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投放坦克 - 我是魔王别惹我 - 云陌JUN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9章投放坦克

第39章投放坦克

斯图亚特坦克。战斗全重12.5吨,装甲厚度为25—44毫米,配备37毫米火炮1门,机枪2挺,最大时速58公里,最大行程312公里,乘员4人。

除装备美军外,还装备英军用于北非战场。

以美国南北战争时的南方骑兵将军斯图亚特名字命名,含有特殊意义。

斯图亚特型坦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研制,有多种型号。

1940年4月投产的m2a4型,共生产375辆。1941年11月,以m3、m5轻型坦克为标准型投产和装备部队。

斯特亚特坦克发展史。

二战之初,随着欧洲情势紧张,美国坦克设计师意识到m2轻型坦克已经变得过时,于是进行了整体升级计划,美国以1938年推出的m2a4轻型坦克设计进行强化,包括更换引擎、厚实装甲、采用加入避弹设计炮塔以及新的37公厘主炮、并因应加重的车身重量而修改驱动轮及悬吊系统。

新的坦克被命名为“m3轻型坦克”,于1941年3月至1943年10月间生产。

如同其前身m2a4坦克,m3装备一门37毫米m5主炮,以及三挺m1919a4机枪:一挺与主炮同轴,一挺在炮塔顶端,一挺在副驾驶座前方,然而车身枪塔的机枪常被拆除以换取更多空间。

m3使用两具新版本的凯迪拉克七汽缸辐射型引擎,全部共有250匹马力;

但1941年时由于引擎材料开始短缺,有约500辆的m3改装上了吉伯森t-1020柴油引擎。车身采斜面设计,并将驾驶舱盖移到上方,但车身由于过高且有许多棱角,给对手有很大的射击面积。

m3系列的生产由美利坚汽车与铸造公司负责。

改良型m3a1则于1941年八月服役,m3a1搭配了有动力旋转装置的改良型同质焊接是炮台,具有一陀螺稳定器可使37毫米主炮于行进中能精准射击,炮塔内部并采吊篮式设计。

此时,有一全车体均采焊接式的先导实验车体,被称m3a1e1。下一型m3a2亦采焊接式设计,主要结语m3a1大同小异,并没有投入生产。

之后的m3a3则有许多地方被重新修改,包括炮塔、车身以及车身机枪座。

尽管使用单位抱怨该坦克火力不足,改善型的m5轻型坦克依然保留了37毫米主炮。

m5自1942年开始生产后逐渐取代了m3,并在1944年被m24轻型坦克取代。

而这次阵地战德军投放了四号中型坦克。

四号中型坦克,为**德国二战中生产的一种中型坦克,大陆常称为四号中型坦克。

它原本设计目的是支援步兵,并与专门执行反坦克任务的三号坦克协同作战。

在三号坦克的整体性能逐渐不能满足二战中期装甲战斗需要时,四号中型坦克因所使用的技术较为成熟,并且有较大的改良空间,而被改造成主力突击坦克供给装甲师使用。

二战期间,四号中型坦克先后生成过多种用途的改型战车,包括突击炮、自行反坦克炮、弹药运送车、架桥坦克等。

因其可靠的性能和多样的用途,被德军士兵昵称为“军马”。

1934年1月11日,古德里安对陆军武器署提出了一项坦克规格需求方案,主要战斗由两种坦克搭配:主战坦克配备高初速炮,而支援型坦克则搭配大口径炮,四号中型坦克即属于后者。

计划中希望德国厂商开发一款重24吨、最高时速35千米/小时、安装一门可发射高爆弹的短管大口径炮,目标为掩护步兵攻击之坦克。

1935年,克虏伯、莱茵金属及man生产的三款试验型坦克开始进行测试,结果克虏伯公司的产品受到采用,并以i四号中型坦克a型的名称进行量产,并和iii号坦克一样与许多厂商签下制造合约。

第一辆四号中型坦克a型于1937年10月制造出来,紧接而来的六个月则继续生产另外35辆同型车,并继续进行改良工作。但由于为了简化结构花了不少时间,直到1939年时四号中型坦克才能进行量产,此时已经发展到d型了。

直至1940年,德国为克虏伯公司的四号中型坦克及戴姆勒-奔驰公司的iii号坦克提出一个标准化的方案。

德国政府原本计划把大部份四号中型坦克分配给步兵及防御工事,但由于iii号坦克的不足,才令四号中型坦克得以代替iii号坦克的战斗任务。四号中型坦克陆陆续续参与了波兰战役以及法国战役,最后在1941年进入苏联战场。虽然本车设计良好,但薄弱的装甲使其难以胜任iii号坦克的支援任务,故在大战期间本车仍持续不断的进行修改。

直到当德国开发五号中型坦克并将之投入于战事后,很多四号中型坦克纷纷由前线退下来,并开始被五号中型坦克所取代。

至此,四号坦克地位直线下降,最终没落。

四号坦克威力和性能还是非常不错的。

四号中型坦克装有一门75毫米的短管坦克火炮,使用高爆炮弹时,对步兵和敌方工事都具有很强的杀伤能力。

四号中型坦克车重达到25吨,装甲厚度为30毫米(后期增加到50毫米),机动性能保持了德国坦克的一贯优点,越野时速可以达到40千米,最大行程300千米。

和同时期的盟军坦克相比,四号中型坦克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装备了车载无线电,当英、法、苏的坦克还要通过旗语进行指挥的时候,德军指挥官已经可以轻松完成车内指挥和战术协同。

四号中型坦克底盘采用箱式构造。底盘前部为操纵装置,后部是zf公司制造的sfg变速箱。

设有5个前进挡和一个后退挡。变速箱两侧有刹车检查窗。诱导轮动力轴为了避免在车体两侧开口而突出在车体外的前后部。变速箱左侧为驾驶位,右侧为通信位,变速箱上部装有一台无线电步话机。

通信位前方车体上部设有球形机枪座,并配有1挺机枪。驾驶位前装甲板上开有一个非战时开放的装甲盖,盖口处装有防弹玻璃。

战斗时,放下装甲盖,采用舱内的kef双筒潜望镜进行观察,四号中型坦克g型后开始废除此设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