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150.收获颇丰
第151章150.收获颇丰
已是初冬,地里的萝卜已经熟得很好。经空间加成过的萝卜种子种出来的,一根儿就得有两三斤重,算下来亩产大约能到七八千斤,近百亩的萝卜地,就是几十万斤,只能雇人收。
玉锦兮如今在蕃育署威望甚高,大家伙儿都以为这位典署大人会派那些小吏们去给她白干活儿,谁知道她竟是要雇人干。
小吏们觉得这个大人有些傻,虽然说他们也不愿意干白工,可是上司指使下属这种事情,早就是司空见惯的事儿,怎么这位就非得跟别人不一样呢?莫非是钱多了烧的?
有些好事儿的就去打听,打听了消息回来一说,大家都吓了一跳。
打探消息的说了,典署大人让自家管家在农户里找人雇,年龄性别均不限,只按着数给钱。
“这么大的一个箩筐,整整齐齐地摆了一筐萝卜当样子。说是按照样子装,装一筐就是一文钱的工钱。有很多都是拖家带口地去,还带着家伙什儿呢。”
“傻吧?带家伙什儿干嘛?”
“你才傻,大人说了,萝卜缨子他不要,归那些雇工了。”
萝卜缨子当官儿的自然看不上,可典署大人的萝卜也不知是什么异种,个个粗壮不说,那萝卜缨子还是翠绿翠绿的,一掐就能掐出水儿来。
农户们家里都是养了蕃育署的鸡鸭鹅的,这可是上好的饲料。
打探消息的那个道:“何止啊,我看那些农户精心着呢,说是留着自家腌了吃,怕不是能吃半年。”
“这么好?!”
有人就犹犹豫豫地问:“你说咱们也去,人家要咱不?”
其余的小吏就笑话他,说他贪财。
那个想去当雇工的却理直气壮:“我又不偷不抢,差事也干完了,怎么不成?你们去不去?反正我是要去的。”
竟然还真有几个跟他一起去了,工钱虽然不多,可谁会嫌钱多呢?
还有几个跳了起来,这个说他三姑家正在找活儿,那个说他二舅家闲人多,一个个跑了出去。
小吏们大都是当地的,一听这个,剩下的人也坐不住了。不是直接跑到地里去问,就是赶回家送信。就算是挣不了多少工钱,也得给大人留个好印象不是?
巫二泉正在地里监督着人干活儿呢,一见呼啦呼啦又跑来好几个衙署里的小吏问能不能加入,立刻就应了。
反正是按数付工钱,谁还会嫌人多啊?
先来的那些农户一看这些小吏们加入,干得更起劲儿了。
有一个户主心眼儿灵活,指挥着自己一家子道:“老大你们兄弟三个都去拔萝卜,小心些别弄断了。老大媳妇你们妯娌三个负责揪秧子装筐。大丫头你们几个把秧子抱做一堆儿,老婆子你看着秧子。”
一大家子立刻分工协作,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许多。
旁边有人看着也觉得好,只是可惜自家就来了俩,干着急没用,下定了决心第二天一定要把一家子都叫上。
等天黑了一结算,看着人家乐呵呵地拿了几十文的工钱,每人都背了许多萝卜缨子回去不说,还要推车过来继续搬,就更是眼馋得不行。
到了第二天,来找活儿干的人一下子多了不少。幸亏巫二泉把几个小子都带了来,他又是个老到的,这才没有抓瞎。
就连岸阔一个半大小子,都念念有词地站在地头,手里拿了一大把算筹,交几筐给几根,一根都没算错。
如实忙活了两天,竟然将地里的萝卜尽数收了上来。农户们欢天喜地地背着驮着推着萝卜缨子回去,小吏们却凑在一起讨论典署大人种的这些萝卜,到底能有多少斤。
巫二泉也愁,这么多萝卜,怎么卖啊?北方可不缺这东西,到处都有,卖不上价。
玉锦兮见他愁眉苦脸的样子就想笑,把一家子召集起来,给他们演示了几种辣萝卜的做法。
巫二泉立刻高兴了:“对头,辣椒面可就咱们家才有。”
剩下的事情玉锦兮就不管了,家里人多,除了铺子里的事儿也没别的可做,干脆就分工合作,有切萝卜的,有晾萝卜的,有碾辣椒面的,忙忙活活了许多天,把家里的坛坛罐罐都装满了。
可惜就算是这么做,也是杯水车薪。几十万斤呢,光靠他们家可消化不了。
客路和青山如今已很有商业头脑,不但在铺子里卖鲜萝卜,还把辣萝卜干也拿到铺子里去卖,倒是比鲜的还受人欢迎些。
也有老客户知道他们家的菜蔬质量好,见不过比别人家的每斤贵一文,便随手买了几根回去,下回便只在他们家买了。
农产品滞销这种事情在玉锦兮这里是不存在的,她可是有随身保鲜冷库的人,大不了慢慢地卖就是了。
一到冬天,就是玉萃斋的黄金时期。不但有活海鲜,还有新鲜的菜蔬瓜果,不管是东西南北还是春夏秋冬,只要是大月朝有的,玉萃斋都有。
嗯,就算是大月朝没有的,玉萃斋也有。
冬天来了,炒瓜子、炒花生必须上啊!
玉萃斋天天门庭若市,客路青山实在忙不过来,家里其他人就去帮忙。到最后,家里只剩下珍姐儿一个闲人了。
玉锦兮就把珍姐儿打扮成一个小男孩的样子,带去了蕃育署。不就是带孩子上班么?现代社会有几个上班族没干过这事儿啊?
蕃育署的小吏们见典署大人身边又换了个小厮,还以为是原本的岸阔太能吃了被打发回老家了,谁知道丛有福忙不迭地四处咬耳朵:对那个小厮一定要客气再客气啊,那可不是一般的小厮,那是玉大人的闺女!亲的!!特别受宠!!!
闺女?不是儿子吗?
丛有福把头摇成个拨浪鼓:“不是,就是闺女。我亲眼看到的,玉大人管她叫珍姐儿。”
得了,那就敬着点儿吧。
不过啊,玉大人这也太宠闺女了吧?居然还给带到衙署里来,他就不怕坏了闺女的名声么?
丛有福冷笑道:“人家玉小姐才六岁,有什么可担心的?”
六岁啊?那就说得过去了。
华子善如今十分有眼力见儿,到了第二天就拿了几个不倒翁的泥人来,说是给小公子玩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