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146.人若犯我
第147章146.人若犯我
郭明兴把记着项家豪贪污行贿的小册子好好地收了起来,这上头可是有魏相受贿的证据的,荣世广正是魏相的门下。若是魏相倒了,荣世广的位子坐都坐不稳,就别提跟他竞争户部尚书的角色了。可魏相不是那么好扳倒的,他任首辅多年,在朝中也不知养下多少门生来,就连荣世广这样品级的高官也有好几个,就更不要提更低品级的官员了。
郭明兴做不到,就连光熹帝都做不到。无他,光熹帝能够登基,魏相是从中出了大力的。
可这位魏相也不知道是老成持国还是固执己见,他是个彻底的反开海禁派,还是这一派的头儿。
内阁中目前只有五位阁老,资历最深的是首辅魏相,其次便是把和稀泥当成终身大任的齐相,然后是唯魏相马首是瞻的宋相,资历最浅的才是支持开海禁的郑相和李相。就这两位,还是皇上费了老大劲才提拔入阁的。
郭明兴出身勋贵,在两榜出身的官员之中是没有底气的,按说能够干到户部侍郎这个位置,就已经是皇上的恩宠了。可若有再进一步的希望,谁会舍得放弃呢?
李海宝大人头一回出海,是打着帮交趾平叛的旗号去的,郑相那时候十分知机,说海船一动,耗费无数,不如顺便带些商户出去赚些军费,这才弄出条商船去。
商船出去的时候,看好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极少数的人家如雷家,因为自家人就在上头当官儿,为了支持自家人才备了几千两银子的货,其余的货物大都是忽悠那些商人置办的。
嗯,玉锦兮他们家当时就是被忽悠的一员。
谁知道这些人出去一趟就发了大财呢?让那些当初没参与的人肠子都悔青了。
于是就有许多人想方设法地让李海宝再出去一趟,恰好有了铜庆知府林德田送上来的航海图,这一回出海所携带的货物,就都是朝中勋贵和官员们家的了。
如今算来,都快一年了,还没回来呢。
时间一长,就免不了有人犯嘀咕,这船不会回不来了吧?怎么这么久也没个消息呢?
魏相那一拨人,最近的动作就不是一般的多,上一回被打压下去的气势又有复燃之势。
光熹帝前些日子透出口风来,如今的阁老都是身兼各部尚书的,不免有忙不过来的时候,就想着把其中一两个职务换个人做,好让阁老能够专心内阁事务。
一石激起千重浪,有说这是削弱内阁权限的,也有说这是加重内阁地位的,还有说这是陛下体恤老臣的,一时众说纷纭,朝中上下不免有些人心惶惶。
郭明兴就算是皇帝的铁杆儿,还占了个皇亲国戚的身份,也不太懂光熹帝此招究竟是个什么目的。但是郑相私底下跟他说了,他这个户部尚书的位子,是要腾出来的。至于谁顶上,那就得各凭本事了。
郭明兴就动了心思,户部尚书是正二品,侍郎是正三品,若他当上了户部尚书,那就是连升两级了。
对于他这个年龄和资历的人来说,是莫大的机会,又怎么会不全力以赴?
可惜他知道这个消息,人家荣世广也是知道的。如今户部表面上看风平浪静,其实早已是暗潮涌动,双方不动声色地已经过了好几招了。从表面上来看,各有胜负。
他有郑相支持,荣世广背后也有魏相撑腰;他是皇亲国戚,人家是两榜出身;他是右侍郎,人家是左侍郎兼任顺天府尹。真要是算起来,人家的胜面还更大些。
郭明兴只在一件事情上跟荣世广打了个平手,两家的儿子如今同在翰林院,都在熬资历。
魏相使了个坏,把玉锦兮弄到了上林苑架空了权势,表面上是占了上风,谁知道玉锦兮是个能干的,反而弄了他们的把柄来,真是值得浮一大白。
其实玉锦兮就想安安稳稳做个生意。
可是这个目标看着简单,操作起来却是有不少难度。她细密观察,几经筛选,到最后终于选定了郭家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这才算是迈出了坚定一步。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她只想做生意,可既然和郭家搭上了线,朝堂上的风云不免就影响到她。如今竟连主线任务都给弄出来一个升官发财来,这朝堂之路看来也不得不走下去了。
官场之上,最忌改弦易辙。玉锦兮自从搭上郭家这条线之后,就没打算与之决裂。郭家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对她总是不错的,这关系便可以继续下去。因此玉锦兮对于郭家的事儿,一直比较上心。
本来她就想拿蕃育署那边的差事当个跳板,糊弄几个月调到户部,再找个借口辞官不做也就完了,谁知道项家豪触及了她的底线。
这些人太贪了!
朝廷对于损耗定的有规矩,最多不可超过两成,可项家豪给定的是五成!也就是说,每次光禄寺要价值一百两银子的货,项家豪跟农户们要的却是价值一百五十两银子的货,这多出来的五十两便光明正大地进了蕃育署上下的腰包。
玉锦兮算过,这五十两中,项家豪一人就占了三十两,剩下的二十两,柴凤昌拿了十两,蕃育署几十口干活儿的小吏们分剩下的十两。
怪不得人人把升官和发财放在一起,这般分法,当官儿的岂能不发财?
可被他们盘剥的百姓们呢?他们的苦楚要向谁说?谁来为他们张目?
玉锦兮便改了主意,她一定要把项家豪这个蠹虫给掀翻在地,若是让他继续这么盘剥下去,蕃育署下属的那些农户,怕是没有活路了。
于是她向郭明兴提出一个建议:“大哥,这本私册你拿去看着用,项家豪贪墨的这一份儿,还是给他抖搂出来吧。”
郭明兴愣了愣:“你改主意了?想当上林苑监正?不去户部了?”
玉锦兮:“嗯,改主意了,户部有大哥坐镇,我去不去的也没什么。上林苑监正当不当也无妨,只是此人太贪,不能让他这么继续祸害百姓。”
郭明兴父子对视了一番,郭明兴叹道:“牧哲为人,愚兄不及。”
当官儿当久了,只想着如何再进一步,只想着封妻荫子,哪里还能想到百姓死活?
想想玉锦兮的奇异之处,莫非这是他师门风格?好像郭明生说过,他这一门的人入世,只能行善不能为恶来着。
“那你想怎么做?”郭明兴问。
玉锦兮沉吟道:“光德想了这么个主意,故意引着御史参咱们,其实是为了给铺子拉生意,又能趁机看看谁和咱们不是一条心。大哥在督察院可有熟悉的人?”
郭明兴:“倒是有几个能说得上话的,就算是没有也无妨,督察院也是有规定的,御史们每年都有参人的任务。咱们这里有实证,不管给谁都是现成的功劳。”
郭敬良道:“我倒是认识一人,刚从翰林院离开,和我有几分交情。如今也正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交给他正合适。”
那就好办了。
郭敬良执笔,把项家豪和柴凤昌历年来贪墨数量细细地重新誊抄了一份,又派了小厮去找他那位朋友约好了明日见面的时间。
到了第二天的大朝会上,果然有御史出班上奏,称乐怡大长公主家的婚宴奢靡太过。那位御史甚会算账,嘴皮子也利落,竟是把多少桌席面及每样食材的市场价格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么一算下来,昨日大长公主家的一场婚宴,花费足有十万多两银子!
满朝哗然!
诚然朝堂上的人几乎个个都参加了昨日的婚宴,也都为宴上的菜色咋舌不已,可谁都没想到去算这笔账。听御史这么一说,还真的是奢靡啊,奢靡太过了!
御史最喜欢盯着皇亲国戚的生活,谁让他们与国无功偏又尽享荣华富贵呢?不参你参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