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听闻
两人对视一眼,年轻人道:“在下只考到秀才……”
年长一些的道:“惭愧,我还是一介白丁,没有任何功名在身。”
沈青越:“那你有什么特长吗?”
“特长?”
沈青越:“其实我们村有个书院,现在只有一个先生,不过有两间讲堂,我们想再招一个先生来着。”
两人都听懵了。
村。
有个书院。
一个先生。
想再招一个?
他们面面相觑,问道:“不知是教什么样的学生?”
沈青越:“很简单,开蒙而已,每天只教半天就行。”
二人:“……”
开蒙还得找个秀才教吗?
沈青越好奇地问年长的人:“你没有什么特长之类的吗?”
年长的人哭笑不得:“在下身无长技。”
沈青越:“我家还有个做竹编的作坊,只是可能学起来比较慢,不过工钱应该比你们在码头搬运货物要高些。”
两人忍不住问:“不知道小兄弟家在何处?离县城远吗?”
那还是挺远的。
沈青越:“我们骑着骡子过来需要小半日。”
两人顿时要裂开了。
从前倒是没什么,骑马就是了。
现在……
以他们的速度,步行过去那得走到什么时候去?
沈青越:“二位籍贯都落到县内了吗?”
两人苦笑摇摇头,“只是在城内租住,还不能落籍。”
县衙给的身份文书都是临时的。
沈青越:“你们家眷多吗?”
年长的人有一妻两儿,年轻些的人则是一大家子。
父母兄弟孩子,妻小齐全。
而且他们也买不起地,只能在县城找些能赚钱的营生。
他本来想去找个铺子做账房,奈何城内的铺子根本就不信任难民,尤其是他这样落籍都困难的,人家生怕他们会卷了钱跑了。
解释清楚情况,沈青越也没强求,和姜竹跟他们说清楚姜家村怎么走,让他们回家和家眷商量商量。
如果他们想来当先生,可以随时过来,只要他们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就可以聘用他们。
不过村里肯定没有县城条件好,家里人多人家兴许也不见得愿意来。
沈青越:“如果你们来,你们的小孩可以到书院读书,我们书院不收自己人束脩,家眷也可以到我家作坊去干活儿,做竹编打络子,还挺辛苦的。”
“多谢小兄弟美意,山阳镇,姜家村,在下记住了。”
吃完饭,他们话别,两人就继续去码头找活儿干了。
沈青越则和姜竹继续听八卦。
不过经过刚刚一番“招聘”,倒成了别人听他们的八卦。
那几个小船商听了一阵子,都不聊自己的事了。
姜竹想要不然换个茶摊去坐,结果沈青越优哉游哉吃完面,竟然又叫了一壶茶水,还和人家聊上了。
“诸位打哪来呀?”
“是做什么买卖的?”
“你们瓷器零卖吗?我能去看看吗?”
“收皮货?兔子皮要吗?”
“今年秋茶没去年品质好呀?”
“你们行船遇到过什么有趣的事吗?”
……
他什么都能跟人聊上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