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七十二章“你是何人,在我家门前作…… - 嫡次子 - 戚华素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嫡次子 >

第72章第七十二章“你是何人,在我家门前作……

第72章第七十二章“你是何人,在我家门前作……

自寺庙离开时,方燕苒手边多了一枝桃花。

回到府中后她便颇为爱惜的寻了个瓶子养上,称是带了一枝山间春色归家。

待桃花落尽,阴干的花瓣被分作两半收进两枚香囊中。

方燕苒将其中一枚香囊与自己写的信收到锦盒里,唤来南星:“替我送到济表兄处。”

秦济一见南星送来东西,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一时有些牙酸,却也记得在送别谢瑄和时带上。

“前些日子听你说起这事,我还当要再准备些时候,不想这么快你就要出京了。”

“我爹带兵雷厉风行,如今大抵也是把我当他手底下的兵了,”谢瑄和说着,面上又带了几分期待,“不过这几年在京中,没往外去,我也想多看看外头的山水人情。”

秦济听他说起,不由好奇的问:“可定了计划要往哪里走?”

谢瑄和想了想道:“眼看天要热起来,自然要先往凉快的地方去,然后慢慢往外去。”

谢瑄和说着,又压低了声音:“若是能成,我还想往他国去看看,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你可真敢想,”秦济忍不住劝了一句,“也就是咱们靠南,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国力强盛,才有如今的太平盛世。”

“出了边境往北,百姓缺衣少食是常事,各国之间征战不休。”

“连个太平日子都没有,你出去能见着什么?”

“没见西境的凌国都对北面加强了防范,选择交好咱们?”

谢瑄和面上显出几分为难:“等之后再看吧,若能往别处去,我是不想入凌国的。”

迎着秦济疑问的眼神,他开口道:“恐怕我还没走出多少去,就要被人打回来。”

想着他话中的场景,秦济眼中忍不住流露出几分笑意:“我看你还是惜命些,宁肯往凌国去,也好过往北。”

“再说再说,”谢瑄和叹了口气,看了看天色,“我得先出发了。”

“等等,”秦济叫仆人从自己马车上取来一个锦盒,递到谢瑄和面前,“有人托我给你的。”

谢瑄和看他一眼,亲手将锦盒接了过来:“我会写信的。”

“哦?”秦济故意问,“是写给谁?”

“信送到时,你不就知道了?”谢瑄和说完,也不再耽搁,转身上了马车。

秦济终于放声大笑起来,也没去追他,只坐在一早摆好的琴边,弹起一曲《折柳》。

谢瑄和往那边看了一眼,取出马车暗格中的竹笛,一同应和。

等到再听不见琴声,他才停下吹奏。

吴用才为他捧上茶水:“公子今日这一曲,比从前吹奏得都要好听。”

送别之曲,自然在这时最能有所触动。

谢瑄和撑着头,一手搭在支起的膝盖上转着手中竹笛:“大抵是身在曲中,自然明其真意。”

谢瑄和先前出京,是走水路而下,如今出门,却是乘马车上路。

水道四通八达,速度也快,但想要仔细见识各地风土人情,却不能够,所以谢瑄和就选了乘车出门。

马车每到一处城镇,他就会将马车暂时寄养在客栈或车马行,领着赵武与吴用才背着个竹背篓就往底下的镇上、乡间走。

偶尔运气好时,赶上有名气的大儒公开授课,他便一身布衣,混到当地的学子中去请教。

若得了启发,就多留一阵,若没什么收获,就又继续启程。

因从前京中文会考出来在外为官的人不少,谢瑄和便也时不时去拜访拜访友人,再从他们口中得到一些指点。

他慢慢在外待得乐不思蜀,直到八月十四,才进西州。

“公子,”赵武停下马车,“咱们到了。”

谢瑄和下了马车,看着上头高挂的苏宅牌匾,正要让人去叫门,就听见身后有个小孩问。

“你是何人,在我家门前作甚?”

谢瑄和回首看去,正瞧见一个约七八岁年纪,穿着儒衫的男孩狐疑的看着自己。

谢瑄和迟疑片刻,试探性问:“是吱吱吗?”

男孩的眼睛一下瞪得溜圆:“你、你是谁?”

谢瑄和没第一时间答复,而是先看了看他身后:“怎么只你自己出门的,没人跟着?”

苏吱吱听着这话,露出几分心虚之色:“你别打岔,是我先问你的,你还没回答我呢!”

“你让谁回答你,”一只手从他后头伸出,直接把苏吱吱拎了起来,“胆子肥了,竟然敢自己一个人往外跑。”

“啊,爹、爹你怎么这会儿回来了啊,”苏吱吱跟受了惊的猫似的,赶紧指着谢瑄和道,“爹你看,这儿有个可疑的人,站在咱们家门前不动!”

苏琛板着一张脸,从儿子身上移开注意力。

谢瑄和看着苏琛脸上从疑惑变作惊喜时,就知道他认出自己来了。

“小舅舅,许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瑄和!”苏琛把手里儿子往下一放,就拉着谢瑄和好一阵打量,“不是说你长高了,怎么离着我还差一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