头做的锋利的斧子,预备重拾老本行――上山砍柴。

“原以为有了天然气再也不用砍柴了,可快到了冬天才发现,还是木炭方便啊。”

说话的是胡伯,他曾经就觉得木炭本也能用,迫于胡婶和大家的压力,才勉强换上了天然气。这会儿看大家默契无比地要去砍柴,胡伯觉得有必要证明下自己的英明。

“槿荣还在课上说什么,天然气比木炭干净、效果好。”他扭头看向山里,颇为老道地总结。“可就是再好的东西,也得分时候啊。”

身边有人笑着拍了下胡伯故作姿态耸起的肩膀:“行啦,别抱怨啦。不然往年冬天也得进山砍柴,人家天然气不就这一个缺点吗,念叨个没完。”

比起木炭,天然气的缺点在于它无法随意的取用,毕竟是气儿,很难控制。

“嘿嘿――”胡伯只是想过下事后诸葛亮的瘾,这会手扶着后脑打哈哈,不再说什么。

村长帮他们省了大半年砍柴的辛苦,可不能得便宜卖乖。

然而总有人不好伺候。

后来居上的周存福酸溜溜地开口:“话说这会儿槿荣和裴松还没有下山,肯定也是上山砍柴去了。”

“砍就砍呗。兴你砍,兴我砍,不兴他们砍吗。”周围有人怼道。

“哎,我可不是这个意思。”周存福摆了摆手,露出一抹黄牙。“我就是觉得呀,这裴槿荣一天到晚的说什么环境至上,保护资源,让大家拾掇得干干净净。结果呢,正经的冬天还没到呢,就拉着裴松头一个上了山头去砍柴。”

他挤眼不停,内涵满满。

他们这些有点文化和本事的人,就会说一套做一套嘛!

在场的都是槿荣与裴松的“学生”,纵然周存福说的似乎是事实,也不愿意主动搭话附和。

只有好热闹的胡伯眨着眼在听。

凑到他身旁,周存福眼睛一挑,眉飞色舞:“你信不信,二人的背篓里一定满满的都是柴火。”

胡伯可有可无地随意道:“要不是怎么办?”

“不是――我把我家新烧的陶瓷白罐给你当火炉如何?”周存福信誓旦旦,意得志满。

想象着那个场景,胡伯不由得咋舌。周存福这日子过得也太会享受了,村里条件刚起来点,就这么……这么奢靡?

家家户户都有泥塑成的火炉,再不济就是石头雕砌成的,既结实又耐用。胡伯一琢磨,陶瓷用作马桶那是人家槿荣奇思妙想,可周存福把它用作火炉,行不行啊到底?

瞧见对方眼露精光,胡伯连忙想收回自己的话。多大点事儿,他可没这么些好东西愿意赔给周存福霍霍。

刚一张嘴,胡伯瞥见前方一双瘦高而匀称的身影自山上缓缓而下:“回来了,这就回来了。”他露出笑容,甚至挥手跟山脚上的人招呼着。

周存福背靠大山,哧着胡子:“那是别人吧,就槿荣那个不吃亏的性子,且还得等呢!”

“胡伯――”熟悉的少女声音自身后传来。

可不正是槿荣。

已然在对方黑名单中的周存福,还没来得及窘迫自己背后说坏话的事情,就先发现自己仿佛成了一个透明人。

其实要槿荣来说,是透明的跳梁小丑更为贴切。

瞧见了二人,预备上山的乡亲们纷纷停下,好奇他们带了些什么东西回来。

估摸着裴松身后背篓的分量,胡伯不由庆幸。得亏他没答应周存福,瞧那沉甸甸的,可不是“满满的柴火”嘛!

周存福更是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恨不能挥舞着那些木炭证明着他刚刚的说法。

打眼一看,裴松沉重的背篓里装的竟然是一些紫红色硬邦邦的东西。

“石头?”周存福喃喃出口,顿觉莫名其妙。

大早上上一回山,背了这么些大石头回来做啥?

乡亲们也摸不着头脑:“你们这是抬了一堆什么呀?要冬天了,再急也得先把木炭带回来呀!”

槿荣心中也挂念着供暖的事情,看着乡亲们肩上一个一个硕大无比的背篓,心中有了数。

“是我先前忘了提醒大伙儿,天然气固然可以取代厨房中的火灶,但着实不方便用在起居室等地方。”

欲扬先抑,槿荣随即接道:”只不过,供暖我已有了法子。顺利的话,不出五天就能成了。”

箩筐实在沉得非比寻常,裴松早已把它卸下。此时众人正争相打量着里面的东西,顺便回应着槿荣的话:”那槿荣你打算用什么东西供暖呢?这些石头?”

“它们点不着的!”槿荣笑着解释。

“那是啥,总不会还是天然气吧?”

主动站到裴松的身后,槿荣踮起脚帮他揉着肩膀,神神秘秘地回答着:“说不准呢。”

众人不以为然,只当她是开玩笑。天然气接到厨房里可以,可若是竹管直通其他地方,不方便远远胜过方便。

瞧着乡亲们的神色,槿荣并不打算阻拦乡亲们上山去准备过冬的柴火。倘若不去,叫他们心里如何能踏实。

考虑到事情的成功概率,怕他们砍多了柴火回头没地儿用,又污染环境。槿荣提醒道:“山上有不少枯枝,可以先捡些回来用上十天半月的,倒不必先砍树。”

枯枝好啊,省得费劲砍树;水分又少,烧起来没有那样大浓烟。众人纷纷点头,争相预备上山去背回来来最多的枯树枝。

唯有周存福不打算搭理这些。

趁着如今气候还不算十分得冷,多砍些柴火在家备着才是道理,几百年都是这么来的。

瞧槿荣的那个样子,神神秘秘的,话也不说明白,肯定是在故弄玄虚;尤其是他们背回来的一筐“石头”,保不齐就又能有大用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