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军令状
陆清秋当时没有注意到玄雪的脸色变化,自然也就错过了第一时间知道真相并且澄清的机会,等后来隐约听到流言的时候,已经不知道要用什么表情好了。不过这事也没有困扰陆清秋太久,很快她就从楚宴行那里知道了朝堂的最新动向。
“你说皇上要亲自出宫去军营观看士兵演习?”
“不错。”楚宴行点了点,说的更仔细一些,“准确来说,是要看你主持的士兵演习。”
“我来?”陆清秋手指着自己,不确定的问道,音量都抬高了一层。
“是,而且必须你来。”楚宴行眼睛紧盯着陆清秋,眼神里的肯定清清楚楚的表露出来,没有给她丝毫逃避的可能。
到这时陆清秋也知道这件事已经没有商量的余地了,可是她的心里还是很不解,“为什么是我呢?我甚至对排兵布阵这些都不怎么熟悉啊。”
对于这一点楚宴行又何尝不清楚呢,只从陆清秋交给他的那份计划书里就能看出一二来。
或许陆清秋是知道一些兵法方面的知道,但是绝对只是纸上谈兵的程度,虽然那些方法都很有用,可是里面也不乏一些天真的想法,可是到了这一步,她已经没有了退路。
随着楚宴行的述说,陆清秋也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
自从楚宴行和陆清秋谈过关于工部的事情后,他就开始准备了,一直在找机会在朝堂上提。
最近这段时间朝廷都没有什么大事发生,最大的事情可能就是主持春耕开始,举行春耕祭祀仪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今年的春耕就让老二主持,老三、老五还有老六你们几个辅助吧。”
老皇帝垂着眼睛看着下面站立的文武百官,没什么情绪的开口说道,说话的时候偶尔几声咳嗽从嘴角溢出。
“儿臣领命。”二皇子出列谢恩,同时得意的瞟了一眼站在自己身边的五皇子。
其他几位皇子看不出什么情绪,也都纷纷出列谢恩,沉声领命,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楚宴行看着这一切发展,眼睫动了动,又归于无声。
自从江南的事情结束后,二皇子和五皇子两派在朝中相互斗争了一个月,日期总算是暂时休战了,只是此时朝堂上的形势也彻底改变了。
如果说以前二皇子派和五皇子派是互相制肘,旗鼓相当的,那现在很明显五皇子在朝中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了,他们在对上二皇子派的时候也已经呈现出了弱势。
而这次老皇子的命令则更像是一个信号,在场的官员心里都琢磨开了,平静的表象下是暗流涌动。
不过这些暂时都和楚宴行没有关系,他只需要冷眼旁观就是了。
就在这时,有士兵从外面进来,跪地行礼。
“报,驿站消息,安王殿下的奏折。”
“呈上来吧。”
站在旁边的侍笔太监听见老皇帝的话,悄无声息的离开御阶,去到下面接过士兵手里的奏折然后返回,恭敬的交到老皇帝的手里。
“好,哈哈哈……咳咳……”老皇帝明显心情很好,看完手里的奏折就笑了起来,不等笑声落下就被几声咳嗽打断,但就算是这样也没能影响他的好心情。
抬手阻止了旁边太监想要扶着他离开的动作,“老七已经到了湘南了,且和当地的官员去看过河堤了,希望今年的夏季可以看到成果。”
湘南每年夏季汛期到的时候,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水灾,严重的时候淹没良田无数,百姓们颗粒无收,甚至有些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朝廷年年派人赈灾,河水年年泛滥,现在看到七皇子明确的在奏折里回复,称当地官员和工部官员一起去讨论了那份图纸,都觉得此事大有可为,老皇帝如何能不激动。
如果湘南的事情可以在他手上解决,那就是名垂千古的事情,这可是功在千秋啊。
“户部尚书何在?”老皇帝咳嗽了两声,等缓过来后就开口了。
“臣在。”
“户部由你调度,务必保证老七那边有银子可用,朕不希望今年汛期的时候还能湘南被淹的消息。”
“臣遵旨。”
这次老尚书答应的很痛快,实在是楚宴行太能干了,不说那些官员,只那些盐商家里就抄出了三千万两白银,这还不算那些古玩字画、田地庄子等。
楚宴行向文官那边看了一眼,就发现老尚书的腰背挺的笔直,再没有了自己当初去要军费的窘迫。
不禁低笑一声,暗自嘀咕:有银子就好。
接着,眼看着老皇帝说完所有事情准备退朝了,楚宴行不紧不慢的出列,“陛下,臣有本启奏。”
老皇帝看见楚宴行出列,稍微抬起的身子又重新坐了回去,对楚宴行他还是很有耐心的,“靖南王,你有什么事说?”
楚宴行自武官行列站出来,沉声开口,“陛下,在臣说之前,还请您先看一下这个。”
楚宴行说话的时候从袖子里取出一本奏折,递给从上面走下来的侍笔太监,“这是一份关于军队的计划书,还请陛下过目。”
侍笔太监不敢怠慢,接过楚宴行手里的东西就赶紧拿上去递给老皇帝。
然后朝堂上的就听见老皇帝在看过楚宴行的奏折后,爆发出了比之前还要大的笑声,“好!楚卿不愧是朕的靖南王啊,你比你父亲厉害。”
“父亲之英明,臣不敢相比,但求不堕了我靖南王府的名声便可。”楚宴行话说的谦虚,但是神色间却很是笃定。
老皇帝看的开怀,看完之后把奏折重新递给旁边的侍笔太监,“去,拿给下面的各位大人都看看吧。”
“诺。”
侍笔太监小心接过奏折,拿下去先递给了文官之首的纳兰丞相。
能站在这里的都是有真材实料的,更不要说纳兰丞相了,当年更是以状元之资入的朝堂,因此他在看完手里的奏折后也是面露喜色,虽然不像老皇帝那样外露,但是也能让人瞧的分明。
如此一来,其他还没有看到的更是心痒难耐,每个人在前面的人看完递过来的时候,都是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迫不及待的打开观看,然后面上都会露出如出一辙的笑容。
其中兵部尚书脸上的笑容尤甚,看向楚宴行的目光更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