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时间的超越
jim:虽然我对你说的不用选择,还有关于创造呀,分离呀,那些观点还不能全面了解,但是,我想我可以消化一下今天讲的。东西太多,得花点时间。我回去以后,应该如何复习这次谈话呢?有什么需要特别关注的要点或者反复理解的地方吗?
taisha:在你回去复习这次谈话,和未来你反复地重温这次谈话的时候,你可以特别注意,我那些反复重点语气强调的部分。例如“没有区别”“我不知道”“当下一刻”等,它们本质上都是未来你进行魔法锻炼的“进阶咒语”部分,这些咒语我们会在这本书重复很多次。等你完成七次谈话后,你就会拿到“太傻魔法书”,在其中你会看到从基础咒语到太傻第一步魔法的所有内容,不过那些都是我们谈话内容的总结和摘录而已,不完成全部七次谈话,你就算直接看“太傻魔法书”,也肯定什么看不懂,更不知道如何去使用。
同时,你还需要注意这次谈话的一个核心,这个要点是贯穿这次谈话从头到尾的主题,那就是“时间的幻觉”。时间是所有分离的基础,因为你相信时间,所以你也相信了分离。如果只有当下一刻,你怎么会有好坏对错、善恶成败等种种基于分离的观念呢?当我们不断地说,没有区别,无须选择,当下一刻,我们都是在提醒你,只有现在、此刻是真实的,其他一切过去未来、好坏对错都只是一个幻觉而已。
这次谈话的主题是:“过去与未来的对话。”看起来我们讲了历史,讲了你的前世,讲了未来的预言,讲了到底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讲了大脑是如何为你设计未来的剧本,根据过去投射未来,并将你拉进一个个的麻烦,为何你在这个世界不断地被洗脑,你却一直坚定地维护你那些分离的观念,等等,但是,这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主题背后,时间却是所有这些分离的思维模式的根源。
所有我们这一次谈话中的探讨,我其实都是在给你指出,时间是一个怎样的深入而坚固的幻觉模式,不管是你对过去历史的探索还是对未来的思辨,不管是你过去经历过的洗脑还是未来你给自己设计的剧本,不管你那些好坏对错的观念是来自哪个过去,并将在未来造成那些麻烦和痛苦,这些都是来自你对时间的幻觉。一旦你进入时间幻觉,大脑病毒就会获得养料,而继续滋长繁荣。这一次谈话中我们也在不断地提醒你,那些你觉得无所谓的小事情,其实都是在时间幻觉中,培养你大脑病毒的过程。
时间是什么呢?时间和空间一样,只是工具,它是依你思维模式而存在的,它也是某种幻觉。但是时间和我们说的分离不同,时间和大脑是你在这个世界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大脑的病毒和对时间的误用却不是必需的。就是在对大脑和时间的误用中,人类进入这个冲突而矛盾的分离的世界。所以,你虽然暂时还不知道如何超越时间,但是你首先应该学会观察你大脑中运行的时间元素。这些时间元素都意味着分离,也必然产生恐惧和期待。只有你察觉到时间,你才能恢复对时间的正确使用。
也就是因为时间是工具,是你思维制造的产物,所以我们可以在以后更详细地教导超越时空的魔法。其实,这不是魔法,只是规则的利用罢了。正确的对时间的使用模式是:只在当下一刻,成为自己,无须思考,无须追逐,无须选择。
你能想象这种不依赖时间、不依赖大脑所谓经验的生活吗?你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会去期待下一个音符是什么吗?你会去判断每个音符的好坏对错、善恶成败吗?你没有思考,你仅仅是在欣赏,让音乐像流水一样流过你。这就是当下的感觉。记住这种感觉,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当下一刻”的力量。你生活的每一刻都可以处于这种当下,这也是一种行动中的冥想。你的大脑停止,所谓分离的思想都被清空,大脑病毒也因为失去养料,而慢慢地死亡。
“当下一刻”是一个强有力的时间幻觉的清理工具,只有当下一刻是真实的,过去和未来都是虚幻的,追逐任何过去的经验、未来的变化,都只是制造麻烦和矛盾而已。
而我们所教导的“无须选择,我不知道,没有区别,放下期待,不必恐惧”,这些教导的本质,都是教你如何不考虑过去未来,而活在当下一刻的具体技巧。
这本书,从头到尾,我们会不断地教导你种种突破时间幻觉束缚的技巧,一直到你清楚地认识时间的本质,并恢复时间的真正用途。到第六次谈话和第七次谈话,我们会教导的大部分魔法都是与时间相关的魔法,例如时间胶囊、时空穿越等。那些不是什么奇迹,只是和你恢复大脑的正常创造功能一样,让你会正确地使用时间而已。不过,任何正确地使用时间,都只是在当下一刻的使用,这也是唯一真实的使用。
时间和你的大脑,还有这个世界的很多其他工具,他们本来都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体验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仅仅是因为我们误用了它们,它们反而成为我们的束缚和囚笼。最后我们还是要依赖这些工具,只是我们恢复了这些工具的本来的用途而已。
jim:谢谢你,我们今天谈的时间真够长的,比以前《太傻十日谈》的一次谈话长了一倍呢,不过,我确实问了很多满足好奇心的问题,今天我的好奇心也确实满足了,估计读者读下来也会有一种头晕目眩的感觉吧,真的以后每次谈话都要这样谈吗?
taisha:我们今天确实讲了很多,似乎有一些庞杂,因为是第一次谈话,所以谈了很多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例如剧本呀,电影呀,未来预言呀,大脑病毒是如何操纵你的呀,等等。其实谈什么主题都没有区别,谈任何一个主题,我都可以把你引导到关于大脑病毒的控制模式、人类心智的幼稚和思维模式的颠倒上,都可以从各个角度说明,你的大脑的混乱是如何制造你生活中的各个矛盾,而你应该走出分离,放下选择,成为自己,成为太傻。这些要点,我们未来会在每一章一一深入讲解,让你一步步地打赢和大脑病毒的每一场战役。
因此,在未来,我们还必须继续一系列细致入微的谈话,来帮助你建立一套纯净的、无分离的、完整无缺的思维体系,这套思维体系可以用在任何一个生活场景、任何一个未来的经历和挑战中,但是,不管你进行什么创造,没有前三次谈话的基础,你都是寸步难行的,然后你肯定会反复地回到前三次谈话,重读这里的这些内容,那时,你就会更彻底地理解,为何我们必须用这种方式,进行这样细致的思维分析的谈话了。
jim:谢谢你,这次谈话解答了我好多以前模糊不清的问题,它们似乎一下子就清晰了很多,我想这就是老师的作用吧,以前看一些书,总是感觉隔着一层。虽然你刚才说,那些未来信息呀,奇迹能力呀都不重要,但是,能简单透露一下吗?以后的谈话中,你是不是也会教我其他的能力,诸如预见未来、看到别人的思想、创造某种现实之类的。
taisha:你会得到的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例如下次谈话,在谈到真实和虚幻的区别的过程中,我会教你如何睁开你的内在的眼睛,真正地去看,你会看到一个世界真正的样子。在未来的课程,你会学会如何穿越时空、如何治愈疾病、如何透视心灵、创造各种体验等。但是,这些都只是一些小小的玩具,当你真正具备这些能力的时候,你是没有兴趣去使用他们的,因为你已经处于一个更宏大的真相中。
这就好像一个真正富裕的人不会去琢磨买股票、投资房地产这种事情,在他看来,即使赚钱了或者赔钱了,也就是在零头后面的几个数字的变化的事情,这是一件无聊的事情。反过来,这也是为什么一个每天琢磨究竟哪只股票会涨会跌的人,一辈子都不可能从股市中赚到钱,因为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富裕的,反而坚信自己的匮乏,于是他也不可能体验到富裕,只可能体验到匮乏。
这也就是为何一个觉悟的大师,对展现很多人引以为奇观的能力却毫不在意的原因。一个真正看到过这个世界真相和伟大的人,是不可能再被一些小小的玩具所吸引的。而这也是真正的拥有者的素质。只有你真正地承认自己不知道的时候,你才有机会真的知道。只有你不在意的时候,你才会真正地拥有。
jim:今天谈话开始的时候,我一直还想着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太傻天书》自称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那我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怎么样才能成为巴菲特之类的投资明星呢?现在看起来,似乎要学到很后面,得等走上太傻的第一步,甚至第二步之后,才能真的学会,是吗?
taisha:巴菲特嘛,这倒不是多大的难题,你如果彻底理解了真实的创造原则,要创造世界首富这点东西,不用太傻的第一步、第二步那么麻烦。这样吧,我给你讲一个小小的关于新时代中国巴菲特的寓言好了。
jim:又要讲故事了吗,太好了。新时代的中国巴菲特的寓言?是真人改编的故事吗?
taisha:听完你就知道了。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叫jim的男孩,从小就很崇拜巴菲特,他一直将巴菲特作为自己的梦想,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成为巴菲特。他一直很努力,在投资的领域成长也很快。
可是随着jim一天天地长大,他慢慢地发现,自己离巴菲特似乎很遥远,当然,巴菲特也是30多岁以后才正式开始投资生涯的,而他自己看起来离30岁也不远了,却似乎离巴菲特的梦想遥遥无期。于是他慢慢地忘记了自己当巴菲特的梦想。
又过了几年,随着他对投资领域研究的深入,他慢慢地成为投资领域的明星,他慢慢地发现,即使当上巴菲特也一点都不好玩,在各种财富追逐和竞争漩涡中,所有人都指望着他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钱,而且不管你为他们赚了多少钱,他们也永远都不会满足,他甚至都有点厌烦这个领域。他自己也赚了一些钱,虽然比不上30岁的巴菲特,但是也算小有成就,很多人还称他中国的“小巴菲特”,不过jim自己对这个称号却觉得很可笑,就好像上海叫自己“中国曼哈顿”,宁波人叫自己“中国的犹太人”一样,自恋罢了。
jim:有一个女朋友,关系很好,正准备结婚。突然有一天,他女朋友对他说:“jim,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太傻天书》,我深受其中一个叫‘制造与创造’的章节的启发,我已经决定,把我们所有的钱拿出来,再找你那些富翁的客户借100倍的钱,然后用这些所有的钱去买一个超级别墅。不过现在房地产这么低迷,那个别墅买回来了,看起来也卖不掉了,但是我却很想买,你说我们买吗?”
jim:大吃一惊,不是因为女朋友要买超级别墅,他对这种事情根本不在意。他吃惊是因为那本《太傻天书》的作者他就认识,而且这本书的谈话,整个就是和他谈的,他女朋友怎么会知道这本书呢?里面还有一章关于爱的谈话,就是写他和她女朋友的故事的。她女朋友发现了吗?
不过jim对她女朋友的确是真爱的,更对所谓的财富呀早就没有什么依恋了,就算女朋友把他的钱全花掉,他也不会有什么意见,至于借钱,更是小事情,什么超级别墅,就算女朋友买飞机都是无关紧要的。但是,现在jim却开始发愁了。
jim:发愁什么呢?他不发愁别墅、飞机,却发愁自己曾经的巴菲特梦想。在某次和《太傻天书》谈话的时候,那个看起来比较像某种大师的人告诉他:“当他彻底地学会创造的原则的时候,只要他完全地摆脱对财富的追逐和对匮乏的恐惧,如果当巴菲特真的是他未来的一条道路,当他真的可以当巴菲特的时候,他肯定也会知道自己会如何当上巴菲特的。”只是那个时候他根本没怎么把这句话当回事。
而当他女朋友提出自己的买房大计的时候,jim自己立刻想起了当初那位大师的预言,而现在他终于知道了,自己真的要当中国的巴菲特了,而这个起点竟然是他自己的女朋友。虽然jim不知道究竟为什么买了这套房,自己就会成为巴菲特,但是,这似乎是一条不可避免的道路,在金融领域这几年,他就是凭着《太傻天书》中学到的那种对财富流动的敏感而无往不胜的。但是,现在怎么这些东西竟然会找到自己身上来了呢?而自己根本就不想、不愿,也根本没兴趣去当什么中国巴菲特。
jim:最发愁的是,自己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自己其实真的一点都不想当巴菲特了。当知道自己不可避免地要当巴菲特的时候,他甚至有种恐惧。他甚至想,干脆和女朋友分手算了,这样,他就可以找别人去,这样也许别人就当巴菲特,再也不用麻烦自己了。
可是,jim是学过《太傻天书》的,他知道这本书最大的威力就是,你根本怎么也跳不出所谓“思维创造规律”的宇宙规则的圈子,如果他因为恐惧当巴菲特,而离开自己女朋友,最后的结果肯定是自己更快地成为巴菲特。这就好像那些天天炒股票的渴望发财的人一辈子都不会发财一样,这都是无法躲避的宇宙规律。
那究竟怎么办呢?这个循环怎么跳出去呢,怎么不去当巴菲特呢?jim知道自己越琢磨怎么不当,只会更快地去当,那到底怎么才能不当呢?他甚至想动用《太傻天书》最后一次谈话留给他的那个魔法胶囊,去找太傻问清楚,怎么会有这种麻烦的事情。可是最后他还是放弃了,那个魔法胶囊应该留到最关键的时候,巴菲特只是一个小事情而已,忍忍就算了。
最后的结果大家应该都知道,jim被他女朋友逼着,买了一套超级大房,几年后,在无奈和痛苦中当上了中国的巴菲特。
这个寓言是真实故事吗?是你的未来吗?别这么介意,你就当这是一个我随便瞎编的、用来讲解思维创造原理的故事好了。
jim: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当我真正不想要某些事情,甚至恐惧一些事情发生的时候,那些事情就会真的发生,是吗?
taisha:创造规则的正确的表达是:你只会拥有你已经有了的东西。当你不再追逐,不再渴望,你事实上是在表达,你已经真正拥有这些事物。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当你对外给予爱的时候,你会收到更多的爱。因为当你完全地给予的时候,你也是在向宇宙宣称,你已经拥有无限,你已经不再需要,于是宇宙只会给你更多。
因为你不再渴望,所以你才能真正地拥有,当你真正拥有的时候,你才会对你即将获得的东西没有任何兴趣,甚至觉得麻烦。当然,你恐惧某些事情的时候,确实是在促成这些事情的发生,当巴菲特也是一样,这就是宇宙创造规律的表达。
创造规则是无法作弊的,因为你其实根本无法欺骗宇宙和你自己。你每一刻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思想,其实都是在向宇宙宣称,你到底是谁,你到底拥有什么,你到底缺乏什么。你如果真的愿意像寓言里说的那样,把所有的钱,甚至再借一百倍的钱,都花掉也不介意,你最后的结果肯定是收到比你花掉的钱多得多的钱。同样,你如果想作弊,用和女朋友分手的方式,不当巴菲特,最后确实只会更快地当上巴菲特。
不过,就算我已经教导了如何当巴菲特,就算所有读者都读过这个寓言了,你觉得有多少人能真的学会这个寓言里的创造原则的核心呢?
jim:那你刚才寓言中说最后一次谈话中的那个魔法胶囊是怎么回事?是你把自己放在一个胶囊里面,我以后有问题,随时可以问吗,就好像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一样?
taisha:不是,到最后一次谈话你就知道了。不过这个故事本来应该是在第五次谈话之后才和你讲的,如果那个时候讲,你应该会有更深的感触。当然,你可以等第五次谈话谈完之后,再回来重新看这个故事,你肯定会有新的感受。
jim:好吧,那今天的谈话是要结束了吗?我原来还以为你要教我什么魔法呢!
taisha:魔法在未来肯定是要教的,就算现在教你,你也根本学不会。你也许很期待我未来教你掌握创造或者魔法的能力,但是今天谈的一切,却是所有创造和魔法的基础。创造和魔法是什么?是念一个咒语,一挥魔棒,就变出一个苹果的事情吗?只有思想是真实的。当你大脑充满病毒,思维混乱的时候,你念多少咒语,用多高级的魔棒都不会有用。
而当你清除大部分大脑的病毒,思维逐渐清晰的时候,你不用咒语,也不用魔棒,一样可以创造出一切奇迹。一切都只是在你自己的思想中。而这一切都不是依赖任何外在的追逐而获得的,如果你只是了解你自己,而不去在生活的每一刻练习、实践,你就什么病毒也不会真的清除,你的生活也什么都不会改变,这就是为什么《太傻天书》要强调日常练习的意义。
jim:《太傻天书》正文后附加的那些练习,具体应该怎么练习呢?
taisha:《太傻天书》每一章后都有七则练习,这是一些类似思维锻炼体系的某种咒语或者真言的东西。你可以每天一则,也可以随便打乱次序挑你喜欢的练,怎么样都行,就是不要区别哪个练习更好,哪个练习更不好。一旦你开始区别,你就在陷入麻烦。没有区别,无须选择。所以,你怎么练习都一样。你只要每天尽量多地记得那句话和努力锻炼理解那句话表达的含义,尝试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应用那句练习即可。不用分析,不用选择,不用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自然就会理解一切。
太傻练习册的第一个练习,“清空你的思想,在当下与太傻同在”这是整个练习册最基础的一个练习。你可以学习整本书时,只做这一个练习,也可以直接走到第二步,当然,其他练习也都一样,没有区别。这个练习的本质就是“冥想”。冥想就是清空大脑,它的本质是思想的平衡的锻炼:动/静的平衡、内与外的平衡、已知/未知的平衡、时间内/时间外的平衡、个体/太傻的平衡、有限/无限的平衡。
冥想没有什么技巧,舒服地坐好,坐直了,别睡着,别胡思乱想就行。冥想就是什么都不想,或者通过只想一件事,专注于呼吸或者专注于某个图像,而最终达到什么都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