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香积寺(一) - 大唐:回到安史之乱当王爷 - 老C家的菜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3章香积寺(一)

听闻有客到,李倕使了一个眼神,赤水军将传旨的太监“请”入一旁的营帐。赶来的王太学家仆将两封信交给李倕。

第一封信:

“夜长横枕意心歪,

月斜三更门半开。

念君至今无音讯,

望断肝肠谁人来。”

李倕羞得的满脸通红,急忙将信藏在怀中,手忙脚乱的拆开第二封。

“建宁写信教唆殿下谋夺大位。”

言简意赅,李倕却看得一头雾水,他和李倓平时并无书信往来,平白无故怎么冒出一封信来?

李泌看完随手将信扔入一旁的火盆,他说:“殿下不可轻动,令公与微臣一同前往,定能化险为夷。”

送别两人,李倕掏出王云梦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是在念他怨他。

他提笔犹豫,想起当日送别几人前往灵武的情景提笔写下那首完整的词。

“纤云弄巧,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李倕还沉浸在诗词中,候吏进账禀报:“启禀殿下,叛军出开远门、金光门、延平门,正往香积寺方向移动。”

他“嚯”的站起来兴奋的说:“他们终于动手了,安庆绪,本王接招就是了,命令全军申时拔营,亥时之前赶到香积寺北扎营。”

“殿下万万不可。”王思礼阻止说。

“为何不可?安庆绪不会在半途伏击我们。”

“末将指得不是此事,殿下忧国忧民,为了大唐江山呕心沥血,陛下如此猜疑,殿下受此窝囊气,我等绝不答应。”

李倕恍然大悟地点点头说:“原来如此,好,命令全军加强戒备,轮流休息,左右候吏日夜不停,打探叛军动向,并将此事如实上报陛下。”

郭子仪和李泌一回到凤翔,随即分头行动,李泌去见尚书左仆射韦见素,郭子仪去见宪部尚书颜真卿。

之后两人集合前往行宫。

李亨听说中书侍郎兼赤水军行军大司马李泌,中书令兼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一同求见,大感头疼。

两位乃是朝中重臣,不得已之下,李亨决定召见他们。

礼毕,郭子仪上前启奏说:“陛下,老臣年迈,无力统领大军,只能协助杞王料理中军琐事,如今大敌当前,杞王不能擅离军营,特命老臣前来见驾。”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郭子仪是军中领袖,李亨不敢出言苛责,只能随口附和。

李泌不给李亨喘息的机会,启奏说:“陛下,微臣斗胆,不知有何要事,在紧要关头召杞王回凤翔,微臣已经此事告知尚书左仆射韦见素,诰命尚书颜真卿等人,他们随后便来谒见陛下。”

听到这句话,李亨吓的汗毛倒竖,这李泌怕是把朝中重臣都请了过来。

他是天子,怎会轻易向臣子低头。

李亨命人将书信交到李泌手中,李泌看都不看,直接说了句:“假的。”

“爱卿如何得知此信有假?”

“陛下,当前战事关乎大唐国运,建宁郡王薨逝,许多事情死无对证,捏造此信者居心叵测,意图扰乱朝堂,动摇大唐根本,陛下可还记得《黄台瓜辞》?”

李泌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旁的郭子仪都被震住。

得知众位大臣要来,李亨连连摆手:“此等小事怎会惊动朝中诸臣,李爱卿,当日之言朕不敢忘,只是许久不见杞王,甚为想念,别无他意,别无他意。”

郭子仪趁机补刀说:“陛下,若杞王殿下此时离开军营,只怕军心不稳,决战在即,万不能有失,陛下爱子之心,世人传颂,待收复长安之后再见也不迟。”

“郭爱卿言之有理,传旨,杞王倕久战沙场,着实辛苦,赏赐绢帛千匹,不必赶回凤翔。”

“急报!陛下急报!”一个太监慌慌张张的冲入大殿禀报说,"陛下,贼兵自开远门、金光门、延平门倾巢而出,正往香积寺方向移动,杞王李倕上奏,请陛下训示。"

李亨不解的看着李泌,问:“军情紧急,等朕的圣旨赶到军营岂不误了大事?”

李泌听到奏报,大概猜到军中的情况,他不慌不忙的对李亨说:“陛下有所不知,杞王接到圣旨便要入宫面圣,只是军务繁忙,令公与微臣先行赶来。”

“如此甚好,快命倕儿上阵迎敌!”

之后,李亨在李泌、郭子仪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打发走慷慨激昂的诸位大臣,回到寝殿,他竟独自一人坐在那里流泪。

张皇后端着大补汤过来安慰,李亨歉意的说:“杞王势成,朕再难动他半分,他若要太子之位,朕封给他便是了。”

“陛下,今后我们母子又该如何?”

“皇后,朕,朕也无能为力。”

事态暂时平息,赤水军全军拔营往香积寺北移动,燕军由已经被封为陈王的安守忠率领,崔乾佑为副帅,李归仁、安太清为前锋。

唐军由杞王李倕率领,李泌为行军大司马,郭子仪为副帅,李嗣业为前锋,王思礼负责预备队、辎重粮草押后。

两军在香积寺北相隔五里对峙。此时,燕军十五万人,赤水军九万人。

阳春三月,冬雪消融,万物滋生。

燕军忽然派出骑兵在唐军阵前挑衅,李倕不甘示弱,命令骑兵出击,敌退不追。唐军屡次佯装败退,燕军骑兵也不追击。

双方在看似无意义的对峙中默默消耗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