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成吉思汗子孙秘传第二季之三:爱恨情仇》(15)
两个人心照不宣,巴祯把课本翻了又翻,用只有他们夫妻俩能听到的声音说:“按照书上说,文雅和云恒不算近亲……”原来这是巴文栋和王定新定的妙计。阎锡山要攻打包头,但因为巴文栋的关系,不能与巴祯的蒙古兵发生冲突。于是,巴文栋到沙尔沁,他首先说服了巴长春,巴长春派云恒把巴祯诓到沙尔沁,给樊恩庆一个釜底抽薪。
巴祯急了:“大哥,你吃着朝廷的俸禄,怎么能这么干?”
巴长春平静地说:“二弟,上次家庙里焕章的话你难道没往心里去吗?如果你真想为这个腐败的朝廷殉葬,那好,请你把我绑起来献给堃岫。”说着,巴长春双手并拢,举到巴祯面前。
巴祯左右为难,不知所措。
巴长春道:“二弟,大哥这是在救你,也是救你手下那七八十个蒙古弟兄。你想想,阎锡山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他的手下都是新军,武器精良,战斗力强。你跟他打,怎么可能取胜呢?”
事已至此,巴祯无话可说。
1912年1月12日夜,包头天寒地冻,万籁无声。东城门外突然传来狗叫,不一会儿,十几个身着蒙古袍的军兵抬着担架来到城下。
这些人一起向城上喊:“开城!开城!快开城!骁骑校巴大人伤势严重,快开城!”
城上的乡勇道:“你们等着,我们去禀报樊大人。”
下面的蒙古兵催促:“东门是由我们防守,因为出城打忽拉盖让你们临时替代一下。现在巴大人身受重伤,需要马上治疗,等你们禀报樊大人,黄花菜都凉了。开城!赶紧开城!”
守城的乡勇一想,可也是,东门本来就不是我们负责,我们是被樊恩庆抓差来的。这死冷寒天的,谁愿意在城上受冻?现在他们回来,赶紧放他们进来,我们也好交班回家睡大觉。
城门一开,蒙古兵涌入,他们把担架一扔,举枪就向乡勇射击,乡勇顿时乱作一团。
有个乡勇骂道:“你们混蛋!怎么向自己人开枪?”
蒙古兵把蒙古袍一脱:“谁是自己人?我们是阎大都督部下的革命军!”
就在这时,城外杀声大作,无数人马潮水般冲向城门。乡勇大骇,调头就跑,阎锡山率部进城。
一支小分队包围了樊恩庆的官宅,他们架起机枪,向官宅喊话,让樊恩庆出来投降。可喊了半天,院里只出来几个仆人。革命军进去一问,几个仆人说,樊恩庆得知东门失守,他带着家眷和身边的卫队连夜逃向归绥了。
第二天,巴文栋来到沙尔沁章盖衙门,他从怀里掏出阎锡山的两封信,一封是写给巴长春的,信中对巴长春支持革命表示高度赞扬和感谢,并动员他加入革命队伍。另一封是给巴祯的,阎锡山说,中华民国已经成立,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了临时大总统,他劝巴祯顺应历史潮流,与革命军一起推翻清王朝。
巴祯扼腕长叹,是因为我的离去,包头城方才失守,现在,我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巴祯不想加入革命军,他解散了自己的这支队伍,回到家中,闭门不出。
包镇公行门前贴着大红标语,上面写着:
欢迎包头各界为革命军捐款捐粮
捐款捐粮的人出出入入,巴文栋、巴文雅、林永昌、林玉凤等人登记粮款数量,人们忙得热火朝天。
突然,有人惊道:“伊老板,您捐白银五千两?”
人们回过头,见伊占魁站在屋中,他讪笑道:“伊某别无长物,只能为革命军尽点绵薄之力。”
大家纷纷议论——
“五千两!这还是绵薄之力?”
“伊老板出手好大方。”
“伊老板对革命太支持了。”
林永昌走到伊占魁面前,握着伊占魁的双手:“占魁兄,谢谢,谢谢啦!”
伊占魁望着林永昌默默无语,林永昌一愣:“占魁兄,怎么了?”
伊占魁低声道:“永昌兄,你交给我的事办砸了。”
林永昌知道伊占魁说的是买枪的事,他的心一沉:“出什么事了?”
伊占魁道:“本来这批枪支已经从直隶运了回来,可在归绥被绥远将军堃岫给扣了,还伤了我三个弟兄。”
林永昌呆了半晌才说:“占魁兄已经尽力了,不怪占魁兄。”
伊占魁惋惜道:“那一万两银子……这样吧,我过段时间想办法还给你。”
林永昌一摆手:“占魁兄,说这话你可太不把永昌当朋友了。现在有阎大都督,这笔账我们跟堃岫算。”
伊占魁点点头:“是啊,中华民国已经诞生,堃岫兔子尾巴,长不了了。”
阎锡山占领包头的前半个月,也就是1911年12月29日,清朝的二十二个省已有十七个宣布独立。十七省每省一票,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诞生,定都南京。
时局变化太快了——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宣诏清帝退位。
2月15日,孙中山宣布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并提议,由袁世凯接替。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
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职,袁世凯将中华民国首都由南京改为北京。
孙中山为什么要辞去临时大总统呢?这实在是无奈之举。
中华民国革命势力主要集中在南方几个省,虽然有十七个省宣布独立,但他们拥兵自重,各自为政,孙中山手中没兵没钱,他的号令很难在十七省执行。而身为清朝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控制北洋军,北洋军人数众多,武器精良,训练有素。如果袁世凯的北洋军全力镇压革命,各省的革命军极有可能被各个击破。鉴于这种局势,孙中山向袁世凯做出妥协,他承诺,如果袁世凯能使清帝退位,推行共和,他就辞去临时大总统,由袁世凯接任。袁世凯做到了,孙中山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民国初期,全国经济迅速发展,民主气氛空前高涨。然而,这种冒似“开业大吉”的局面很快就破灭了。
孙中山虽然辞去了临时大总统,但他对袁世凯很不放心,孙中山主持制订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规定国家实行内阁制。如此一来,总统权力缩水,内阁总理权力提升。因为袁世凯是临时大总统,因此,总统和总理都要进行重新选举。有孙中山的承诺,加之袁世凯手握北洋军,袁世凯当选总统没有悬念,但总理一职的竞争十分激烈。
1912年8月7日,在宋教仁的组织协调下,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等七八个组织合并为中国国民党,孙中山当选为理事长,但他想兴办实业,无心参与政事。孙中山委托宋教仁代理国民党理事长,主持国民党日常工作。
竞选总统、总理之前,首先要选举国会议员,然后由国会议员选举总统、总理。在国会议员选举中,国民党大获全胜,控制着三分之二的议席。如此一来,宋教仁成了内阁总理的不二人选。袁世凯很想让北洋系的人出任总理,使总理成为总统的附庸,为此,他指使人在上海沪宁火车站行刺宋教仁,宋教仁重伤身亡。
孙中山悲愤至极,随即宣布讨袁,二次革命爆发。但是,二次革命不到两个月就在北洋军的镇压下失败了。
10月6日,国会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10月14日,由国民党议员主导起草的《天坛宪法草案》脱稿,进一步限制总统权力,袁世凯不满,强令修改,国民党议员不予理睬,准备于11月3日提交宪法会议公布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