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247.醉翁之意 - 众里寻她千百度之国师篇 - 唯儿时多梦故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48章247.醉翁之意

第248章247.醉翁之意

屋内几人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盘算,偏偏能做决策的魏相不在,这事儿便这么僵持住了。正事儿是谈不了了,只能换个无害的话题。宋相是主人,心里迅速盘算了起来,找个什么话题才好呢?

男人之间不谈公事,那谈论最多的便是风月了。可问题是,屋里一个太监,一个不能娶亲的假和尚,他跟人家谈风月?这是有多缺心眼儿啊!

不但风月不能谈,就连子女也不能谈,这不是戳人心窝子么?

谈钱不行,太俗!再说谁能比玉锦兮更能赚啊?今儿他们家请客花钱最多的地方就是那些海鲜,都是从玉萃斋买的!

谈诗词歌赋?这位国师据说是个不好诗词的,李海宝是个武将,也不合适!

宋相的目光下意识地在屋内扫了一遍,在扫过墙上挂的一幅山水图之后,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话题:那就谈书画吧!

他轻咳了一声道:“说起来,前几日我倒是淘换了一幅好字画,各位都是书画的名家,帮我品评品评?”

话题虽然突兀,倒是正中各人下怀,李海宝赶紧道:“这个我不成啊,我只会看,不会评。”

玉锦兮笑嘻嘻:“我只会画,也不会评。”

李相指着他道:“国师太谦虚啦,会画必然会评。”

郑相附和:“没错,没错。宋相快拿出来,让我们开开眼。”

齐相:“就是,就是。”

这话题多好,他能插进话。

宋相就亲自动手,从书桌边的画缸里抽出一幅画轴来,齐相上去帮忙,在书桌上展开了。

众人便凑上去看,正是一幅老子出关图。老子须发飘然,神态悠然,手里还持有一本蓝皮书卷,正骑在一头青牛背上转头后望。后边跟着一个蓝衣小童,身背行囊,内有几幅画卷和雨伞等物。画中青山叠翠,小径蜿蜒曲折,高山之上还有飞流直下,径旁也有溪水潺潺。在山峰耸立之处有关隘若隐若现,应该便是著名的函谷关了。

“此画甚妙,看这童子血脉贲张,正是负累之状。”齐相道。

“构图饱满,疏密相宜,不错,不错。”李相道。

“重峦叠嶂,林木青翠,颇有宋画之风啊。”郑相道。

宋相笑道:“那卖家口口声声说是宋画,看来没唬我。哦,国师怎么看?”

玉锦兮皱眉:“此画跟我路数不一样,不好品评,看着倒还不错。那人真说是宋画啊?在哪家铺子淘换的?赶明儿我得绕着走。”

这话说的!

宋相心里一咯噔:“怎么,国师看出什么来了?”

玉锦兮指着老子手里的蓝皮书卷:“这书是线装书吧?线装书是哪个朝代出现的来着?南宋?前朝都不多吧?咱们大月倒是常见。”

可不!

宋相皱紧了眉头:“那店家是骗我的?”

料想也没那胆子啊!他可没隐瞒身份,还是个常客。

玉锦兮笑:“我琢磨着这画啊,定然不是店家要卖给宋相的,没准儿是受人所托投石问路的,明年是不是又该会试了?”

会试可是礼部的差事,那些应试的举子们每到这个时候,都会想方设法地引起主考官的注意,好给自己的会试增加哪怕一丢丢机会。宋相正是掌管礼部的,就算不是主考官,也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大家便都笑了,这么说来,倒是很有道理。

郑相颇感兴趣地道:“找找,找找,一般这样的画,都会留下些印记什么的。”

大家便饶有兴致地趴在画上找,终于在童子背着的行囊上,发现了一行小米粒大小的文字。

“这可看不出来,字太小了。”郑相遗憾地摇头。

玉锦兮:“没事儿,我有放大镜。”

掏出一副放大镜来,放在那文字上头,众人看清之后哄堂大笑,可不正是某地某人敬上的话?

宋相哭笑不得地道:“怪不得那店家死活要拿一个青铜牛形灯当添头,原来这个才是添头。”

齐相笑道:“快拿出来看看,莫要再是谁敬上的。”

在众人的笑声中,宋相从博古架上取下一盏青铜牛形灯来,众人细细品鉴,只见那铜牛四肢跪卧于地,双角弯曲上翘,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最有意思的是那牛背上还有一块可以活动的铜板,掀开之后便可当做灯盘,牛腹内空空如也,可加水降温,亦可当做储油之处,甚是精巧。

郑相翻来覆去地瞧过:“这个倒像是汉代的。”

其余人也是这个意见,又是一阵笑。

宋相自嘲道:“看来我在这书画一道上是没有什么天赋了,若不是国师目光如炬,竟是白白摔了跟头。”

李相笑道:“放心,白白摔跟头的可不是宋相。”

众人齐笑,将此事略过不提。每年一到这个时候,不但宋相,就连他们这些阁老府上,也少不了各处举子变着花样的孝敬和求见。只是此人格外有心亦有运道,这才能把东西送到宋相面前罢了。

说话间便到了开席的时候,大家都懒得再换地方,就在暖阁内用了。宋相虽是主人家,但能被他亲陪的客人着实有数,陪了几杯之后出去敬了一圈酒,再回来时什么都不耽误。

酒至半酣,有下人来禀:后头女客们玩了个新花样,对着几盆花写出许多诗词来,特意送过来请几位大人点评。

郑相笑:“这倒有些意思,都有谁写了?”

下人禀道:“这个却是不知,夫人说怕失了公允,将众位娇客的名姓都隐去了,就连诗句也都是重新誊抄了的。”

李相也笑了起来:“这倒是个公平取士的好法子,拿来我瞧瞧,看看有没有满卷。”

下人便捧上一叠字纸来,看那样子,倒是有好几十首。

誊抄者应为一人,笔迹完全相同,玉锦兮一拿到手就笑了:“这是小女的字迹。看来是偷懒不想作诗,便讨了这个差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