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赚钱 - 青竹 - 寓风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青竹 >

第34章赚钱

姜家村姓姜的人家全行动起来,其他姓氏的人家在山下伸着脑袋等消息,等啊等,小半日过去,怎么还从交一半东西变成交四分之三了呢?

除了家里田实在是少,有一点儿赚钱机会也想试试的,许多人家都没那么积极。

尤其是姓江的人家,一听不让打猎,心想这不就是针对他们吗?

姓姜的不欢迎他们还不爱去呢!

里正特意告诉了他们山上的沈先生不收束脩教娃娃们识字,他们也没几家动的。

有几户想送孩子上去看看,碍于族人都不肯动,也只好按下。

倒是江顺子娘一听,叫他们家俩姑娘跟着哥哥都去瞧瞧。

“丫头还去?”

“又不是正经书院,都是村里的娃娃,怎么就不能去了?”江顺子娘拍拍他们身上的土,从地里拔了一篮子菜,给他们家老二,“带好你俩妹妹,一会儿和顺子一起回来就行了。”

“那地里……”

“有我和你爹呢,一会儿你爷爷和你大哥也就回来了,都好好学。”

“嗯。”

他们跑到上山的道口,又遇到村里另外一群孩子,走着走着,后面又追来几个。

不过去认字的女娃娃少,拿着篮子、锄头跟着大人进山的姑娘却多,聊着聊着,她们的目的地岔开了,年龄差不多的小姑娘们继续走自己的路,却忍不住频频回头看另外一波。

“杏啊,看着点儿脚下。”

“哎。”小姑娘握着小锄头应一声,一步三回头地跟着她奶奶往竹林深处走。

“杏儿,等我学会了晚上上你家教你!”她的玩伴站在路边高声喊。

“好!”姜杏笑起来,握着锄头朝她挥手。

山上的教学进程很慢,没有什么跟得上跟不上一说。

总共六个字,山阳镇姜家村,沈青越还专门跟里正确定了是哪个姜,这下,这群经常为了姓什么打群架的孩子终于知道自己姓的是什么了。

江顺子:“那江顺子的江怎么写?”

沈青越:“你是哪个江?”

江顺子:“大江的江。”

沈青越:“巧了,他们也说他们姓的是大姜的姜。”

众小孩茫然地看他,觉得自己说的一点儿没错。

就是大姜(江)。

多亏有个明白人,优等生姜家旺:“他是江河湖海的江,我们是生姜老姜,炖菜的那个姜。”

沈青越:“知道了吗?”

小朋友们恍然大悟,一众生“姜”蛋子开始自信:“我们的姜比你的江好吃!”

沈青越心道,多大胃口还想吃江。

他把“江”也写在姜竹带回来的废纸边上,找来块儿木板,再用两根儿木棍压两边,临时黑板搞定。

然后给每人发一根儿木棍儿,他用一根儿细竹竿一笔一画比划先写哪一笔,再写哪一笔,没记住也没关系,只要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无所谓,能写个差不离就行。

小孩嘛,先写出点儿兴趣再纠正就行。

一群小孩或蹲着或坐在地上,拿着棍儿瞎写。

这几个字他们一个也不认识,好在念起来问题不大。

姜家旺自己找个互不妨碍的屋檐下默默背自己的书,也拿了根儿木棍儿在地上写写画画。

还没走的几个家长看得一脸慈祥,一边看娃,一边儿看字——

哦,原来他们姜家村是这个姜!和他们打架的是那个江!

有人在手心儿跟着偷偷比划。

他们姓江的果然不行,字都没有他们的姜复杂。

沈青越慢慢巡场,一瞥,看见姜竹边往绳子上晒布,边用脚在地上小幅度划拉。

沈青越轻笑,很好,又多消灭一个文盲。

后赶来的孩子瞧见这满地划拉的场面都有些懵,不过他们倒是没什么错过重点的顾虑,来一批孩子,沈青越就一人发一根儿木棍儿,把纸上的字重新教一遍,再来一批,再教一遍,一直跑来到第三批,没新人了。

围观的大人们瞧见几个女娃娃皱了皱眉,但见沈青越没什么反应,也没人吭声。

临近中午,有人能默写了,沈青越给他们一人发了一张笋壳,再发一块儿才从厨房薅出来的木炭块儿,让他们往笋壳上写。

几个小孩适应了下,捏石块儿似的往上写,写对了,沈青越就让他们自己收着笋壳,回家慢慢复习。

到了中午,姜家业几个终于都对了,熟门熟路地跑去库房拿他们的工具猴子似的跑了。

沈青越:“一起去一起回,谁也不能落单!”

“知道了!”

其他几个学会了的孩子瞧见了,也纷纷追着他们往山上跑,还没写会的小孩们眼巴巴望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