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刘千军 - 谜案:灰色谋杀 - 山居侯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第175章 刘千军

“让陈凯查这个名字。”这是唐达发回的命令。

刘千军。

枪击事件发生之后,作为刑・警队长兼专案组组长的唐达,第一时间就赶赴了一线,会合了市局武装力量之后,通宵指挥,扩大面积展开了搜捕。

这一搜不打紧,竟然还有意外收获,有几个不成气候的小犯罪团伙被这气势给吓到,反而露出了马脚,被警方逮捕。

在排查中,唐达本人还意外撞见一次持刀抢劫,他当场出手,不仅救下了受害者,还以一敌三擒获了匪首,另外两名同伙也被赶来支援的同事给一网打尽。

有了市局图侦专家的支援,虽然仍然没找到这名持枪者的去向,但指挥组还是很快通过为数不多的警用民用监控探头锁定了他的来路。

可能是并没有想到会与警察产生突然遭遇,这个人在来铁道新村小区时并未刻意掩藏行踪,只不过一直戴着帽子和口罩,看不清面孔。

顺着他来的方向,警方查到了一处无证经营的民宿。

说民宿恐怕都不太合格,这就是个“病患家属集散中心”――地处市人民医院马路对面,一个老小区,有人租下了十几户民居,稍作分隔,给来这儿看病的外地人住。

五十块一晚上,有热水,能洗澡,虽说环境不怎么样、还得跟别人挤房间,可对于大部分钱都花在医院的人来说,还能奢求什么呢?这地段,正经的宾馆就算是连锁的快捷酒店,一晚上也得近两百块钱。

这样的“民宿”,自然不会有跟警方联网的身份系统,但老板还是煞有介事地走了形式,登记了入住人的姓名、电话甚至还抄了身份证号。

对这个灰衣兜帽男,老板有印象。来这里的人,陪的是什么人,得的是什么病,老板基本都知道,唯独这个人不肯说,他只当是对方觉得难过、不想多说,便不多问了。

拿著名字和身份证号,到户籍系统里一查,警方顿时傻了眼:系统里的照片竟然是杜文海。

唐达很快想清楚了其中关节:这应该是杜文海钻了空子,冒充一些农村或者流浪人员的身份办了身份证;换句话说,身份证的名字、编号都是真的,应该也的确有这么个人,但办证拍照、平时持有证件的却是杜文海。

在杜文海死之后,这个假身份就落入了灰色正义的其他人手中,甚至成了掩护身份的利器。

不过,就算仍然没弄清楚持枪者的身份,至少他在用这个“刘千军”的身份办事,那么查一查总归该有用。

果不其然,陈凯这么一查还真的翻出了刘千军的部分履历来。

在各类系统中都查不到这个人的照片,为数不多的图像记录,都是杜文海。

而且,这个人似乎从来没做过正式的工作,断断续续地打工,而且都是临时工,很少签合同、因此留下身份证的痕迹并不多。

这就说得通了,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收入根本不可能维持一个人生活,遑论支撑他进行犯罪活动的准备工作。因此,这肯定是个掩护身份。

不过,在细看之后,陈凯竟然在这个人的履历之中,在不重要的边边角角处、意外看到了一个有点熟悉的名字。

……

路过建文小学的时候,匆忙地边跑边藏的郝昊昊,脑海中忽然恍惚了一下。

当初在这里上学读书的时候,可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以这样的形象和身份路过校门口吧?那时候的他,戴着红领巾,在每周一早上的升国旗仪式上可是都要站在头一排的。在每个班级排成的四纵队阵列的最前面,是每个班的优秀学生代・表,离主席台最近,离国・旗最近,其中之一就是他的专属位置。

以前夸学生的时候用的是什么词来着?“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之只要是会出现在奖状上面的表扬语,郝昊昊全都听到过。

郝昊昊禁不住地苦笑了一下,那种被所有人宠爱、羡慕甚至妒忌的目光所焦点着的感觉,都已经忘记是什么滋味了。

自从四年级开始。

要说他的家庭,其实没什么可指摘的。独生子、父母感情稳定,虽说是有些古板的“男主外、女主内”――他的父亲有一辆大货车,是跑长途运输的,一个人的收入几乎要赶上一部分双职工家庭的工资了,但没有时间顾家,因此他的母亲就辞掉了工作,专门操持家事;但即使如此,父亲并没有因为自己一人挣钱便在家颐指气使,反而十分尊重母亲,就连母亲有时候因为他调皮而生气、乃至父亲被牵连的时候,父亲也是永远赔着笑、两头哄。

要是真挑个缺点,那就是他的父亲性格太好了,甚至可以说是个“老好人”――小时候,郝昊昊曾视父亲为榜样,直到四年级的时候,他就对这个词敬而远之了。

那天,父亲跑长途未归,但母亲还是做了好几个拿手的菜,庆祝郝昊昊在期中考试考了年级第一名。可菜才刚端上桌,家门突然就被砸得咣咣响。

母子俩被吓了一跳,母亲没多想,一边埋怨着应声一边开了门,结果家里一下子就闯进了四五个凶神恶煞的男子。

郝昊昊惊得六神无主、只知道哭,母亲扯着嗓子嚷得邻居都闻声来围观,方才壮着胆子上前质问,然后弄明白了这些人竟然是来讨债的。

父亲一人挣钱,虽然辛苦、比不上那些小康之家,但钱总还是够花的,母亲甚至还攒下了一些钱,要不是他的奶奶生了场大病,家里也许又能添置几个大件了。

讨债?哪来的债?

等到对方领头的抖出一张白纸黑字的条子,大伙才弄明白,老郝在外头给人做担保贷款,结果贷款的那人如今跑了。那欠债的人在本地光棍一根,债主找不着人,自然就找到老郝家来了。

母亲顿时就头大了:这件事,老郝倒是跟她提过,欠债的叫鲁大有,是个老乡,往上攀几辈还沾点远房亲戚,小时候跟老郝关系特别好;前两年鲁家二老先后生病离世,把家底掏空了,如今想凑点钱做个小本生意,便找到了老郝。

既是老郝的多年相识、又不用自己家掏钱,母亲一时糊涂就没当回事。可如今,看到那张纸上写着的数字,母亲几乎要晕过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