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阴谋
七皇子有了孩子,尽管没出生,但是给他带来了大把的政治资源,也有许多朝臣主动向他示好,最近的七皇子体会到了,有儿子的好处,只是终究遗憾,这个儿子不是正妃生的。
在最新的家宴上,太上皇就和皇帝说“你这年纪才有孙子,也是不容易了,虽然这不是嫡孙,但是好歹也是你第一个孙子,自当好好的对待。”
皇帝也是颇为感慨,他往一边看了看看,见皇后陪着太后说话就小心的跟太上皇说,“若是儿子的嫡子还活着,别说孙儿了,估计现在屋子里面站了一堆的淘气小子,或者还有人猴在朕的身上,看上了朕身上的玉佩荷包汗巾,直接上手来抢呢。说到底是儿子没福气。”
皇帝说这话也让太上皇非常的伤感,想了一会儿,跟皇帝说,“咱们爷俩都没福气。都没有嫡子缘分。”
随即意识到这个话题比较尴尬,皇帝登基之后追封了自己的生母,理论上他也属于老皇帝的嫡子,想到这里,老头子直接换了一个话题,“你也是有孙子的人了,也该修身养性,别动不动就发火,听说前几天在朝堂上有人奏对之间不合你的心意,你直接让人拖出去打了20板子。火气太大了,我不管你是忍着还是怎么着?在你孙子没生出来前都不要再动火气,也给你那没生出来的小孙子积福。”
皇帝想了想,“到底是儿子的第一个孙子,儿子这几天也想着要不要对这小子封王?”
大家都是当过皇帝的人,自然知道皇帝这番操作是为了什么?
“不妥不妥,要是万一生下来是个姑娘,这不就打你的脸了吗?”
其实太上皇并不想让皇帝对那还没出生的孩子封王,儿子是王父亲却是光头的皇子,带来的后果或者说灾难会更严重,说到底,皇帝只是想让这谭水更混浊一些。
人老了,太上的皇心就有点软,并不想再折腾小一辈儿的人。但是他又不能把话说得太明白,也只能拿这个理由阻挡皇帝。
“如果真的是个女孩……那她肯定有弟弟,不管怎么说,老七的长子都是王。”
既然没办法阻止,那就眼不见为净,“你看着办吧,这事不要跟我说。”
封一个还没有出生的孩子为王,这事在朝堂上引起了很大的抵制,很多人都觉得皇帝可能是欢喜傻了,这件事情做的也太荒唐。
还有许多人觉得这是皇帝传达出来的另一个意思。
就连这几天在家里窝着的贾赦都听说了这件事情。他急急忙忙的来找贾故,“不是我对皇家的事情多嘴,实在是我得盯着点儿我外孙子。你看他都过的什么日子。”
“你要是不高兴,立即跑到神武门,对着皇上骂上八辈儿祖宗,你觉得这主意怎么样?”
贾故悠哉乐哉的喝着茶,高兴的时候还哼了几句小曲儿。
“贾故,要不是因为我和你一个祖宗一个爹,我这会儿能站在这里骂上你八辈儿祖宗,你说你出了这是主意吗?”
“那你想让我给你出个什么主意?”
“我听人家说,皇上这是要封太子了。七皇子就是板上钉钉的太子,最好的说法,那就是他儿子没出生已经封王,你说除了太子的儿子哪个皇子的儿子敢直接封王?”
“那些老王爷们以前不都是皇子吗?他们的儿子不都是王吗?就算是班上钉钉的太子,先太子的例子不就在眼前吗?你天天着急什么呢?”
“可是外面传的有鼻子有眼……”
“你当年还陪着太子读过书呢,别乱想,你还不如你外孙子,人家跟没事人一样,八风不动的在寝宫里读书呢。”
贾赦才算是松了一口气,“也不是我天天咋咋呼呼,我虽然和老太太他们分家了,但是家里边的下人和他们的下人还有联系,我听林之孝跟我说,老太太跟家里的丫头们说话,说九皇子到底没有天子的命……这话是她该说的吗?”
“既然分家了,那就老老实实的过日子,你还管人家家里面说什么话吗?你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我这不是还在担心老太太在那边过的好不好。”
贾故没有说话,他觉得自己的哥哥唯一的一个优点,那就是孝顺。既然他愿意关注,那就让他关注好了,关注的多了,伤心的时候多了,自然就把那份孝心收起来了。
“愚孝啊。”
尽管心里不乐意,但是贾赦也不敢再多说什么,面对这弟弟的评价也只是讨好的笑了笑,关于愚孝不愚孝这个事情,两个人争论了好几次了,每一次都是他被质问的哑口无言,时间久了,就担心弟弟再同他说这有问题。
但是他也只是忍了半天,下午该离开的时候,跟贾故说了另外一件事情。
“贾老二的那个闺女,现在年纪也不小了,不是一直嫁不出去吗?”
“那也不是嫁不出去,那是他们家人眼光太高,你说那么好的一个姑娘,怎么会嫁不出去呢?又发生了什么事儿?”
“他们家打算把这个姑娘许配给甄家。我听说两家已经开始议亲了。”
这事儿荣国府没有低调的意思,他们大大方方的把自家和甄家结亲的事情传播了出来。
两家都属于花架子不倒的家族,在很多人看来这门亲事门当户对,所以也有许多人上门祝贺。
贾政和王夫人出面接待客人的时候,两个人都表示出了同一个意思,“姑爷那边年纪大了,想着要早点成亲,亲家母那边也想早点抱上孙子。纵然我们家舍不得姑娘,但是早晚都有这一天。所以啊!年底的时候把姑娘嫁出去。”
和荣国府高调相比,贾楠护送着母亲和弟弟回到京城就比较低调了,一路低调了到了码头,家里的老管家夫妻两个陪着佟夫人接着,飞快地离开了码头回到了家里。
贾A的小儿子贾榛刚刚出生四十多天,被放到祖父怀里的时候,小嘴还不自觉的蠕动了几下,开心地吐出了几个口水泡泡。
他们的平安回来算是了心中的一件大事。贾故的心情非常好,抱着小孙子,听大孙子讲江南的事情。
“我父亲觉得,甄家和贾家结亲,借着送聘礼的机会往京城转移银子,他们经营江南多年,和忠诚王府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碰到这个机会,他们当然想赌一把。估计他们将要在年底共商大事。”
“我孙儿现在也会说这种好听话了,什么共商大事?说白了还是造反。大人的事情你别管了,你现在也算是个小大人了,该做点儿你这种小大人做的事情,前几天,你岳父家里一直打发人来咱们家,说是要往江南给你父亲捎点儿东西。哪里是给你父亲的,分明是要给你的,明天你跟着你母亲去你外祖母家里拜访,后天就去你岳父家里。这几天先把亲戚家里面走一遍,既然你们母子回来了,咱们也大大方方的,别弄得跟见不了人一样。”
贾楠非常听话的答应了。第二天他和母亲一起到安阳长公主府。安阳长公主非常高兴,尽管没有见到小外孙,但是和阔别了好几年的女儿见面也是一桩喜事。
“宫里面的太后成天惦记你,你既然回来了,那今天就跟我进宫去拜见她老人家。”
母女两个匆匆上了车驾,还带着贾楠,刚刚进宫皇帝就知道了。皇帝特意把贾楠召到跟前,问他一些在江南的生活。
实际上,这是贾A借着贾楠的那张嘴向皇帝报告江南的事情。
说到贾A中毒的那一次,贾楠到底是觉得放父亲一个人在江南太危险。
“草民觉得,江南这段日子不仅不太平说不定……”
“你父亲少年成名年少聪慧,比常人更是思维缜密,他做的事情,你当放心。好了,你小孩子家的不该操这么多心,太后那边还在等着你。”
等贾楠离开之后,皇帝把桌上的东西收起来,一个人坐在龙椅上想事情,根据贾A的推断,年底是他们造反的日子,所以才迫不及待的把妻儿送回来。这么多年往江南送了许多小官,到时候,江南一旦乱起来,能很快稳定局面,忍了这许多年,现在也是该明火执仗的交手了。
皇帝和九皇子有个相同的毛病,想事情的时候,手上总喜欢画点什么,九皇子喜欢画乌龟,就是被人撞到,也推说乌龟是瑞兽,画乌龟练手。皇帝的爱好是画蜈蚣,特别是蜈蚣身上的脚,代表他此刻思绪中的一枚棋子或者是一方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