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过节(二更) - 青竹 - 寓风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青竹 >

第146章过节(二更)

又是一年端午节。

池远舟紧赶慢赶,终于是在端午前把《长腿鸟》第二册印出来了。

不过外地怎么都赶不上端午卖了,他紧着先在宝峰和镇南郡上。

张叔阳动作比他快一些,端午前已经把精装版从海康运到镇南郡了。

海康周边各县,更是只有精装没有平价版,让急着想看故事的狠出了一把血。

书院的小孩儿们买一册还要相互借阅,一时间,有钱人家送孩子东西都不用多加考虑,直奔书铺,《长腿鸟》第二册,付钱,搞定。

第二册收藏版和第一册是成套的,书套风格也一样,只是选的图取自第二册,里面的封面图沈青越画的依旧是湖,不过这次是丹顶鹤盘旋于湖面之上。

因为时间不紧,张叔阳又愿意提供颜料,第二册的封面沈青越用的色彩比第一册更足一些。

蓝绿色的湖水,散碎的波光,动感十足飞翔如舞的鹤。

茶市后张叔阳没怎么到宝峰县来,当初也只看过沈青越画的草稿,确定了下画的内容,留了个小管事他就没管了。

前一阵子要准备做收藏版的时候他才来了一趟,一瞧见沈青越的画,当场就惊呆了。

难怪这回颜料比上册时候贵出好几倍。

这钱花的……

确实值。

沈青越初稿其实用的颜色没这么亮。

但自从去了一趟山神庙观摩完壁画,他就想对矿物颜料动手了。

自己买是舍不得的,他们家钱除了吃吃喝喝买药,还得开荒盖书院呢。

用张叔阳的钱,他就舍得花了。

不过书册就这么大,纸也远比墙壁容易着色,太贵的矿石他用得也很节省。

先植物颜料打底,再用矿物颜料往关键的地方画,红色的鹤冠,他只调了半碟朱砂,就已经够他把六十多张封面全画上了,还没用完。

这回他自己画得比较开心,也没多跟张叔阳要钱,还是一两银子一张,不过没用完的颜料他全要了。

算下来比工钱还贵。

张叔阳很满意,让沈青越留下,现在更不用赶工了,他希望沈青越有空的时候再多画点儿,把第一册的封面也再多画点儿。

其实他已经在海康找了人临摹第一册的封面画。

只是兴许因为画法不同,别人虽然画得也不错,但总和沈青越画出来的哪儿有点儿不一样。

单独看不大能看得出来,放到一起就比较明显了。

这第二册的封面一出来,对比就更明显了。

沈青越画鹤看似写实,其实写意,他很擅长抓动态,还会把翅膀、五官等地方进行夸张。

而海康的画匠们习惯于大虞传统的画法,擅长的是描摹静态,求的是端、雅、静、意蕴。

倒不是沈青越画的没意蕴,对不懂画的人来说,沈青越的画意蕴还更好懂一些,一送出去,男女老少都喜欢。

张叔阳只能归结于画派不同。

他不知道,沈青越其实是用画插画的方法在画。

构图就在强调动态和吸引目光。

另外他从前画过不少妖精鬼怪,也真画过不少鹤,加上“连载”长腿鸟的磨炼,画鸟驾轻就熟,而张叔阳在海康找的画匠没见过鹤,只能靠临摹揣测,对比之下,自然就要呆板一些。

张叔阳想让他补画第一册,沈青越也没拒绝。

主要是张叔阳家小管事不太懂画,买颜料时候不知道是被忽悠了,还是人家误以为他是要画壁画,买得实在是挺管饱的,他也不好意思心安理得全要了。

瞧见他在画绢画,张叔阳还想找他画个大屏风,这要求沈青越想都不想就给拒了。

他买绢回来是为了教石生画工笔小品画的,一张屏风要画一两个月,累死他,不画!

相比之下,刘三找上门要求就人性多了。

他自己裱好了画,只找沈青越帮他画一张彩色的,回去裱出来挂店里做宣传。

人家不要求工笔,只需要和封面差不多就行。

四月底他刚从村里收了一船扇子,仓库里还有六百多张竹帘要卖给他。

这点儿要求,沈青越必须满足。

这时候张叔阳、池远舟都得去后面排队,刘三才是大客户。

沈青越和刘三约定了五月初三交竹帘。

初一、初二他们村大姑娘到老奶奶,都没去采艾,全聚到他们作坊帮忙往竹帘上缝络子了。

缝好的,沈青越还得挨个检查一遍。

歪了的得拆了重来,做工差的挑出来,能修就修,修不了就踢出来。

初三上午,刘三带着三辆马车如约到了。

去掉不合格的,留下继续当样品的和打算送礼的,沈青越一共卖给他六百五十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