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演戏
为了不让自家侄女蹚浑水,猎犬王总算同意了帮楚江阔跑腿,当日便启程出发,骑着自己的犬灵踏上了茫茫无际的洪水奔赴往岷州而去。临走前,忽感将他侄女跟楚江阔这浪荡小子留在江国土城有点风险,不忘朝楚江阔恶狠狠警告一声:
“我侄女就先留在你这寒酸的小国里了,你好吃好喝给她招待着,但你这小淫虫可千万别对我侄女有什么非分之想,要是等我回来发现有什么事了,老子立马去投靠开明!”
楚江阔嘴角无语一抽。
这都把他当什么人了,还他对唐贯一有非分之想?可拉倒吧,有猎犬王这种亲戚,就算唐贯一主动送上门来想让他非分他还不非分呢。
不过猎犬王现在威胁他都只敢说去投靠开明不敢说跟他拼命了,也证明猎犬王开始有些怕他了,这倒是让他有点心舒畅。
四宗宗主想要在几天内将开门的支持者数据调查出来并不是难事。
他们只需派遣人手分别潜到各个地方抽样询问,就跟楚江阔家乡那些媒体问卷调查似的,待大量数据完全汇集在一起后再经过一系列复杂计算,就可以大致算出开明的支持人数有多少,估算值与准确值并不会相差太大。
以四大宗派的力量,几天之内做到这些事并不困难,所以楚江阔确信现在叫猎犬王去可以得知到确切消息。
以猎犬王的速度往返只需一日时间,第二日便把消息给楚江阔带了回来。
重新看到楚江阔,猎犬王便笑嘻嘻道:
“楚小子,有个好消息和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楚江阔一听就皱起了眉头。
还有坏消息?
他当即道:“先听坏消息。”
谁知猎犬王反而笑意凝固,赶紧摆手道:
“算了算了,还是先给你说好消息吧,先让你开心一下。”
楚江阔无语一扯嘴角。
自己就想先说好消息,那还问他干什么?整的像是他可以选择似的。
“那你说。”
猎犬王娓娓道来:
“好消息是,开明的支持者中像黑帻军那样的忠实拥护有十八万,其中黑帻军的数量占三万,其它大大小小对开明持支持态度的百姓,全部算下来约莫有二百万到二百八十万之间,至于这二百多万人的支持热情程度则无法统计。
而黑帻军帮开明笼络民心紧张缓慢,开明现在也没办法将原属于望帝的民心过继到他自己身上,虽然不知道你现在力量有多强,但开明只有这么点支持者,想来应该还在你可以对付的范围之内吧?”
楚江阔点点头,表示确实在自己可以对付的范围之内。
虽然他无法确认自己在蜀国民间有多少的支持者,但他可以通过江国土城二十万百姓民心提供的增强程度做为对比来判断。
譬如现在他的综合实力比只有江国二十万百姓支持时约莫要高上十倍。
那么就可以算作现在他拥有二百万的支持者。
虽然真实情况下他的支持者绝对不可能这么少——
热情度对民心之力加持的力量也是影响极大的。
那二百多万百姓支持开明的热情程度无法统计,出于慎重考虑楚江阔就只能按照最高的热情度来估算。
现在她的支持者中热情度最高的有江国土城内的二十万百姓。
这几日伴随着四宗在蜀国内对江国的吹捧言论宣传开来,楚江阔的民心之力虽然也在猛涨。
江国之外的百姓对他的支持热情绝不可能像江国百姓一样热切,所以若想提供和二十万江国百姓同一程度的增强,就必须拥有更多的支持者。
不过因为确切人数无法统计,所以直接按照江国百姓提供的增强程度来计算是最方便的。
这么计算还有另一个好处:
那就是可以确切肯定,只要他获得的增强程度能达到江国百姓提供的十四倍或十五倍,那就一定能够击败开明了。
虽然现在开明伪装成了望帝,但百姓对望帝的民心并不会因此续接到开明身上。
开明想要继承望帝的那些民心之力,还是要自己正大光明的坐上王位才可以。
目前距离与开明相约会面的的日期只剩最后五日,约定好的十五日时间已经过去十日,楚江阔的实力就增强了十番,单单是这种程度的增强,他就有正面与开明拼一拼的机会了,更何况还有五日的发展时间。
虽然现在楚江阔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实力提升速度开始变慢,开明也有黑帻军暗中再帮他汇聚民心,但黑帻军的影响力终究还是不可能比得上正在暗中帮楚江阔宣传江国的四大宗门。
所以如果按照正常情况发展的话。
五日之后,楚江阔的实力绝对可以碾压开明。
只不过楚江阔还心心念念向着猎犬王说的那个坏消息,所以并没得意太早,思量完后又向猎犬王问道:
“你说还有个坏消息,坏消息是什么?”
说到这,猎犬王脸上的嬉笑顿时隐去,转而变得严肃起来,道:
“你不是说你已经向蜀国投了降书了吗,现在蜀国朝廷知道民间渐渐多了对你这江国的支持之声,便已开始将你向朝廷投上降书昭告天下了,现在这番宣告才刚从岷州向外扩散开去,所以你可能感觉不到什么,可此消息一旦扩散开来,想必你在蜀国内的民心会疾速下降。”
楚江阔的表情也一下子凝重起来。
他清楚这事意味着什么。
在他对江国百姓说将要回归蜀国的时候,江国百姓对他的民心都能够瞬间清空,更别谈蜀国那些压根就对他不熟悉的百姓了。
难怪最近他感觉到自己实力上涨的速度开始变慢,他还以为是四宗对他的宣传到达,整半天是因为这事啊。
如果真让他向蜀国投上降书的消息昭告满整个蜀国,那到时候蜀国内对他的民心支撑必然也会被立即清空,解释他就只有江国这二十万百姓支持,那对上开明必死无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