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十五话解梦术 - 梦日记 你的梦中,我已不在。 - 日日日 - 二次元小说 - 30读书

第一卷 第二十五话解梦术

我做着梦。

「对,那是梦。那一切都是梦……。梦是无意识的世界。那是你少数可以窥视另一个你——自己内心的机会。你的无意识在梦里表现出来,里面有许多你自己未曾察觉的事物。为了治疗心理疾病,不,为了诊断肉眼看不见,也无法触碰到的心灵,梦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在我的正前方,有个人在说着我听不懂的话。

我只能判断他大概是个男的——他的脸看起来既苍白又粘糊糊,像是在锅里煮化了一样。他那张离我极近的脸,还有穿过我视野边缘、飘荡着的白衣全都像是融化一般混在一起;我只觉得他的外表像是怪物一般诡异。

我似乎又醒过来了。

这就是现实。至少,按照我的猜测,这个地方就是现实。

这里的景象,我在被那个戴着帽子和围巾的女孩子推下来之后,曾在短暂的片刻间看过……。结果,我又回到了这个压抑苦闷的地方了。我刚刚在梦里,被那个滴溜溜地转着眼睛的女人给掐住脖子,失去意识之后,就来到了这里——。

蓦然回首,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深陷在与混沌面面相觑的泥淖之中了。

我想……自己是在梦里被掐死的。在睡梦中的死亡,电影里面会用脑死来表现,也就是所谓的植物人状态。人的心灵与意识遭到杀害,魂消魄散,只留下了身体,变得像蛇褪下的皮一样,像垃圾一样残留下来。

然而,死亡或遭到杀害的梦其实并不少见。如果做了这种梦就会脑死的话,那问题就可大了;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在梦境中的死亡,单纯只是为了让一出名为梦的舞台剧结束的剧情大逆转(deusemaa)——死亡之后投胎转世,展开新的人生,是一种积极正面的象征。

梦与无意识是双重人格的背面那一侧,与表面那一侧是不同的人,就像《化身博士》里的杰奇医生和海德一样。人即使在梦里死亡,也不会对现实产生任何影响。索性将这个过程看成是排泄身体中累积的脓水,甚至可以把它看成一件非常舒畅的事情。人们可以经由这个过程来消除内心抱持的不安与恐惧。

虽说如此,但是死亡确实并不怎么让人开心,毕竟里人格也是自己的一部份。死亡的经历是种非常沉重的负担。在那个梦境里,我被人用极端残酷的手法给杀害了;在我醒来之后,一时间甚至难以置信自己还能活下去,心悸不已,汗出如浆,完全平静不下来。

总之,以那次梦境里的死亡为契机,我在现实里醒了过来。

gameover。从现在起,到梦的电源再次运作的那一瞬间为止,我都只能活在现实之中。我觉得好难受。现实对我的刺激太过强烈了。沉重压抑的空气之声、衣服摩擦之声、其他人的说话声……。就连我的皮肤接触到的空气压力,都让我感到痛苦。

我觉得身体十分沉重,每一次呼吸都得痛苦挣扎一番,活像一条被丢到陆地上的鱼。

如果现实世界让我如此地忧郁——那么沉眠于梦境与之相比要好得太多了。

「做梦是治疗心理疾病的最好方法。通过解析与诊断梦境内容所暗示的现象,找到对症下药的方法。这是最直截了当的。尽管如此,对他人说明梦境内容是件很困难的事,更使得心理疾病的治疗难上加难。」

在我发出呻吟的时候,在我跟前的那个模糊扭曲的男人也在说着话。

说着我听不懂的话。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听别人叙述梦境的内容都是件无聊的事。无论是多么让当事者兴奋的梦,对于听者都莫名其妙,就好像在听外语一样。之所以像天气或棒球之类的话题不但更加有趣,也更加容易理解,是因为那些规则是双方都明白、都有同感的。」

那个似乎是医生的男人滔滔不绝,一副自己什么都知道的样子。

因为我连附和他的力气都没有,所以这幅景象看起来简直像是个人演讲会。

「要把梦传达给他人是件极为困难的事。因为梦是无意识、里人格,容纳的是另一个人的心。那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虽说相互关联,但完全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人们了解自己里人格的程度,最多也不过就像是共同长大的双胞胎,或是关系极为亲密的夫妻那样,比一般人多一点而已。——事实上,谁都无法判断自己是否能真正地了解对方。」

他单方面地做着说明,但我却毫无听别人说话的心理准备,那些话全都左耳进右耳出,毫无咀嚼的机会就被丢了出来。我就像睡迷糊了一样,一个字也听不懂。

「解梦就像阅读理解自己的好朋友写的小说一样,就像语文作业让你回答作者表达了什么情感一样。不管是谁都会质疑,这种作业到底有没有意义。或许人们会想,说什么作者的情感,不过是想要稿费啦、截稿日快到啦之类,非常肤浅的东西;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小说的作者会把自己灵魂的一部份放进作品之中。这种语文作业,就是训练人们在阅读之中,揣摩与理解那些东西。」

他到底在说什么啊。

我对这些可一点兴趣都没有。

「为了要让语文作业的分数好看一点,该怎么做才行呢。我有个熟人是当小说家的,他读书的时候不加选择,自己写的时候也不假思索;他在当学生的时候,也不怎么认真读语文,可成绩却一直很好。」

那个貌似医生的男人好像说得很开心。

他说话也太拐弯抹角了。

这么想的我估计语文成绩不怎么好。

「他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书,并且自己写文章也写得越来越熟练,于是在不知不觉间就了解了很多东西。这就是作者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与别人灵魂的一部份产生共鸣。人们模仿这种状态将其重现的方法,就是在心理学领域中被称为『造型』的治疗方法。」

原来如此。我正在接受治疗。

因为我的心已经生病了。

我在做梦的时候,我的里人格,也就是另一个我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只有我在现实里醒来的时候,才能恢复原本的自己,才能取回自我。与此同时,在我做梦时离我远去的那些事物——记忆、感情、知识——逐渐地苏醒了过来。

我成长的经历、还有这里是哪里等等,这些现实的琐事,我慢慢地回想了起来。交给梦、交给无意识的接力棒,现在又取了回来,这次换我来跑了。可是,因为我休息得有点太久了,身体现在无法按自己所想来行动。

目前一切都模模糊糊的,我还搞不清楚,就像睡迷糊了似的。

我正在接受心理疾病的治疗。

因为这个治疗过程是必要的,所以我读了心理学的书、尽自己所能把我的梦记录在日记里,并且就像现在这样跟医生进行对话。

我的心理治疗大概分成对话、造型、还有梦境分析三个部份。

我现在正在进行的就是对话。

我通过与医生交谈来展露内心,通过与他人沟通来刻画内心。医生通过我的反应、我说话的内容,也就是证词,来推测我暧昧朦胧的梦=心的状态,将这些观察而得的信息给拼凑起来。

然而,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就连自己本身也都无法完全掌握,更别提作为另一个我的无意识了。无论是关系多么好的夫妻或兄弟的证词,也会有分歧和缺漏。

虽然大家信任医生,但医生做伪证的例子也不少,那是为了保护对自己很重要的另一个自己,也就是里人格;也或者只是性格使然,因为心情不好而说谎。建立在虚伪或误会之上的证词,无论何时都可能会有。

所以医生才与我交谈了好几次,像刑警一样不断问我相同的问题,或是尝试不同的方法。

「所谓的『造型』,或叫做『箱庭疗法』,就是创作某种东西,比如小说或是绘画。这种治疗方法是大家公认很有效的,而你现在就是在做这种治疗。」

我现在身处像是病房的小小房间里。

我坐在床上,自己的膝盖上有一个大小用双手就可以抱起来的盒子。

盒子里任意地放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医生通过我在盒子里面的哪里放了什么东西,来揣摩我的心理状态……。这似乎就是箱庭疗法。如果只是选择东西要放到哪里,就连幼儿都做得到,不需要像文学或油画那样特别的知识或技术,是非常简单的创作。

所以这个方法,是对所有人都有效的疗法——或者叫诊断方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