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混蛋条件
事情既然已经这样了,我也不再纠葛。反正已经出来了,还不如就化悲痛为力量,将那三个大条件完成,皆大欢喜不好?想到这里,我赶紧的从高山手里拿过成昆大师写下的关于剩余两个条件的信息。“到吉林市逛龙潭山公园的人,没有一个不到龙潭观光的。到龙潭观光的人都会看到潭沿有棵苍劲的老树。树上系一条油黑的铁索链,索链和另一头沉在潭里。好奇的小伙子试图把索链倒上岸,可是用尽了力气也倒不到头。倒上了一大堆索链,一松手,吐撸,哗,哗,哗铁索链会自动流回到潭中去。有人说,你要不松手,连人也会带里去。
什么原因?传说这铁索链的那一头锁了一条龙。你牵动了龙,龙一动,就把铁索链拖回潭里去了。
这是一个没头没尾的传说故事。龙潭里真有龙吗?锁龙的传说是那儿来的?为什么要锁起来?它犯了什么天条?为什么龙潭又叫水牢?要揭开这些谜,还要从旱牢说起。
从龙潭向山上走,到南天门下,会看到一个枯井样的建筑。据专家考证,这个建筑是高勾丽朝代,龙潭山山城的一个存粮仓库。一个存粮仓库怎么又变成了旱牢呢?是牢就要关押人,可此地又不象关押一般犯人的地方。它关过什么人?关过重要人物,与龙有关的重要人物。故事还得从另一头说起。
宋朝有个皇帝宋徽宗叫赵佶。他能书善画,不但画画的好,字也自成一体。现在要是得到一幅宋徽宗的真迹,那是价值连城。
可是他做为皇帝,确是个大昏君。他崇信贪官、重用奸臣、横征暴敛、骄奢淫逸,使得民不聊生、义军四起,是最荒淫腐朽的皇帝。老百姓的怨恨迫使他不得不把皇帝位让给太子赵桓,就是宋钦宗。当然敌不过金的进攻。金兵一到,就都成了金的俘虏。北宋灭亡了。
金兵浮虏了两个皇帝和皇室宫女,许多官吏及其家属。抓获了大批汉人兵丁,不计其数的财宝,牛马和车辆。浩浩荡荡胜利北归。
汉人绝大多数做了金朝贵族将领的奴仆。也有路上冻饿而死的。接近黄龙府时,所剩汉人寥寥无几。
金人为了安全,用了一个计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明里说两个皇帝囚在黄龙,暗里把他们押送到了龙潭山上。岳家军有一个口号:”打到黄龙府,迎二帝还朝”就是中了这个计。他们真打到了黄龙府也接不到两个皇帝,因为当时这两个皇帝正关押在龙潭山的仓库里。黄龙原是辽国的地盘,龙潭山早就是女真人也就是金人的安全后方。把两个皇帝押在这里是最保险了。当然这是个秘密。谁要泄露这个秘密是要受罚的。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还是传出来了。说”龙潭山的牢里关着龙。”
明理人一听就明白。龙潭山的牢里关着宋朝的皇帝。因为民间把皇帝称为真龙天子,关着龙就是押着皇帝。一般人听了认为龙潭里来了龙是祥瑞。”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潭囚了龙,成了牢。龙潭山可要出名了,名声会越传远。於是山上就有了两个牢。有水的叫水牢,没水的叫旱牢。水牢里囚了真龙,旱牢里关了天子。
知道皇帝关在龙潭山的宋人中,有一个名叫秦桧。就是杀害抗金名将岳飞的那个秦桧。他原本是徽宗五年的进士。做过太学学正,御史中承等官。北宋末年,他主张抗金,反对割地。他与钦,徽两帝一起被金兵掠到北方。是最后跟随两个皇帝到达黄龙府的少数几个人之一。到了黄龙府皇上就不见了,他也失去了自由。在押其间,他的主张来了个180°大转弯。不但由主战派变成了主和派,还赞扬金的军威。得到的报赏是解除了对他的监押。
他得到自由以后,就到处打探皇上的下落,可在黄龙府附近一直没找到。后来”龙潭山的牢里关着龙”的传说,传到他耳朵里。他是什么人,一听就明白了。他来到龙潭山上,终于在旱牢里见到了皇上。
“皇上,你受苦了。”
秦桧趴在枯井沿上,看到皇帝哭的象泪人一样。
“爱卿救我。”
“臣,想办法。”
自作自受,神仙也救不了,秦桧有什么办法。
后来传说:他给皇上带了好多吃的,用的物品。皇帝很受感动,给秦桧下了诏书,就是给他开了一张介绍信,让他去见南宋皇帝,捎什么口信,办什么事,外人就不知道了。又传说,这些都是金人安排的。要不怎么在秦桧见到徽宗以后,就把这两个皇帝转押到五国城去了。并且把秦桧放了回去。
“徽宗、钦宗两皇帝被金人关在枯井里”的消息就是秦桧带回南宋的。还说了他如何如何经过千辛万苦见到了徽、钦两个皇帝。几次探视的祥细经过,办了那些事,说了什么话,都被人写到了书上。他还当上了南宋的宰相。但是听到或是看到这些故事的人都不相信这是真的。枯井怎么能关人呢?就是能关,他还能趴在井沿看到皇上哭,说谎。这是秦桧为了讨好南宋皇帝自己编造的。你看他脑瓜转的多么快,到了黄龙府立刻由主战派变成了主和派。同皇上一起去的汉人都成了奴仆,独有他自由了。不得金人许可他能见到皇帝。别人不能回来就他一个人回来了。他已经成了金的奸细。议论纷纷。
如果这些误解是因为说”皇帝被金人关在枯井里”而引起的。那就冤枉了秦桧。到龙潭山旱牢一看就知道了。别说关一二个人,就是关十个八个也不成问题。
后来,龙潭山下来了一个阴阳先生,南方人,道人打扮。自己说会看风水,能降妖捉怪。他上了龙潭山,看了水牢,又看了旱牢。下来说:”龙潭里有一条孽龙。它掌管风雨时,曾经使黎民遭劫,百姓蒙难。不能再让它升天,必须锁起来。从此龙潭就出现了一条铁索链和锁龙的故事。同时还传说:说那个阴阳先生是假的,他是南方的一个江湖义士。到东北来是为了寻找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的踪迹。龙潭边上的铁索链是他留下的一个纪念物。让后人记住:旱牢里曾经惩戒过一个荒淫腐朽的皇帝。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千秋功过,留给后人评说。
龙潭边上的老树枯了又长了,越长越壮。树上的铁索链锈了又换了,越换越粗。只有那龙潭山的传说故事没变。一代一代传下来,还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据说在很早以前,龙潭山一年四季温暖如春,山顶上苍松翠柏,古树参天,山坡上遍地鲜花,一条小溪顺着山势,蜿蜒地流入山间那两亩方圆的大水塘。
说来也真有点奇怪,溪水和雨水一年四季不断地流入塘内,可塘水根本不见涨,水深还是两丈多,就是干旱的年月,塘水也不见少一点;这泓绿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清澈见底,一群大大小小的游鱼,在水中无忧无虑地戏耍着。
那时龙潭山一带气候温和,所以物产非常丰富,老百姓家家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忽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在倾盆大雨中,从天上降下一条青龙。这条青龙驾着狂风暴雨,在龙潭山上空喷云吐雾,上下飞腾,窜来窜去,一直戏耍多时,才降到山中的水塘里;从此,这水塘便被当地人叫成了龙潭,山也就成了龙潭山。
百姓们原以为神龙降临,此地便是风水宝地,今后一定会有好日子过了,哪知道,这条青龙原本就是一条害人精。自从来了之后,经常发大水,冲毁庄稼和房屋,残害山下的百姓,使人们的生活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有一天,几个年岁大的老人凑在一起合计着:可能是因为没给修神龙庙,未能承受香火的原故,它才这样肆虐,如果修了龙王庙祭祀它,一定会好的。
就这样,他们动员了附近的百姓,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很快就在山上修成了一片庙宇,有正殿,两庑,并且在龙王庙内为神龙塑了像。
庙宇修成了,人们选了个最吉利的日子,到山上拜了神龙,让它真正承受了香火。哪知道,就在拜了神龙的第二天早晨,人们还在做神龙保佑的美梦时,这条该死的孽龙又发了大水。
罪恶的洪水翻滚着巨浪,狂叫着向山下冲击,倾刻间淹没了庄嫁和房屋。苦难的百姓,成了鱼鳖在洪水中沉浮。
当时有一个叫林小姝的女孩也被洪水冲走,沉浮中,她的父亲林龙汉发现了自己的宝贝女儿,他在激流中奋力游到了女儿的身边,就在他刚伸手去搭救女儿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受伤落水的燕子,在他们的面前一沉一浮,他急忙把燕子救了起来,等他再要去救女儿时,可除了涛涛的洪水外,哪里还有女儿的半点影子。
他艰难地爬到岸上,手捧伤燕,望着浊浪翻滚的狂涛失声痛苦起来,这时被林老汉救活的燕子,突然开口说话了:可怜的爸爸,您别哭了,今后我就是你的女儿,您为了我失去了爱女,小姝姐姐,我也要为乡亲给小姝姐姐报仇,要到南海仙山拜师学艺,除掉孽龙以安百姓。
说完它在林老汉和乡亲们头上飞了三圈,就一直向南飞去了,因为此燕生长在龙潭山,所以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她为“龙潭燕”。
一晃三年过去了,在南海观世音菩萨那里学艺的“龙潭燕”,功成归来,当天她便率领着乡亲们,攻上了龙潭山。
孽龙发怒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给它修庙进香的穷百姓竟赶向它造反,它“轰”的一声冲出龙潭,用利爪向人们抓来,百姓们举起刀枪像密林一样,使它四爪不得施展冲不下来,它驾着狂风,喷云吐雾,用大缸一般粗的龙身,扫向乡亲们头上。
这时站在最前面的龙潭燕,生怕乡亲们吃亏,飞快地拔出了青龙剑,只见一道金光,那条不可一世的孽龙就从半空中“轰隆”一声摔到了水中。
失去法力的孽龙,哀求乡亲们和龙潭燕饶它性命,心地善良的乡亲们同意留它一命,龙潭燕就将她心爱的青龙剑变成了一条粗大的铁链,将孽龙锁在水罩中,故又有“水牢”之称。
孽龙被降服后,龙潭山下的百姓,又得以重见天日,又重新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至于那条孽龙,据说至今还被牢牢地锁在龙潭之中。”
两个传说都是关于龙潭山,虽然所说的主角不同,可是这个龙台山上肯定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东西存在,也只能到了那里才能彻底的查清楚。好在,我们距离这个龙潭山最近,坐飞机也就几个小时就到了,所以我决定先到这个龙潭山再说。
风风火火的赶到飞机场,两个徒弟将用到的东西都准备好了,上到飞机上以后,我又赶紧的研究剩下的最后一个条件的信息。
“在观音菩萨身边,有一对童男童女,男的叫善财,女的叫龙女。
龙女原是东海龙王的小女儿,生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深得龙王的宠爱。一天,她听说人间玩鱼灯,异常热闹,就吵着要去观看。
龙王捋捋龙须摇摇头说:“那里地荒人杂,可不是你龙公主去的地方呵!”龙女又是撒娇又是装哭,龙王总是不依。龙女嘟起小嘴巴:心里想道:你不让我去,我偏要去!好容易挨到三更天,便悄悄溜出水晶宫,变成一个十分好看的渔家少女,踏着蒙陇月色,来到闹鱼灯的地方。
这是一个小渔镇,街上的鱼灯多极啦!有黄鱼灯、鳌角灯、章鱼灯、墨鱼灯、鲨鱼灯,还有龙虾灯、海蟹灯、扇贝灯、海螺灯、珊瑚灯……龙女东瞧瞧、西望望,越看越高兴,有时竟忘情地往人群里挤。不一会来到十字路口,这里更有趣哩!鱼灯叠鱼灯,灯山接灯山,五颜六色,光华璀璨。龙女似痴似呆地站在一座灯山前,看得出了神。
谁知这时候从阁楼上泼下半杯冷茶来,不偏不倚正泼在龙女头上。
龙女猛吃一惊,叫苦不已。原来变成少女的龙女,碰不得半滴水,一碰到水,就再也保不住少女模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