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十二、疑窦
次日起,毓华着手教她。晚饭时检查作业,饭后则到常欢的阁楼里带她认字。
她发现常欢倒不是每个汉字都认不得,有些简单的能辨认出,但笔画一多,就记不得了。
毓华亲手画了一叠记词卡,教她结合卡片上的图画来记忆。
“这盒卡片好好收起来,随身带着,没事就可以拿出来翻翻。”
她相信通过这种耳濡目染的不断灌输法,不信常欢还记不住。
为此她颇费苦心,有时还把几张图画连缀成一个小故事,比如:
茶叶的“茶”字,是人行草木间,记住人在天地之间行走,昂首挺胸。
所以茶水是中国人最喜欢喝的水。
再比如,“武”这个字,可以想象成是“止戈”两个字的结合。
一个人用一定的武力技巧停止了兵刃之间的争伐,这是武技的最大效用。
很形象,不过在所有的字卡中,常欢说她最喜欢“家”。
画了一个茅草屋,还有一些牲口。
何为家?一所洞穴,本来空无一物,但养了猪牛羊鸡,就有了生气。
住在这儿的人,就成了家人,互相扶持,彼此包容地一直开心生活下去。
“那我们是一家人吗?”常欢边吃饭边看着她鼓捣卡片。
“我们互相扶持,当然是。”
“那姊夫呢?”
毓华一愣,看向常欢:“姊夫怎么了?”
“他也是一家人嘛?”
“为什么这么问?”
“那你们为什么睡两个房间?”
毓华眼神躲闪:“你姊夫他处理军务忙,作息颠倒不想吵着我。特意给了我一间。”
“是吗?但你们看上去很客气的样子……姊姊,你们是不是还没和好?”
“别胡说,小孩子家管大人那么多事做什么。快点温书。”
常欢没有多说什么,低头盯着字卡,不再多问,毓华暗暗松了一口气。
************************************************
字卡识字像是个不错的法子,常欢不再晚回家了。
每日放学后直奔家门,一进厅堂,也不管老徐在不在家,把书包往沙发一扔。
拿起纸笔就在饭桌上写起作业,还把字卡在桌上一一排布起来,大声诵读。
有时老徐恰巧在旁和毓华交谈日常见闻,屡屡被打断。
他忍住气,好言劝慰:“常欢乖,上楼去温习功课。”
常欢一眼都没有瞟他,理直气壮地道:“姊姊让我早回家,说要在她眼皮底下管我功课的。那我上楼去?”
目光是瞅着毓华,毓华立刻冷着声道:“坐下,安静写字。”
常欢立刻“哦”了一声,大喇喇坐下,在桌旁静默写起来。
客厅里的气氛无端凝滞起来,毓华又正襟危坐地“监视”着常欢,偶尔才对老徐说的话点头,或是轻“嗯”一声以作应答。
老徐很快自觉无趣起来,慢慢地回家又晚了。
常欢堂而皇之地恢复了从前与毓华的相处方式,一回家就喊“肚饿”。
毓华只能打发秋娟去做饭,为了管她的功课,不得不陪她一起吃晚饭。
往往老徐回来,就只能吃剩的,厅堂里也空无一人。
问起来就是,“夫人陪常欢小姐在阁楼温书呢。”
阁楼里的常欢则异常听话,才过了两周,就已经将第一盒字卡里的字认全了。
毓华便在旁现画,同时监督常欢写作业,故意板起脸教训她。
“现在没有理由说你认不了字了,下回考试要还敷衍,看我怎么收拾你。”
“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正在低头默写的常欢随口溜出了一句。
口吻不像是故意梗她,似全然发自内心,难得的正经。
这下毓华也不好说她什么了。
**************************************************
日子大概就这么平淡地过了一阵。某天晚上,轮到认“苟”这个字。
在象形文字里,“苟”这个字有两种写法,一个呈草叶之状,一个则画着一条犬。
毓华讲解,说如果是前者,可以理解成是草丛之下藏着一人,组词如“苟活”,“苟且偷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