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忍辱负重
父亲虽然当了一辈子没什么出息的老好人,死的时候却是个英雄。
可是这种荣耀并不能给郝昊昊和他的母亲带来任何生活上的帮助。
由于怕涉毒人员对郝家展开报复,警察叮嘱他们母子二人不能对此过于声张,那时候也没有什么见义勇为或是别的奖彰鼓励,除了警察们给的一笔抚恤金之外,老郝的死只换来了妻儿的眼泪。
老郝被人强行带走的时候,郝昊昊曾经以为自己已经成长了,可不过半年多的时间,他却发现自己又要再次被迫长大了。
家里的顶梁柱塌了,常年没有出门工作的母亲李芳并没有什么过硬的本事,在安顿好老郝的后事之后,只能硬着头皮出门去找能挣钱的营生。
企业里上班,李芳是不会的,人家也不要她。最后,还是缉毒大队的领导听说了她的困难,帮忙给介绍到一个机关单位的小食堂去做菜――这对她来说倒是不难,能挣钱,还能一并解决娘俩的伙食,算是解决了难题。
直到几年之后,郝昊昊上了高中,要面临考大学的问题;随着物价飞涨,家里的开销也越来越多,可母亲的工资涨得却不多,单位食堂甚至还有可能被承包出去。当年帮忙的警队领导早就退休了,她也抹不开面子再去求人,娘俩眼看又要断了生活来源。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母亲遇到了许叔叔。
这个叫姓许的叔叔,是李芳工作单位的老职员了,随着时间,两人熟络起来,郝昊昊也从母亲那里多多少少听说了这个许叔叔的事。
他是个离婚多年的老光棍,带着一个不太成器的儿子,自己也没什么本事,全靠当初顶他母亲位置接下的工作,一做这么多年,从半大小子到年近半百都没挪过窝,好在上一辈留下了两个门面,租给开店的人也是笔不小的收入。
可能是多年的孤单想找个伴儿,在了解了李芳的家庭情况之后,许叔叔渐渐开始向她示好。
也许李芳是有同样的想法,也可能是觉得一个人拉扯郝昊昊的确压力很大、很疲惫,总之她也渐渐表现出了迎合的倾向。
……
但郝昊昊并不喜欢这个姓许的。
从小到大都在学校名列前茅的他,直到父亲出事之后,他经常要帮母亲分担生活压力,再加上课业负担变重,他的成绩有了下滑,却从未放弃过努力,以至于其态度让每一个老师看了都会产生心疼的怜惜。家庭条件不好,他也就压根不与别人比,只靠成绩来获取所有人的尊重。
因此,在他眼中,这个靠着上一辈获得工作、一辈子没有丁点进步的许叔叔,没有任何可取之处,遑论他那个天天逃课、只知道上网打游戏的儿子。
靠吃租子过活?尚且处在朝气蓬勃的年纪的郝昊昊觉得,这样一眼望得到头的日子简直就可怕至极。自己的父亲虽然当老好人把自己家都给搭进去了,但至少死前最后给郝昊昊留下的是个勇敢瞬间的回忆,可这姓许的哪有一丁点儿好?
不过,他也清楚,自己没权力也不应该干涉母亲对于生活的选择。因此,在这件事上,他从不发表意见。
母亲说去见面,他就跟着去,只不过全程冷着脸,看着这对怎么看都不顺眼的父子。
单亲子女对即将到来的重组家庭往往有抗拒心理,这一点李芳和许叔叔都有准备,但郝昊昊对许叔叔的儿子那种藏不住的鄙视,却在对方心里留下了芥蒂。
人总是有私心的,尤其是没什么本事的人。
重组家庭还是到来了,不出意外地,许叔叔对郝昊昊并不好,甚至还干涉李芳对他的关心,一边打着口号说“男孩子要穷养”“昊昊有出息全得靠磨砺”,一边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养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郝昊昊心里明白,他无非是想逼自己低头,认这个父亲,然后每天赔着笑脸、演一出父慈子孝,来换取像施舍一样的“父爱”。
果然是无能的人,没本事换取他人的尊重,只能从比自己弱势的人身上找尊严。
郝昊昊这么想着。
好在,这个姓许的对待李芳还算不太赖,郝昊昊也就没有太过极端,有时候含含糊糊地也低头示好,不至于让母亲太为难,就这么熬进了大学。
……
由于家庭的变故和过重的心事,郝昊昊的高三过得十分煎熬,高考也有失误,没能进入原本期望的学校,这更成了许叔叔口中刁难挖苦他的理由。
郝昊昊索性就在大学里走了另一条路,他在主业学习上得过且过,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方面,参赛、拿奖、接私活,四年间居然攒下了一笔积蓄,让他有了足够的底气――不再回家,只是与母亲保持着联系。
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我那不成器的“弟弟”在漫长的人生中会成长为什么样子,会不会不仅养不了父母、连自己都养不了?到那个时候,姓许的来求我,我该用什么态度去对待呢?
长期的压力,让郝昊昊形成了非常善于隐忍、又有些阴郁的性格,对于伤害过自己的人,他非常有耐心去等这个人倒霉的那一天。
如果不是多年之后认识了童零这个例外,也许他会在这样一条路上越走越远。
毕业之后,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只要给钱、什么活都接,帮人开发软件、设计网站、架设网吧局域网、办游戏私服,甚至也一时起贪念盗过别人的游戏账号,在那个虚拟物品还不算财产的时候,对方只能认倒霉。
就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本就聪明又肯吃苦的他,电脑技术越来越炉火纯青。
他曾经以为,自己会这样一点一点地凭本事吃饭、积攒财富,然后熬出头来,舒舒服服地过一辈子。
直到有一天,郝昊昊在网上闲逛、寻觅新的挣钱门路的时候,突然在一个本地新闻网站的页面上,看到了一条报道的标题:《有志者事竟成――东山再起的优秀创业者鲁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