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万事通
万安乡有个万事通,很多人都知道。万事通就是万一剪,这是顾客给他的绰号,他也受得起这个绰号。
万一剪就是万长静,乡里附近的人都认识。
万长静是三年前才来这里的,一直没离开过。
万长静的裁缝手艺是十里八乡最好的,但他的生意是乡里同行做得最差的。
因为他的裁缝店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天只接一单生意,一天只做一件衣服,一次收取一两银子的酬劳。
所以,他的手艺再好,上门光顾的客户也是廖廖无几。
但哪怕一个月只有一单生意,万长静的裁缝店就不会关门。
因为上门光顾的往往都是有求于他的人。
即然有求于他,你就得做一件衣服,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缺不缺衣服。要不然,你问什么,他都不会理会你。
当然,问一件事也要收取费用的,万长静要得不算多,只是区区十两银子而已。
十两银子算多吗?普通老百姓来说,十两银子够买好几十袋大米;
十两银子可以置办十几桌的流水席;十两银子可以买一亩多的肥田。所以,光顾万长静裁缝店的往往都是过往的大富商和江湖中人的居多。
有钱人当然不会在乎这区区十两银子;江湖中人当然不会认为十两银子花得冤。
因为万长静确确实实是个万事通,他会说得让你都不愿意问为止。
万长静的裁缝店就在街上一棵大榕树旁,右边是一条小河,河上有石拱桥,桥正好使街头街尾的道路相通。
还是晌午的时候,万长静的裁缝店就已经早早的关门了。
这并不是因为万长静要睡午觉,他从来都没有午睡的习惯。
万长静之所以早早的关门,是因为他已经接到了一单生意。
上门来的客户很特别!
之所以特别,是因为他跟别的客户与众不同。
别的客户进来都是寒暄几句,就直接开始谈生意。
而这个客户进来时,却是拿着一只砍好的烤鸭,一只斩好的肥鸡,一包又脆又飘荡着五香味的盐炒花生,还有一坛上好的女儿红。
盐炒花生不是放些盐来炒就是盐炒花生,它是在一锅生盐里放入一些香料,将花生拌入,小火慢慢的翻炒至香脆。
所以,盐炒花生比油炸花生更好吃,用做下酒菜再好不过了。
上好的女儿红,只要是会喝酒的,都会很愿意喝上那么一两杯。
万长静当然喜欢盐炒花生,更喜欢喝酒,他非常愿意品偿送上门来,又不用花钱的好酒好菜。
这个客户很年轻,但却很豪爽。
这客户面带笑容,但却很难看得透。
这个客户穿得不怎么样,就一套店小二的衣服,但人不可看外表。
这个客户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放荡不羁的爱无忧,也可以说,他是个贼。
对!他现在已跨入了偷界的这门行业。
除了他,还会有谁?爱无忧现在是个有钱人!
不管是有钱人,还是穷人,都会有饿的时候。
爱无忧从昨晚到现在确实没吃多少东西,挑着那么重的东西,走了不少的路程,他还真饿了。
所以他需要吃东西,所以他买了一堆好吃的东西,所以他也不吝啬请人吃东西。
四口箱子呢?四口箱子当然有它的去处,爱无忧不着急,他有自己的打算。
爱无忧喝酒,万长静也不慢;爱无忧吃菜,万长静也是伸手就来。
爱无忧不说话,万长静也不问;爱无忧看他,万长静也端详着爱无忧。
万长静从没见过他,但爱无忧却知道万长静是个万事通的好裁缝。
万长静看不出爱无忧是哪一路的人,但爱无忧看得出,万长静绝不仅仅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裁缝。
不简单的人多的是,又何止万长静一个呢?
爱无忧不想问,因为问也问不出所以然来,因为问一个问题,就得花十两银子。
不想花的钱,爱无忧是绝不会花的!
两个素未谋面的人,除了几句寒暄话,竟然能坐在一起共饮共进午饭,这的确是件怪事。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句诗用在他们身上,实在不算合适。
“酒菜很好!”首先打破这种尴尬气氛的是万长静。
“的确不错!”爱无忧回了一句。
“吃了你的好酒好菜,但做衣服、问事情我还是要收钱的?”
万长静绝不会因为吃了人家的,喝了人家的,就放弃自己的原则,他当然要做出提醒。
“我知道!这本就是两码事!”爱无忧一点都不奇怪他会这样说,当然吗,有钱人自然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