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敞开大门
郑子涵上班了,反而接触了社会,这是好事,从现阶段来看他很喜欢。郑子益安排他分管产品开发和新颜色的发明,人们对他的热度过后那都恢复了正轨。
郑子涵又把精力倾注在了创作上,这是应国家一个重要外事单位的邀请创作大型灯工画,(江山如此多娇),郑子涵用了一个星期的构图,就紧张的进行了实地创作,他挑了据有中技职称的八位技师学院的学生给他打下,在科研大炉上进行了三天不间隔的吹制拉管,用了三天的时间把所用材料吹拉了出来。
郑天益出差回来后生气了,他说:“你可是国宝级的人物,累坏了咋办!”
郑子益立马让别的大师替换他下来,过后郑子益对郑子涵说:“哥,你这是在制造矛盾,万一从这儿走露了风声,都来找你制作咋办?谁都知道你的东西就是印钞机,明白我说的话吗?”
郑子涵似懂非懂,但他也知道他制作出的东西非抢了不可!他现在已经不是随心所欲了,似乎有条无形的线和人们隔开了。
倒是他爸郑天庸真有了心身自由,郑家大炉过去的高墙林立,戒备森严都让他统统打破了。
三道门统统让他拆除了,大门敞开着,一眼就看到大炉上干活的场景,这可是过去最神秘的地方,失去了神秘感倒是有年龄大的人,一阵心血来潮,跑到这儿和郑天庸切磋起琉璃的绝活来了!
李二哥的实榴、张吉顺的弥猴、顾初一的花球等等,这些老家伙都收山了,看到郑天庸在大炉上忙活自然眼谗,这些人会时不时偷着把家里跑出来这儿过把隐,但有一条谁的东西卖出后有一张卡给谁,自然是劳务费,这老家伙们家里都不是宽裕,自然尝到了甜头,每天都来干个两三个小时,这儿没有严格的做班,郑天庸还的好烟好茶伺候着,那有这么好事,这儿久日久之就成了老炉匠们切磋记忆的平台。
郑天悟佩服大哥,原先高墙林立戒备森严,总认为是安全的,可现在大门敞开任人参观买卖,就是成了个开放的前店后厂了,反而更安全,人气蹭蹭的向上长,这儿几乎成了炉匠会了,每天的人络绎不绝,淘宝收藏的人把这儿当成了捡漏,俨然成了个交易市场,也不知是那个媒体采访发到网上了,立刻成了网红打卡地!这是意想不到的,别看穿的普普通通的小老头可都是一等一的大师级的人物!郑天悟看着大哥一天比一天开心,自然高兴,他问大哥:“你喜欢这种生活还是铁山那种?”
郑天庸倒是哈哈爽快的笑了,他笑着说:“我那是被逼的缩在那里,我那三个舅子你又不是不知道,他们是吃肉不吐骨头的,躲过他们还躲候曼生和蒋绪明,如今我想躲他们干嘛?只要你站的正你怕他们什么!”
郑天悟看着哥那正义凛然的样子差点笑出来,但他相信大哥已经回到了社会,那个过去的郑天庸早一不复存在了。
洗心革面自然就会得到社会认可,现在的郑家大炉有了一定的名气,郑天庸想来想去干脆把郑家大炉改成炉匠社。
只要六十岁后都可以闲着没事在这儿露露手挣几个零花钱,更有几个家庭困难的也在这儿上起了班。
现在的郑天庸早己摆脱了缺钱的年代,他实际上全部出资让特别困难的老人有着尊言的挣钱,既周济了他们而且他们有着尊言的生活,这比显摆着去他们家送钱要好了几千倍,那种接济本上就是一个居高临下,这是对内心的伤害!
郑天庸完全理解他们所以在这儿免费的提供原料,做出了产品百分百的归自己,自然得到了颜山琉璃匠们的欢迎,炉匠社是一种自发的群众组织,甚至没有什么选举,只要来过的人自然公认的郑天庸了,这可不是他提供一切都是免费,而是他处处替来社的炉匠们着想,甚至他们的产品还没有卖出去,钱就已经到账了!人心换人心,自然人们对他有了感恩,有的老炉匠私下里说:“如今的郑天庸简直不敢相信他还和以前的郑天庸是一个人?天壤之别啊!现在的郑天庸是个大慈善家,过去的郑天庸可是个鸡蛋里都能算出骨头的人!”
这一点也可能是经受的太多,感悟多了,就像郑天庸他的过去人生也可以说一塌糊涂,可以说如果没有个好弟弟,恐怕他现在还流落街头,是他弟弟让他有了新的人生。
现在的郑天庸在炉匠社忙的很,从早上五点到晚上九点才得以坐下来休息,但从脸上一点儿都没有显出疲惫来,而且还满精神。
一个星期没回家了,当然郑天悟要找了过来,看到大哥在打扫卫生说:“年龄大了,悠着点吧!”
郑天庸笑笑说:“电话里不告诉你了,我没事,越干越有劲了。”
郑天悟摇了摇头说:“那只是精神上的,关键是肉体上受不了。”
两人坐下来,郑天悟递给了大哥郑天庸一只烟,两人点上吸了起来,很长时间后郑天悟说:“我提个建议,在这种基础上,能不能展开自助式的,这样你能轻松一些他们也能互相帮忙。”
“行,我和李二哥、张吉顺、顾初一商量商量,现在的人的确来的挺多,坐班的都是家庭困难的,也是想让他们多挣点,在排班上的确还没有人性化。”
大哥的一本正经严肃的样子,郑天悟当然知道,这么多年了,大哥的心里自然怀念着那个火红的年代,他所做的这一切看似在为他们创造条件。
“原料消耗量多大?”
“算中等吧,我在让他们自主生产,产品决对是随心所欲,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琉璃完善自己。”
“行呀,你想干啥,我都会无条件支持,但一条必须注意休息,身体垮了一切都没有了意义。”郑天悟说。
郑天庸点点头说:“我知道,我也是一时着急靠了上去!我这就排好班次,让大家有个集体感。”
郑天悟知道大哥的性格也就只好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