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新的开局,新的起点
乾县东南三十里处,安守忠军营。他们已经在这里守株待兔等候唐军多时,从眼下敌我态势来看,唐军必定先夺回西京再定天下,安守忠相信从北而来的唐军必定兵分两路,一路进驻乾县,一路过扶风进驻武功。
必须趁着军中尚有余粮尽快打几场歼灭战,只要安庆绪能帮忙拿下南阳,他再切断扶风与蜀地的联系,天下必定是大燕的。
安守忠看着军营中的事物,月光皎皎,洒遍军营每个角落,将士兵们的脸映的惨白,他也是久经战场的老将,早已见惯生死,今夜这景象让他看得心底发寒忍不住转头望向别处。
月明星稀,耳旁只有军旗在夜风中发出扑扑声,兵器盔甲的撞击声、巡夜整齐的脚步声中偶尔透来几声夏虫的鸣叫,划过耳旁的种种让安守忠心烦意乱,心中升起强烈的不详感。
“启禀将军,李归仁将军有紧急密函。”
“快拿来!”
不等传令兵站起来,安守忠迫不及待的冲过来一把抢下书信,李归仁在信中详述今日的种种,安守忠捏着信纸愣了好半天又把信读了一遍。
一切太巧了,王思礼特使刚离开安庆绪便领军前往南阳,如今更是调走安太清和武功郡一半兵力.他们究竟达成了什么协议?
“将军,李归仁将军请您务必指示下一步怎么做。”
安守忠没有理会,攥着书信在营中来回踱步,如果晋王只是将武功郡作为交换倒也罢了,就怕他连西京都卖了。
不会,绝对不会,安守忠拼命摇头,西京长安乃龙气之地,安庆绪没那么傻,他究竟要做什么?
安守忠缓缓的说:“传令李归仁,退出武功于城外十里埋伏,城中淋满桐油、干草等易燃之物,只要唐军入城,立刻放火。”
“将军!”一个侯吏骑马冲门而入,只见他滚下马说,“启禀将军,建宁郡王李倓率人正往这边赶来,不出三日必定抵达太峪谷。”
安守忠面露喜色连连叫好说:“来得好,待他们快到太峪谷时立刻放出百姓,你回去告诉李归仁,火攻唐军之后不得停留,立刻向我军靠拢。”
他兴奋的将目光落在地图上,原以为来的会是郭子仪,没想到等来了大唐的三皇子,安守忠深深吸了口气,只要在这里消灭李倓的部队,必能挫败唐军反扑的锐气。
兴奋之余,他的目光转向扶风郡,眼下并不能确定那里会有多少人,如果郭子仪偷调朔方军、安西军过来……武功郡一定是守不住的,安庆绪多半已经卖了这座重镇,正好趁此机会试探唐军西边的兵力。
………………………………
………………………………
扶风郡王思礼军营。
李倕正头疼的重整手中七千余人,这些人一大半都是许久未曾打仗的守备军,和常年驻守河西的赤水军不可同日而语,加上王思礼手中的两千余名残兵败将……
这开局难度……
经过之前数次战役的洗礼,李倕对战争的理解更加成熟、稳健,加上屡次打败安守忠,他更有信心这一次也能打开局面。
门外侯吏来报:“启禀将军,建宁郡王李倓率军南下,不日便到太峪谷。”
在王思礼疑惑的眼神中,李倕看着地图上的太峪谷,这里是南下的分岔路,往左通往扶风,往右通往乾县,此处属于大唐腹地重镇环绕,并不会派兵布防。
李倕问:“乾县情况如何?”
“乾县并无叛军踪影。”
“报!武功郡李归仁部正在退出武功,似乎往西京方向撤退。”
王思礼愣了一下问:“难道他们要放弃武功郡?”
“未必,”李倕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地图,“来人,再探乾县和武功,不要放过他们的一举一动。”
侯吏刚走,李倕对王思礼说:“立刻从军中挑选三百名死士,准备押送一万石粮食前往武功,记住,沿途敲锣打鼓,想办法尽快通知李归仁,大唐十皇子感谢大燕晋王安庆绪长安相助,履行诺言奉上粮食一万石。”
“十郎君,这……”王思礼额头上的汗水滴滴答答洒落下来,要是朝中有人参奏一本,他们两个绝对吃不了兜着走。
“不用担心,朝中那帮人只重结果,拿下武功逼退安守忠后你立刻上奏,万事无忧,另外你连夜赶制一批朔方军的大旗,进攻之日全军换上朔方军旗帜。”
王思礼吃惊的说:“进攻?十郎君不准备固守?”
“固守?你守得住吗?不攻出去我们都得死。”
乾县离武功郡不远,安守忠的命令很快送到李归仁手中,不得不说李归仁执行命令毫不含糊,当即命令军队在城中放置引火之物后撤出武功前往埋伏地点。
忽然,一直关注前方的侯吏来报,大唐十皇子为感谢大燕晋王安庆绪协助大唐皇族逃离西京,特送上粮食一万石作为谢礼。
听说有一万石粮食,李归仁双眼放光,军中早已无粮,士兵们都快吃人了,这粮食来得真是时候,李归仁豁然开朗,难怪那小子有晋王殿下的黄金麒麟,原来是为了这个。
有粮食到,李归仁当即决定推迟撤退的计划,同时派人告知安守忠,有了这一万石粮食他们多少能顶一段时间。
还是晋王殿下厉害,几个皇族便换了一万石粮食,陛下此前杀了那么多皇家的人,如今想来着实浪费,那大唐十皇子也是个讲信用的。
为了以防万一,李归仁下令城中留守两千人接收粮食,其余人依照计划退往十里之外。
根据唐军传来的消息,这一万石粮食明日傍晚前便会送达,李归仁长出一口气,一万石粮食运过来确实要些时间,如果安守忠将军见到这些粮食必定会嘉奖自己的。
翌日傍晚时分,锣鼓声老远就传了过来,借着火光,李归仁看见远处的队伍拉着横幅,上面写着“感谢晋王安庆绪帮助大唐皇族,功在千秋,利在当下”。
与此同时,五百名弓弩手、两千名长枪兵在王思礼的带领下摸黑沿着渭水前进,快速越过武功后往西京方向移动,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送粮队伍吸引,没人注意到这支静默小队。
在送粮队伍后方五里,两千匹马包裹着棉布,骑兵双眼通红腰挎障刀背着长枪贴着官道牵马而行,自开战以来他们一路溃败,如今正是讨回一切的时候。
他们不由自主的望向马上的李倕,他穿着崭新的盔甲蒙了面,瘦弱的身形透着强大的自信,士兵们相信,这位大唐的十皇子一定可以带领他们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