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成吉思汗子孙秘传第二季之二:血性草原》(23)
两个人的视线缠绕在一起,最终还是巴图尔避开了海伦的目光,他望着屋顶,声细如丝……听说巴云氏张罗给巴图尔娶媳妇,媒婆跑来好几个。
夜里,巴图尔躺在炕上,洋姑娘海伦那美丽的容颜莫名其妙地出现在他脑海里。在巴图尔的心中,洋人没有好东西,可海伦姑娘却是个例外。她不但两次救了自己,她和父母还收留了那么多生活无着的人。不要说洋人,就连自己也做不到。看来洋人之中也有好人,以前我对她太冷漠了,现在无官一身轻,我应该去看看她。
第二天,巴图尔来到基督教堂门前,不知为什么,他的心狂跳不止,仿佛一张嘴就能从嗓子眼儿里蹦出来似的。巴图尔站在门外,既想进去,又迈不开腿。
“巴,怎么站在门外,为什么不进来?”海伦姑娘走了出来。
巴图尔挠了挠耳朵,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想向你认个错,以前,以前,我,我不应该对你那样。”
海伦心头一热:“巴,进来,快进来。”
巴图尔被海伦带进了他曾经养伤的那间屋。一进屋,映入眼帘的是自己两次睡过的那张病床。屋里的摆设依然那么简单,洁白的床单,干净的被褥,空气中飘着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以前,巴图尔很不愿意闻这股味,今天他却深深地吸了几次,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让他无法忘记。
巴图尔不由自主地摁了摁床,又坐在床上。他搓着手,显得很拘谨:“都说洋人红头发、绿眼睛,一个个跟凶神恶煞似的,非常可怕。你们一家人却不是,尤其是你……”
巴图尔想说海伦相貌娇美,楚楚动人,却没有说出口。
海伦“咯咯”地笑了:“你太天真了,你们中国人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不要说洋人来自许许多多的国家,就是同在中国的蒙古人和汉人长得也不一样,中原汉人与南方汉人长得也不一样。洋人的概念太大了,在欧洲,确实有你说的那种红头发、绿眼睛的人,可他们也不都像你说的那样凶恶,他们当中也有很友好的人。”
巴图尔一本正经地说:“红头发、绿眼睛的,那就是我们中国人传说中的魔鬼。”
海伦摇了摇头:“黑头发、黑眼睛的就没有魔鬼了吗?”
巴图尔望着海伦:“黑头发、黑眼睛的当然没有魔鬼,有的是天使,就像你一样……”
海伦的脸一红,她理了一下自己的金发,表情凝重:“火烧圆明园的洋人不但有红头发、绿眼睛的,也有黑头发、黑眼睛的,可是,你能说,他们是天使吗?”
巴图尔被问住了,他岔开话题:“你们一家为什么要救助中国人?”
海伦郑重地说:“这是主的安排。”
巴图尔不解:“主是干什么的?”
海伦解释说:“主就是上帝,上帝是拯救全人类的。”
巴图尔似乎想起来了:“对了,你父亲说过,你们是来传播上帝福音的。”
海伦点点头:“上帝教化民众,普度众生。听说你们蒙古人信仰的喇嘛教有八条戒律,是不是?”
巴图尔点点头:“是。”
海伦看着巴图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八条戒律是:不杀生,不偷盗,不奸淫,不枉谈,不饮酒,不信他教,不与非同道者为友,不损人利己。对不对?”
巴图尔睁大眼睛:“怎么,你对我们喇嘛教这么了解?”
海伦莞尔一笑,不置可否。
宗教都是向善的,基督教也是如此。基督教有十诫,不过,基督教是告诫,是劝诫,不是戒律。基督教的十诫是:一、上帝至高无上;二、不能随意用上帝的名义发誓,一旦用上帝的名义发誓,就必须遵守;三、按时参加宗教活动,不能无故缺席;四、孝敬父母,尊敬和服从自己的长辈,包括自己的上级和国家;五、不得杀人,绝不能杀害、损伤自己或别人的灵魂、肉身;六、不得有邪念,不得说、听下流话;七、不得偷窃别人的东西;八、不得作妄证,也不许妄自评判他人;九、不得暗恋他人的妻子,禁止非正当的男女关系;十、不能贪图他人财物。
巴图尔暗想,看来,基督教和喇嘛教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海伦说:“还有,如果自己做错了事,可以在主前忏悔,只要忏悔了,主就会原谅你,因为主是最仁慈的。”
巴图尔和海伦谈兴正浓,巴家的老仆走了进来:“二少爷,可找到你了,夫人让你马上回去,明天去归化城相亲。”
巴图尔两眼无神,没有答话。
海伦很是惊愕:“怎么,你母亲要给你相亲?”
巴图尔无奈地点了点头。
海伦的声音有点发颤:“你非去相亲不可吗?”
两个人的视线缠绕在一起,最终还是巴图尔避开了海伦的目光,他望着屋顶,声细如丝:“你们基督教不也有孝敬父母,尊敬和服从自己的长辈吗?……”
巴图尔不敢再看海伦,他站起身,迈大步走出教堂。
海伦追了出来:“巴,巴……”
巴图尔头也没回,他跳上马,飞奔而去。
土默特蒙古人的婚礼与鄂尔多斯蒙古人的婚礼有些类似。男女青年相亲后,如果双方都同意,则由媒人把酒、肉、哈达和五十个馒头送到姑娘家,这叫“小订”。小订不久,男方家要到庙里请德高望重的喇嘛确定吉日,双方父母在吉日中“大订”。大订一般都在婚前一个月,媒人及男方长者带上礼品赴姑娘家。礼品仍然要有五十个馒头,此外,还要有羊背子一具,哈达两条,酒两坛。
巴图尔随媒人到了姑娘家,姑娘家盛情招待。
土默特蒙古姑娘出嫁不但不要彩礼,姑娘家里还要送上一笔丰厚的陪嫁。双方商定陪嫁之后,男方家还要送一些羊给女方家。羊的数量很讲究,一般都是“九”的倍数,或是九只,或是十八只,或是二十七只,最多八十一只。
土默特蒙古婚礼通常要进行三天。结婚前一天,新郎头戴红缨帽,身着长袍,肩挎弓箭,足蹬马靴,与两男、两女四名“大傧”和两个伴郎共六人,套上喜车,骑上高头大马,带上一只活羊和一具羊背子,吹吹打打到姑娘家。
这只活羊叫“碰门羊”。到了姑娘家门口不能进院,大傧领着新郎及伴郎向门行礼,并以羊相送,女方家带着姑娘及亲人向新郎一行敬酒,进院时,新郎把弓箭挂在门外。新郎的大傧和伴郎把羊背子、哈达献上,女方家的长者引领新郎按辈分向姑娘的长辈请安。
傍晚,新郎和伴郎要到新娘席前“讨名字”。说是讨名字,但也包括姑娘的生辰八字、属相、年龄、女工和家族情况,甚至是海阔天空地漫谈。新娘和伴娘也提出一些问题反问男方。双方问完,新郎再把他带来的弓箭悬挂在新娘闺房窗外。双方饮酒弹唱,热闹非常。夜半时分,新郎要行“求箭礼”,向新娘的父亲跪献哈达,把箭“求”回来。新娘的父亲送给新郎一块红绸子,再把去了尖的箭还给新郎。
新郎在新娘家住一夜,第二天清晨,新娘仍是姑娘打扮——头上梳着十几条小辫子,与平时不同的是新娘也戴上红缨帽,脸上蒙块蓝盖头,由其家兄把她抱上喜车。新郎张弓向喜车前连射三箭,这叫“射该”,“该”就是灾祸的意思。射该就是禳祸祛灾之意。车启动时,新娘把一双筷子和一些食物扔在家门前,表示不带走娘家的福禄。
太阳升起,喜车出发。行至距男方家约二里处,喜车停下,几个人到男方家里送信,男方家长者与送信人一起来到停车处,向送亲人敬酒,新郎、伴郎骑马绕新娘喜车转三圈,然后向自己的家跑去,送亲的小伙子则骑马追赶新郎,抢新郎、伴郎的帽子。如果有人帽子被抢,新郎家要向送亲人赔情,并按送亲人要求唱敬酒歌,直到送亲人满意,方才将帽子奉还。喜车到新郎家门口不能马上进入,新郎的姐姐或嫂子将羊头和食物抛在车下,将酒洒在喜车马头上,再绕喜车转一圈,喜车方可进院。
进院时,新郎家要在门两旁点燃草把子,婆母向草把子撩油,口中念吉祥语。门前横放一条椽子,上缠哈达,车从椽上碾过。喜车进院,新娘由其兄抱下车,由伴娘搀扶着走进新房,新郎用箭揭去新娘脸上的蓝盖头。
此时,新娘头上仍是梳着十几条小辫子,“梳头妈”把新娘的辫子全部解开,让新娘的长发搭在新郎头上,然后把新娘的头发梳成两条辫子,这表明新娘由姑娘晋升为媳妇了。梳头妈通常是男方家附近的中年女人。一旦为新娘梳了头,就成了新娘的梳头妈。梳头妈认定后,与新娘终生往来,跟义母差不多。
接下来就是“拜灶”。新郎家在灶前地面铺上羊皮或红毡,上面摆着香案和长方形的木盘,盘中放着羊肉、冰糖、红枣、奶酪、奶油、点心等。这些食品用哈达蒙着。另备一条白布口袋,两端不封口,口袋上贴着用红布剪成的太阳和月亮。灶中点起旺火,燃上香,新郎新娘跪倒,每人捧三片羊尾肥肉,对灶膛三叩头,再把羊尾投入灶中烧掉。新郎和新娘拉起白布袋,新郎从贴近太阳图案的一端伸进手,新娘从贴近月亮的一端伸进手,两只手在白布袋中共同捧起那个长方形的木盘。与此同时,喇嘛诵经,旁边长辈妇女说祝福的话语。新郎新娘一起将木盘放在灶前,再相对施礼。
接下来是拜天地。院子里早就放好了方桌,桌前燃起一个火盆,桌上放香炉、蜡烛、镜子、弓箭、羊骨、羊背子、哈达等。新郎新娘行跪拜礼,先拜天地,再拜祖宗,然后,依辈分一一参拜前来贺喜的长者。
这套程序下来,就是午宴。席间新郎新娘逐桌敬酒,一对新人正式结为连理。晚上年轻人闹洞房,这就跟汉人的婚俗差不多了。
第三天黎明时分,新媳妇起来到灶里掏灰,以表示媳妇的勤快。有钱人家也不让媳妇白掏,事先在灰中放一些金银玉饰,作为对媳妇的回报。这之后是“拜人”,拜人就是新郎新娘为前来参加婚礼的亲朋行礼致谢。所有受拜者都要向新娘馈赠礼物或喜钱。接下来新娘与姑嫂相互行礼,互赠礼物。中午之前,新媳妇的父母、叔叔婶子、姑嫂、兄长等还要到男家认亲,新郎的家长率新婚夫妇到门外迎接,双方互献哈达,互闻鼻烟壶,中午设酒宴。新婚夫妇向双方的家长敬酒,行跪拜礼。女方家人走时,男方全家送到大门外,并以酒饯行,这通常叫“上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