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江修文(二更)
姜树起早贪黑紧急恶补了五天,白天山上,回家还骚扰家旺,到了时间,去县衙报到了。
一起的吏员官差家都在县里,下衙就回家,他太远,来回不方便,借住到了王九家。
沈青越多少有点儿担心,这半瓶醋晃荡的水平不会露馅吧?能不能行啊?就靠这群人去收税,大虞真行吗?
好在县衙还是靠谱的。
开始收税前把他们都召集到一起搞了个培训。
收税可能会遇到的情况也会提前教他们怎么应对。
真应对不了也没关系,所有新人都是有老人带着干的,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干什么就行。
识字问题人家也考虑到了。
正经读书人都去考功名了,实在没戏的才会考虑当吏员,何况他们这种都不算吏员,只是临时干几天的,什么水平,人家也要摸底。
考测头一天晚上姜树紧张得一宿没睡着。
第二天考完觉得完犊子了。
结果一出成绩,他竟然还是个中游。
姜树瞬间又有自信了。
他没发挥好,他真实水平比考试时候好,他要是不行,别人更不行,他肯定行。
不过碍于他那字实在是太丑,带他的税吏给他安排的活儿就是读册子核对,找对人,对上号,和从前一致的打个记号,不一样的再交给税吏去重新登记核算。
和他们一起的还有管户籍的小吏。
因为今年涉及难民落户的问题,他们特别忙,比这群收税的还忙。唯一比他们强点儿的,就是不用操心那些钱的事,路上也不用担心遇到山匪被劫。
他们宝峰县虽然也民风剽悍,但相比最穷那两县,还是民风淳朴的,不是战乱年代,一直没出过什么劫持官吏抢银子抢粮草的事,不过今年到底闹了山匪,收税银时候,还是会派持刀的官差护送。
为此,县尉也在衙门破口大骂了好几回。
从前官差护送就是个形势,谁知道今年会不会真有想不开的找死。
他们平时顶多就是抓抓贼,宝峰县杀人越货的事很少,平时靠那一班主力就够维持县城里的治安了,这回好了,他都担心万一哪个平时操练偷懒的混蛋小子路上出了事。
县尉训话:“都警醒点儿,知道吗?”
“是!”
不过怕出事的也不只衙门,这时候各村的里正也都绷着一根儿弦。
核算户税、土地、人口,税吏会下到各村各户去一一核实,哪怕偷懒的,也得进村大概看看。
找碴的就更不用说了,会看得很仔细。
但核对好每家该交多少粮食多少布,兑换成钱是多少钱,他们就得自己拿着银子到镇上交。
管收钱的官吏只到镇,若他们来收那天谁家交不上,就得月底自己到县衙去交了。
为了安全,里正得提前通知各户该交税了,官差哪天到镇上,他们大概交多少钱,通知大家提前准备好,兑换好铜钱、银子,到时候大家一起去。
要是谁得拖到最后自己去交,路上遇到劫道的也不是没可能。
当然,所有里正都得保证自己村地盘没劫道的,要是真出了,还没抓到人,涉案金额若是大,那里正就算当到头了。
不过哪年也不乏走投无路劫道抢劫的。
他们也聪明,知道找村子间的交界,再蒙好脸,只要没被抓个现行,别抢太多,自己村的人知道是谁干的,一般也不会去报案。
秋收、交税都是大事。
一到这时候里正就上火,天天喝苦茶嘴里都长泡。
村民也差不多。
今年天公作美,秋收下了两场小雨,但都是很快就结束了,没有影响收割。
今年大家比往年也多攒了点儿钱,运气好挖到药草的手头更宽裕点儿。
不过还是有人家里钱不够交税。
有是因为种的粮食是晚稻,还没来得及卖粮。
有是因为家里有人病了,或赶上喜事白事花钱多了,剩得不够了。
也有确实家里太穷,人口还多,赋税压力太大的。
这些天不少人都上山找姜竹问问能不能预支他们的工钱。
也有问姜竹借钱的。
工钱姜竹都给了。
借钱的他没全答应,认识的就借了,不熟的,看上去确实日子太差的,也借了,看上去过得去的,他就拒绝了。
江家那边,没人来山上找姜竹借钱。
他们村首富江大爷从县里回来了,族里包括村里,谁过不下去的可以去他家借钱应应急。
今年他家独苗苗江修文考上了秀才,江大爷高兴,要回村祭祖设宴,上他们家借钱连借条都不用写。
四十出头的江大爷年纪不老,辈分儿高,乐颠颠地东跑跑,西跑跑,还找里正商量今年村里秋社祭祀的事儿,他家今年有喜事,要出大头,多买两头羊两头猪,再上刘家村定蒸饼花馍,叫全村都吃好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