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太上皇回归 - 大唐:回到安史之乱当王爷 - 老C家的菜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94章太上皇回归

太上皇要回西京的消息闹得满城风雨,不少百姓自发组织队伍前往迎接这位曾经创造大唐辉煌的天子,花萼楼的盛宴恍如昨日。大唐的文官们个个激动的不得了,他们大多是太上皇一朝的老人,中书令李泌少年时就被太上皇赏识,虽然后来遭人排挤淡出朝堂,他心里还是感激这位太上皇的。

武将们则不以为然,他们心中铭记的是那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还有在叛乱中阵亡的万千将士,一切的源头就是这位高高在上的太上皇。

皇宫中的李亨也是如芒在背,他没想到时至今日太上皇竟然还会受百姓如此拥戴,他自知时日无多,必须在离世前为太子拔掉这根刺。

太子李倕是无所谓,回来就回来吧,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还能翻天?对待一个古稀老人,迎接的礼节要重,要让全天下的百姓知道,如今的皇上和太子是孝顺的。

而这天下是孝顺的皇帝拿回来的。

他正要下令西京所有官员出城迎接,皇上的圣旨到了,他要太子从重玄门迎太上皇入宫,将他安顿在甘露殿。

这不是扯犊子么?百姓们都到西渭桥附近迎接太上皇去了,现在改道百姓和官员会怎么想,而且甘露殿在西内宫,位置偏僻,万一有个“疏忽”,太上皇饿死了都没人知道。

不行,他必须进宫劝说皇上,不但要大张旗鼓的迎接太上皇入皇城,还要大赦天下,西京欢庆七日。

如今的李倕经历朝政的洗礼以及这些天发生的事情,已经培养出帝王的心性,朝廷中最难对付的就是那帮文官,每天动动嘴皮子就能气死人,这件事要是处理不好,他们指不定在后面怎么编排皇上和太子。

文人一支笔能影响千万年,你看太史公写《史记》多少都带了些个人情绪在里面。

金光门外,李倕率领文武群臣、皇亲国戚跪迎太上皇回西京,李倕的右下首跪了一个美貌的道姑,面容温婉秀丽,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

“阿姐,她是谁?本王怎么从来没见过。”李倕低声问身后的永和公主李妙意。

“太子殿下不要东张西望,她是玉真公主,法号无上真人,按辈分她是你姑祖母。”

“好美貌的姑祖母,啊不,好年轻的姑祖母。”

李妙意狠狠掐了李倕一下,咬牙说:“太子殿下将来想无道昏君?”

“开个玩笑,疼死我了,下手没轻没重的,回去看我怎么收拾你。”

一旁的永王李璘实在看不下去了,出言提醒说:“太子殿下,切勿胡闹,不失了礼节。”

“是她先掐本王的。”

李妙意握紧粉拳狠狠在李倕的背上砸了下去,李倕疼的脸都歪了,幸亏百姓的欢呼声掩盖了他们的胡闹,

走在前方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听到久违的欢呼一下子变得飘飘然起来,竟然忘了让道,负责警卫的来瑱可不惯着他,一个箭步上去将陈玄礼从马上拖了下来,随手扔在一旁。

陈玄礼忽然被拉下马先是一惊,随即跳起来指着来瑱的鼻子大骂,护卫在太上皇马车旁的龙武卫们听到主将的骂声以为有人要行刺,纷纷拔刀举枪。

一切都看在眼里的李嗣业眼疾手快,飞身过来踹倒陈玄礼,跟着腰间佩刀出鞘抵住他的脖子,鬼面军们应声而动,纷纷把枪对准龙武卫。

围观的百姓们被一变故吓得停止欢呼僵在原地,场面一度变得非常尴尬。

陈玄礼认得李嗣业,他用力推着刀背吼道:“李嗣业,难道你想行刺太上皇吗?”

“行刺?啊呸!你懂不懂礼数?你能走在太上皇銮驾的前面吗?”李嗣业用刀身拍的陈玄礼的脸啪啪作响,他这才反应过来是自己失态了,可是他好歹是龙武大将军,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如何下台?

李隆基也是被刚才的变故吓了一跳,听到两人的对话后才反应过来是陈玄礼僭越了,不过他在蜀中一直侍奉周到,加上他是自己唯二的亲信,李隆基向高力士使了个眼色。

高力士笑眯眯的走到李嗣业身旁说:“武威郡王息怒,龙武大将军一时失态,还请高抬贵手,太上皇和太子殿下都在看呢。”

“既然齐国公开口求情,在下一定会在太子殿下那里说情的。”李嗣业收回佩刀后忍不住又啐了一口。

一直在旁边看戏的李倕笑呵呵的看着一切,李妙意埋怨说:“你不上去说几句?你还是太子吗?”

“他们处理的蛮好的,换做是本王早把他拉下去砍了。”

嘴上这样说,李倕还是走过去跟高力士打了声招呼,这位名垂千古的宦官长的白白胖胖,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这让李倕颇感意外。

寒暄几句后,李倕转头给了陈玄礼一个眼神,刚才还忿忿不平的陈玄礼瞬间蔫了下去,惶恐的退到一旁。

马车里的李隆基也被李倕的眼神吓到,自己的孙子果然不是寻常人,一时间竟然不敢下马车,还是李倕三请四邀后才从里面挪出来。

面对这位曾经的大唐明君李倕心中毫无波澜,明君是他,昏君也是他,如果没有他大唐就不会衰落,民族团结的氛围不会被破坏,更不会出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萌芽。

现在他只是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自己的祖父,仅此而已。

李倕牵过一匹马亲手扶太上皇上马,让他享受西京百姓的膜拜、欢呼,他自己则牵着缰绳走在前面。

骑在马上的李隆基表面上开心极了,心中却不是滋味,这是当今太子在向他示威,如果没有当今太子,他还留在蜀郡喝着蒙山茶吃腊肉呢。

不过,当李隆基得知自己被安排在兴庆宫时着实高兴坏了,不停称赞李倕想的周到,在那里可以俯瞰西京坊市,还能与街道上的百姓们互动。

只是他的身旁再也没有知心人相伴,她已经永远的离开了他,想到这里,李隆基掉下几滴浊泪,今生已经不能和玉环厮守在兴庆宫了。

李隆基刚入西京,紧随其后的龙武卫们便被久候的神策军挡在城门外,当场解除武装,郭子仪宣读圣旨撤去陈玄礼龙武卫大将军一职,改封蔡国公移居长安西市光德坊。

这光德坊是京兆尹府所在地,皇上的意图已经很明显,面对如狼似虎的神策军,陈玄礼只能照做,他明白求助太上皇的后果。

太上皇回京,皇上下旨普天同庆,大赦天下,两京共同举办烟火大会,七日内不设宵禁。

皇上私下传话,朝中官员不得私自打扰太上皇的清静,想要探望太上皇必须得到太子的允许。

一套刚柔并济的组合拳打得李隆基措手不及,除了连声夸奖皇上安排得当外,他只能躲在兴庆宫独自流泪。

万幸,他的身旁还有高力士,以及宫墙外的风景可以排解无聊。

对于官员探望太上皇这件事,李倕持观望的态度,想看就看呗,总不能显得他们父子二人太过无情,太上皇晚年生活无聊,还得多找人陪伴才行。

太子一声令下,征集才貌双绝的女子入宫陪伴太上皇,一定要保证兴庆宫夜夜笙歌,最好还能生下一支足球队。

想不到第二天早朝,群臣便开始发难,指责李倕不顾太上皇身体,送了那么多女子入宫,难道是想搞垮太上皇吗?

跟着群臣话锋一转,说太子自己只有三位夫人,眼下尚无子嗣,该努力的是太子而不是太上皇。

一场早朝下来把李倕气得够呛,回到太子府还没消气,中书令李泌、、左仆射韦见素、太子太师、刑部尚书颜真卿等人上门求见,还没等他同意,下面人又来报,无上真人也来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