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178.简单粗暴风 - 众里寻她千百度之国师篇 - 唯儿时多梦故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79章178.简单粗暴风

第179章178.简单粗暴风

过了人仰马翻的一夜之后,到了第二天,县衙里的人们总算是聚齐了,老的少的文的武的也有几十口子人,都缩着脖子哆哆嗦嗦地站在院子里,等着荣世广训话。蔡如安一双眼睛往左边瞄了一眼,看到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正往自己这边看来,急忙把眼珠子转到右边去,却和玉锦兮的视线在空中产生了碰撞。

蔡如安迅速地把视线调开,从站立如松的兵士们身上掠过,定在了院子中间站立的属下们。

瞧他们这怂样儿吧!

蔡如安心中涌起一种叫做幸灾乐祸的情绪,他是今年刚到候城上任的,这也是他的第一个实差。来的时候信心满满,来了之后便是极大的失落。

谁知道这个鬼地方怎么这么冷啊!

冷就冷吧,当地盛产毛皮,多穿几件也能熬过去。谁知道他运气太差,第一年上任就赶上了寒潮,好多庄稼还没收获呢,就被冻在了地里,一下子损失了一多半。

他起早贪黑地带着人跑了多少村子啊,这才勉强把今年的税赋收上来。那些穷鬼居然还冲着他吵吵,说是若搁在往年,朝廷是要减免税赋的。

他当时是怎么说的来着?哦,对了,就算是朝廷减免税赋,那也是等明年的事儿了。哪个地方的水旱灾害不是早早地就报上去的?都到了要交税赋的时候了,你说庄稼没收上来,骗鬼呢?以前怎么没见你说?!

再说了,没给你们留粮食么?城外有山,山上有猎物,有人参,只要不是好吃懒做的,总能把日子过好。

他带的人多,又是个官身,那些穷鬼们就算是再横,也不敢冲他动粗,今年的秋粮总算是收上来了。

管钱粮的主簿是当地人,回到县衙之后还劝他不必动怒,那些穷鬼们每年都要闹一闹,可也仅限于嘴上说几句硬话罢了。只要咱们一板脸,他们是不敢造次的。

穷山恶水出刁民,这话说的一点儿都不假!这地方穷,连人都这么不知教化。

蔡如安觉得自己肯定是没给吏部塞够银子,否则也不会被扒拉到这么一个苦寒之地来当县令。要不是看在山里的人参毛皮份儿上,他早就撂挑子不干了。

这什么破地方啊,还没到中秋就下雪!一下就是一天一夜,上场雪还没化,下场雪就接着来了。他老家在江南,刚开始见下这么大雪还挺有兴致,虽然没有红梅凑趣,也烫了一壶酒应了应景。可到了第二场雪的时候,这兴致就减了些。再到第三场雪的时候,他就只剩下郁闷了。

那雪居然把他的门给堵死了,要不是外头有人帮忙,他连门都出不去!

然后就是城里来了些山民,到处找活儿干,县衙里还雇了几个专门负责铲雪。

主簿说这些人每年都进城,都是趁着农闲到城里来找活儿干的,好歹赚几个钱填补家用。

蔡如安记得自己当时还感叹了一番,说这些人不容易!

去他的不容易!真正不容易的人是他这个县太爷才对!

进城的乡民越来越多,开始还都是青壮,后来就有了妇孺老弱,再后来就有人因为抢活儿干而发生了争斗,不过被富有经验的衙役们给喝住了。

每人骂了几句也就罢了,捕头说这样的事儿每年冬天都多得很,抓起来不合算,还得管他们饭。

捕头得意地道:“大人您不知道,好多小混混小的都认得,他们巴不得让咱们抓起来呢。小的偏不抓,就让他们在外头熬着,还省咱们的粮食。”

真是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这里的人们为了过冬,居然能想出这样的法子来!

蔡如安感慨地把这些事情写在了家信里,不过大雪已经封了路,这信一时半会儿的是送不出去的。不过他闲着也是闲着,没事儿的时候就写几笔,等到路通了的时候再一起送出去就是。

幸亏没把家里的妻儿带来,否则还不知道会把宝贝儿子冻成什么样。

蔡如安的目光再一次从院子中间扫过,捕头排在右手的第二个,见他目光扫过,瑟缩了一下。

蔡如安心头一股怒火直冲脑门,就是这个捕头,这个土生土长的地头蛇,可把他坑死了!

就是这个混蛋信誓旦旦地说流民进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每年冬天都来的,城里好歹暖和些不是?也有做工的机会不是?富户多不是?

不是个球!

蔡如安的思绪又回到了当初。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怎么好好的一下子就多了那么多人呢?

想起来了,是九月重阳节之后的事儿!

九月啊,重阳节啊!搁在他们老家,刚刚看到秋天的头发梢儿啊!这个破地方就已经下了好几场大雪了!

那天开城门要比往日晚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因为大雪把城门给堵上了。看守城门的士兵在城墙上对着外头急着进城的流民喊话,扔了工具下去,说把雪铲除之后就开城门,还会给这些参与铲雪的流民提供一顿热饭。

然后那些流民就干劲十足地把雪铲开了,谁知道进来的不仅仅是这些干了活儿的,还有如蝗虫一般的流民。

难道城外不下雪吗?这些流民从哪里来的?

蔡如安始终没搞明白这一点,但是从那一天开始,城里的流民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多到失控的地步了。

主簿也好,捕头也罢,个个都傻眼了,怎么今年跟往年不一样了呢?

幸亏蔡如安自己还带了个师爷,急急地跟他建议赶紧上奏朝廷,这势头不对。主簿还拦着,说要再看看。

他就又等了半个月,然后就不得不把城门关了。只每天开放一个时辰,满足最基本的出入所需。就算是这样,也挡不住蜂拥而至的人潮。

城里的粮价开始飞速上涨,偷盗抢劫的事件也一下子多了许多。

蔡如安再说派人去给朝廷上奏的时候,主簿就再也不反对了。

谁知道这封奏折如泥牛入海,一点儿回信都没收到。就连邸报上,也没有出现本地发生特大雪灾的消息。

现在他知道了,原来是那个送信的差役半道上病了,小命差一些丢掉不说,也误了他的大事。

这些蠢材!

蔡如安恨恨地暗骂,当地不是民风彪悍吗?怎么这些土著差役们这么瘦弱蠢笨?!

鬼知道他这几个月的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现在就连他这个县太爷,都两天没吃到肉了!

那些差役们还个个怨声载道,说是整天喝粥,都没力气办差了!呸,这群不要脸的!

他们以为自己不知道吗?他们在衙门里是喝粥不假,可出了衙门,照旧好吃好喝。那些大户们不把他这个知县放在眼里,却对这些差役十分客气。卖给别人五两银子一石的粮食,卖给他们只要一两。已经有差役因此赚了不少了,居然还好意思到他这里来哭穷!

蔡如安板着一张脸,凌厉的目光又把院子里缩成一群鹌鹑的差役们扫了一遍,威风呢?怨气呢?在荣大人面前,在这些威风凛凛的兵士面前,还不是老老实实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