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174.恰逢故人来
第175章174.恰逢故人来
玉锦兮对收进来的人进行了区别对待,三百兵士都被她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了草地上,荣世广则让她放在了榻上,李海宝和郭明生躺的地方,下面不但有被褥垫着,还是张新榻。巫二泉终于找到了一个老木匠,连同他的两个徒弟一起搬进了打家具的院子。玉锦兮给的是十几人合抱粗的巨木,又是硬木,分割起来极为不易,如今也不过只打了一张榻而已。
玉锦兮不嫌慢,只求活儿精细,工钱给的也痛快。老木匠自觉遇到了好主顾,正使出浑身解数给她打家具中,据说有一把太师椅已经初具雏形了。
玉锦兮一边赶路一边胡思乱想,珍姐儿不在,连个跟她说话的人都没有,真是寂寞如雪啊!
要不还是把自动驾驶功能开发出来吧?老这么站在控制台上感觉好傻。反正也不过就耗费的功德点多一些罢了,这东西花了之后,小和尚还反馈给她护身符呢。
不过她现在也的确不缺那东西,架子上的盒子里已经有好多了,珍姐儿拿来当手串项链戴,有时候还拿去送给小姐妹。
对了,李海宝还说帮她买地呢,也不知道买到手了没有。李海宝每回到她家里来,带的人只有一个凌志勇,这回他也跟着来了,看来负责此事的人不是他。
玉锦兮任由自己的思绪如脱缰野马一般自由奔驰,以打发旅途中的枯燥无味。好在她是在天上飞,没有任何遮挡,更没有现代社会的飞行物,就算是她再胡思乱想,也不耽误飞行。
也不知道北方的雪灾到底厉害到何种程度,京城每到冬天就会有冻死的人,只要人数不上百,就算是好年景。候城那个地方,在京城东北六百多公里处,气候比京城还要寒冷,也不知道那个地方的人每年冬天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玉锦兮觉得自己前些日子有些颓废,怎么就没想到冬天对于如今的老百姓来说是个难捱的季节呢?
要不要来年春天的时候,直接就在候城那边进行土豆、地瓜的推广种植呢?有了足够的食物,就能大大地提高生存几率。
还是因为对这个时空没有归属感啊!玉锦兮叹息,不能光想着自己将来的事情了,得为眼前的百姓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才成。
玉锦兮花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心理转变,并且制定了接下来几年的工作计划。
等到达高仓的时候,她也基本上想清楚了。
按照原先说好的,玉锦兮直接出现在了高仓知府的衙门对面的小巷里。
高仓位于鱼米之乡的江南,是大月朝最大的官仓,也是漕运粮仓的起点。粮仓由军队负责日常护卫,知府衙门执行管理权。要想从粮仓调粮,非得通过知府衙门不可。
高仓这个地方玉锦兮比较熟悉,因为这里恰好还是优质的海港,她第一次出海,便是在这里登的船。
李海宝对此地更熟悉些,苏醒过来见已经身居高仓,再看看怀表不过刚过去三个小时,便冲着玉锦兮赞了一句。
荣世广还在反应之中,经验最足的郭明生看看四周,对他道:“荣大人,咱们走吧?”
荣世广:“哦,哦,走吧。”
低声问玉锦兮:“这是高仓?”
玉锦兮也低声回道:“没错,前头出了巷子便是高仓的知府衙门。荣大人看看还需要让谁出来?”
荣世广看看自己这个只有四人的小队伍,觉得寒碜了些,道:“再来十几个护卫吧,好看些。”
玉锦兮就弄出凌志勇来,又把荣世广的长随也放了出来,然后才是十几个兵士,按顺序来的,也不知道是不是一队的。
好在兵士有郭明生接手,是提前被郭明生嘱咐过的,倒也没出现受惊过度的情况。
除了玉锦兮和郭明生,其余人都如要进贡院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一般,来了几个深呼吸平复下紧张激动的心情,摸摸身上的衣服,看看脚下的大地,瞥瞥周围的建筑,接受了已身在千里之外的现实。
从弯曲的小巷中出来进入大街,一直看到高仓知府衙门前头的两个大石狮子,一行人才有了真实感。荣世广身上穿的是二品的官服,衙门口的衙役一看就跪下了,连问都不敢问。
娘哎,这么大官儿到了高仓,怎么没接到消息呢?难不成这是位微服私访的大老爷?还带着兵?!
完蛋了,他们知府是不是要被抓起来啊?
荣世广的长随上前道:“户部尚书荣大人到,头前带路!”
衙役哆嗦着两条腿,弯着腰在前头带路,呃,知府大人在哪儿来着?
幸亏衙门里的人不少,荣世广一行人的目标太大,很快就有人通报了进去,还没到大堂,知府钱方磊就迎了出来,对着荣世广深深地弯下腰去:“高仓知府钱方磊,见过尚书大人。”
荣世广淡淡地道了声免礼,钱方磊脸上堆出笑来,对着李海宝道:“李大人,又见到您老人家了。”
李海宝哈哈一笑:“今儿我可不管事,听荣大人的。”
钱方磊急忙道:“正是,正是。”
目光转向郭明生,呃?怎么是个武官?拱手见礼也就是了。
然后——咦,怎么还有一个书生?
玉锦兮嫌九品的绿色官服难看,除非去翰林院转转的时候,其余时间是绝对不穿的。如今身上穿的是大月朝的读书人十分喜欢的道袍,用的是月白色的茧绸,还被手巧的绿水在衣角袖口等处绣了竹叶纹,再加上腰间的羊脂玉佩,头上的羊脂玉男士发簪,浑身上下透出一股子我很有钱的气息来。
和高官同行却不见丝毫谄媚之色,脸上还带着一种不太耐烦的表情,难不成这是哪个王爷微服私行?
钱方磊有些拿不准,这个该怎么见礼啊?
玉锦兮哪里知道自己的打扮会给人家带来如此困扰,到了这里之后她就是个听吆喝办事的,若不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去官仓调粮,她早就躲一边去了。有那闲工夫,她入海捞些鱼虾不好么?
她对钱方磊略点了点头算是打过了招呼,钱方磊便也依样学样,既然人家摆明了不愿意跟他交往的态度,那他便得识时务。
至于对方的身份,知道非富即贵便是了。
钱方磊十分客气地将一行人引进了书房,荣世广自然坐了上首,玉锦兮很自觉地在下首坐了,对官场上的寒暄以接下来的公务交接没有丝毫兴趣,只琢磨着自己要做的事情。
北边雪灾的消息来得太晚,荣世广又是刚当上户部尚书没多久,正是一门心思建功立业的时候,便直接把来意说明了。钱方磊虽然没见过他的面,但李海宝却是他认识的,自然不用担心来了个骗子来骗取官府钱粮的事情,见这位尚书大人来了之后茶也不喝一口就办公务,心里的忐忑反而降了不少。
有户部的批条,尤其是户部尚书直接负责,调粮的事情没有任何阻碍。只是已经差不多到了饭时,钱方磊无论如何也是要请他们吃饭的。
这是官场上的惯例,高仓这个地方十分富庶,又仗着海港之便,还有其它地方难以享受到的海鲜。钱方磊是当地最大的官儿,一声令下,倒是很快就整治了几桌上等的酒席来。
如今习俗,稍微上些规格的宴席,都是分桌制的,差别只在于菜肴的质量而已。玉锦兮也是参加过各种宴席的人,对钱方磊准备的宴席并没有什么期待。不过,她饿了。
荣世广他们丝毫不费力就到了新地方,等于刚吃饱没多久就睡了一觉,睡醒了没说几句话就接着吃饭。可是她不同,使用空间赶路也好,收放货物也好,都是要消耗能量的。
荣世广还担心她不懂得官场规矩,却见她脸上没有丝毫不耐之色,还甚有心情地跟郭明生嘀嘀咕咕,心中一闪而过的担忧便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