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成吉思汗子孙秘传第二季之一:蒙古汉子》(9) - 成吉思汗子孙秘传第二季 - 胡刃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九章《成吉思汗子孙秘传第二季之一:蒙古汉子》(9)

皇上刚刚加封巴特为世袭都统,这怎么又来了?再看这些人的脸,巴氏族人都紧张起来。哈珠刚好给太夫人剪完脚指甲。见桐花跪在地上,太夫人怕怠慢了她,想下地把桐花扶起来,忙起身穿鞋。见太夫人的脚伸向铜盆右侧,哈珠麻利地把这只鞋给老人穿上。然而,在哈珠给老人穿右鞋的同时,老人的左脚已经伸向了铜盆左侧。一来太夫人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二来太夫人有点着急,一个没留神,脚踩在铜盆沿上,“咣当”盆翻了,洗脚水洒了一地,桐花下半身都是水,哈珠也溅了一身。

桐花的脸就像门帘子似的一下子撂了下来。

哈珠忙把桐花扶起来:“三少奶奶,是我不好,我没有及时把水倒掉,我错了,我错了,请三少奶奶责罚。”

太夫人更是过意不去:“桐花,快把衣服脱下来,让下人给洗洗。这事不怪哈珠,是我上了岁数,腿脚不中用了。”

桐花却笑了:“奶奶,没事,没事的。谁都有老的时候,别放在心上。哈珠,把地上的水收拾一下,别让太夫人滑倒。”

哈珠立刻应道:“是是是,三少奶奶。”

哈珠找来抹布,打扫积水。

良言一句三冬暖。太夫人全身涌起一股热流,以前桐花是那么刁蛮,现在却是如此通情达理,这才几个月,桐花跟变了个人似的。最受感动的是巴特,见桐花不但没有像以前那样发火,反倒和颜悦色。巴特的心如同沐浴在冬日的阳光之下,心情无以言表。

巴特都不知说什么好了:“桐花,你,你,你可真好……”

桐花娇嗔地笑道:“瞧你那傻样。”

就这短短的一句话,巴特仿佛掉进了蜜罐,手都不知该往哪儿放了。

桐花扶太夫人上炕,她坐在太夫人身旁神秘地说:“奶奶,告诉你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好消息?奶奶就喜欢听好消息。”

“前些日子不是皇上来了吗?”

“啊。”

“我们家巴特不是给皇上操练阵法了吗?”

“啊。”

“我们家巴特不是给皇上表演箭法了吗?”

“啊。”

“我们家巴特不是还给皇上表演马术了吗?”

“啊……”

“我们家巴特不是一直服侍在皇上身边吗?”

太夫人听得很着急:“啊,后来呢?”

桐花说得极为夸张:“皇上对我们家巴特特别特别欣赏,特别特别满意,特别特别恩宠,当场就答应封我们家巴特都统,而且还是世袭,世袭都统。”

桐花一口一个“我们家巴特”,口气之中,巴特仿佛只是她的丈夫,而不是太夫人的孙子,也不是巴家的三少爷。

太夫人惊讶不已,目光在巴特和桐花两个人脸上移动着:“这可太好啦!”

巴特拿起老人的烟袋,一边给太夫人装烟,一边道:“奶奶,皇上言语中流露了这个意思,不过,还没下旨呢。”

太夫人追问:“皇上是怎么说的?你给奶奶学学。”

桐花抢着说:“皇上先说我们家巴特排兵布阵样样精通,弓马技艺天下无双,是大清朝不可多得的栋梁,然后就说恢复我们家巴特世袭都统。奶奶,自古以来,君无戏言。在那么大的校军场,当着那么多将士,这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对了,皇上还赏给我们家巴特一百两黄金和一件黄马褂呢!奶奶,我把黄马褂带回来了,现在请出来,你老人家也开开眼。”

正说着,巴拉和锡兰走了进来,桐花眉开眼笑:“大哥、大姐吉,你们来得正好,我把皇上赏给我们家巴特的黄马褂请出来,你们也开开眼,大伙都沾点皇上的福气。哈珠,你也别收拾了,过来过来。”

哈珠已经擦干了地上的水,听桐花叫她,她脸上挂着笑,但笑得并不自然,是僵硬?是勉强?还是迎合桐花?她只是一个下人,没有谁留意。

桐花把行李打开,从最上面取出一个红布包,打开红布包,里面还是个红布包,再打开这层布包,才露出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明黄色马褂。桐花双手捧起黄马褂,高高地举过头顶。

见此情景,太夫人把大烟袋一扔,连鞋也没穿,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巴拉忙右手掸左袖子,左手掸右袖子,又双手掸衣服的前襟,他也跪下了。锡兰、巴特、哈珠全都跪下了,屋里的人一起面向黄马褂叩头。

太夫人、巴拉、锡兰、巴特、哈珠三拜九叩之后,巴特对桐花斥道:“快!快把黄马褂收起来,收起来。”

桐花把黄马褂放进布包,太夫人、巴拉、锡兰、巴特、哈珠相继站起,桐花笑逐颜开。

巴特对桐花说:“你还笑,还不向黄马褂叩拜?”

桐花敛起笑容,跪向黄马褂。

马褂是清朝官员的一种制服,有带袖和不带袖两种,带袖的很像我们今天穿的短袖衬衫,满语叫倭拉波;不带袖的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坎肩,满语称额伦代。马褂的颜色和用料等级分明,贵族或后妃用金黄色,平民只能用土黄色。明黄色最尊贵,是帝王的专用颜色。

清廷只有四种人可以穿黄马褂:第一类是皇上出行时的随行。如各内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卫等。这些人在随皇上出行时,必须着黄马褂,以示皇家的威严。这种黄马褂叫行职褂子,相当于工作装,非工作期间不能穿。

第二类是随皇上狩猎表现出众所获皇上赏赐的大臣。这种黄马褂称行围褂子。按照规定,只有随皇上狩猎时才可以穿。

第三类是代表皇上的特别钦差。特别钦差一般被特赐黄马褂,通常情况下,被特赐黄马褂的官员须骑马绕紫禁城一周,这种威武而又庄严的仪式,在咸丰年间最为盛行。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李鸿章赴日本马关(今下关市)谈判。谈判时,他身着黄马褂,以示代表大清皇帝。李鸿章返回驿馆途中,遭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行刺,脸部中枪,血染黄马褂。李鸿章虽受重伤,仍叮嘱随从人员,把身上带有自己鲜血的黄马褂换下来,不要洗掉血迹,保存好,并说“此血可以报国矣”。今天,这件染有李鸿章血迹的黄马褂仍陈列在合肥大兴集李鸿章祠堂的正殿里。

第四类是因特殊功勋而被赐黄马褂的人。这种黄马褂,只有当国家举行大典等郑重场合才能穿,平时须供奉在祖宗堂上,否则,就有谋逆的嫌疑。如果勋臣违法乱纪,皇帝还要将黄马褂收回,以示惩罚。巴特的黄马褂就是这种。这种黄马褂与前面三种人所穿的黄马褂不同,前面三种可以说是职业装,一旦解除职任,是需要上交的。

清朝规矩,无论多大的官,见到黄马褂,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其威严和圣旨一样。因此,在那个时代,能获得一件皇上赏赐的黄马褂,那绝对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政治待遇和荣耀。

巴家是蒙古贵族,太夫人见多识广,朝廷上的礼节她都知道。见桐花把黄马褂举过头顶,那就相当于皇上到了眼前,她哪敢坐着。

全家人都为巴特高兴,太夫人转过头对巴特说:“这可是巴氏家族的头等大事,孙儿呀,明天一早,你就去包头召家庙告慰列祖列宗,告慰仙逝的老祖宗巴桑。”

桐花道:“奶奶,你放心,我和我们家巴特回来就是祭祖的。”

太夫人眼中含泪:“好,好,好啊……”

早晨还是阳光灿烂,当巴特和桐花到了家庙包头召时,几片浮云飘来,天边也涌起了乌云。

巴特和桐花先拜了佛,然后步入巴氏祠堂。巴特、桐花摆上供品,烧上香,献上哈达,二人跪在巴氏家族祖先灵位前磕头,道尔吉喇嘛在一旁念经祷告。

突然,巴特的一个随从跑了进来:“大人,朝廷的钦差到了庙前,请你马上接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