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276.毕业季
第277章276.毕业季现代社会每年到了七月,便是毕业季节,毕业生们有对过往时光的留恋不舍,也有对未来的兴奋期盼,还有抓紧时间弥补以往遗憾的,鼓足勇气向男神女神告白的,各种青春气息弥漫,将整个夏日涂上了缤纷的色彩。
而大月王朝国师府的毕业季,因为要毕业的学生就七个,其中四个还是会常驻京城常来常往的,分离的愁绪就消散了许多。
玉锦兮把阁老家的四个孙子趁机也扔出去了,说是在她这儿都学了这么久了,也该出去做事了。
阁老们没有意见,虽说比别人晚出仕了四年,可是这四年太值啦!
几个学生立刻就被安排到了各部的重要职位上,不能白在国师府学了那么多不是?
不过在正式就任之前,他们得先送送要就藩的三位皇子。
行李是已经打包好了的,知道国师要亲自送弟子,也都知道国师的本事,十王府的人都没客气,恨不得连张桌子板凳都要搬走。
玉锦兮不在乎这个,你收拾多少,我就给你搬多少便是。就连人也是,不但把要跟着的太监宫女们都带着,就连其余几个学生她都带着了,美其名曰毕业旅行。
先生嘴里老冒出些新鲜词儿来,学生们都已经习惯了,便乐呵呵地跟着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去进行什么毕业旅行,就连太子都不例外。光熹帝没时间,太子还是有些空闲时间的。
他没有被列入毕业名单里,除了他之外,还有年纪尚小的五皇子。
不过光熹帝已经准备要把接下来的几个皇子也都扔到国师府里来了,其他勋贵也好、大员也好,都在各种打听国师什么时候再收弟子。
玉锦兮说暂时没功夫,她要去干件大事儿,没有个两三年办不了。就连现在的太子、五皇子两个弟子,怕也没有多少时间教导了。
学生们回家一说,君臣震惊,凑在一起商议了之后,又特地跑来国师府问了个清楚明白,回去就把国师要通蜀地水路的事情在朝堂上讲了。
朝堂一片震惊,然后便是无数赞誉之词。工部的官员十分无耻,立刻请奏让国师帮个忙,先把大运河的河底清一清。
顺天府急忙跟上,说大运河太长,工期十分耗时,咱们京城里的什刹海啊、太液池啊什么的,也都该清淤啦。再不清淤,都该把京城给淹了。
直隶布政使恰好回京述职,正在朝堂上站着呢,一听就急了,你们那算什么?黄河了解一下?
等玉锦兮带着学生们把蜀地、晋地以及南洲三个地方转悠一圈儿回来之后,就接到了无数请见的帖子以及内阁找了她十几趟的消息。
北固是让人用筐把那些帖子抬上来的,一个人不可能短时间看完,好在有几个学生在,加上珍姐儿和小五,一堆人先把帖子给分门别类地收拾了,写了个总结给她。
玉锦兮一目十行地扫过去:“工部的怎么这么多?怎么还有各地方的要员?他们进京了?”
太子道:“先生忘了,今年正是各地要员进京述职的时候。”
玉锦兮想起来了,像各地布政使之类的大员,有三年进京述职一次的惯例,然后吏部会根据这三年来这些大员的表现,再决定是否留任、升职之类的事情。
她把这些人的请见帖子放到一边:“应该就是例行的礼节,北固你去处理。”
北固便捧着各地方要员的帖子下去了,按照时下的规矩,安排些许礼物回赠过去便是。人家可不是只投了个帖子,随着帖子来的,还有各式礼物呢。
京官的求见,尤其是工部官员的求见,那就不会是礼节方面的事情了。不年不节的,肯定是有事儿要找她帮忙。
玉锦兮站起身来:“先去内阁吧,到了内阁就什么都知道了。”
问俩孩子:“要不要跟着去看热闹?”
珍姐儿摇头,她现在是大姑娘了,很知道分寸。内阁之事涉及朝政,爹爹宠她,愿意带着她去看热闹。可她却不能恃宠而骄,什么都去听一听。
“该安排秋装了,我要去绣房看看,爹爹去吧。”
小五却是要跟着的,他怕老妈一心软,又给自己添许多麻烦。
五皇子道:“父皇说六弟也要搬出来了,弟子去给他看看房子。”
太子笑:“弟子跟着成不成?”
玉锦兮:“不跟都不行,多跟那些阁老们打打交道,也免得以后手忙脚乱的。”
那几个阁老的长孙也不好跟着,毕业旅行结束了,该收拾收拾干活儿去了。
于是文渊阁就迎来了国师师生二人,小五是不用出来的,他在空间里什么都能听得见,还不耽误他习武射箭。
魏相这两年觉得身体有些力不从心,眼看着长孙越来越有见地,便动了乞骸骨的念头。大月和鞑靼的边市这几年开了好几处,国师将自己学***话的两个兄弟都派了去当地方官,充分表示了对此事的大力支持。魏相便觉得自己在政务方面没有什么遗憾了,已经写好了折子,准备到了八月就呈上去。
按照惯例,帝王是不可能对老臣的乞骸骨折子一下子就批了的,总要打回几次以示挽留。一来二去的,便就要熬到年底甚至来年。在首辅的位子上干了多年,到最后荣退下来,于君臣来说都是个极好的结局。
可这时候,国师突然抛出口风来,说他要疏浚蜀地河道!
工部可是魏相的地盘,魏相的心又热了起来。
在他正式荣退之前,把这件事情板上钉钉地安排妥帖,那可是他多年宦海生涯最完美的结局了。
魏相想好了,都不用等到国师把整个大月的大江大河都清一遍,只要他答应了此事,以后人们再提起此事来,也免不了会说一句是魏相的主张。
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长孙还跟在国师身边呢,国师什么时候回来,他肯定第一时间就知道。
可问题是这位国师动作太过迅速,又是个说风就是雨的性子。若是没有别的事情也就罢了,可若是有别的事情牵扯了他的精力,就算是长孙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来给他请安,等他再去国师府,没准儿都找不到人。
于是魏相就不断地派人去国师府询问,国师大人回来了没有?内阁有事儿找他!
有用没用的另说,要的就是这么个态度。
魏相不愧是多年的老狐狸,十几趟下来,玉锦兮还真以为内阁那边发生了不得了的大事。把其他的都推到一边,直接到文渊阁来了。
打过多次交道,魏相深知国师的脾气,直接开门见山:“国师,杭生回家说国师要疏浚蜀地的河道,不知可是真的?”
玉锦兮:“啊?这事儿啊?是真的。怎么现在才问?这都一个多月了吧?”
郑相叹气:“国师啊,孩子们回家刚说了没几天,您就带着他们去那个什么,哦,毕业旅行去了啊。”
玉锦兮失笑:“是了,是有这么回事儿。”
小五在空间里吐槽:“老妈别听他的,从您说这话到咱们离开,整整半个月呢,是他们效率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