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历下会盟九国伐燕 - 回到战国做魏王 - 景君大帝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七十四章历下会盟九国伐燕

接着,杜不忘与梓涟俩人终于在一卷庞涓著书上看到了一句话:“吾师虽乃孔夫子门下第三代高足,但其所修却兼儒、道、兵、墨、法诸家之长,而其却淡泊名利,不求富贵,隐匿于世俗之间,而无人所知也,故涓也不便提及吾师之名,扰其清誉也!”

魏嗣看完庞涓这些遗书,又听梓涟描绘那说书老爷爷额前长着四棵痣,与史书描绘的是一模一样,更是相信了这庞涓其师可能就真是梓涟说的这个老爷爷,也就是鬼谷子了。

于是魏嗣便马上偷偷派人去燕国寻找这位鬼谷子先生,苏秦更是自告奋勇的要去寻找这位疑似鬼谷子的老爷爷了,梓涟自然也只得陪其去了,魏嗣虽然不舍得俩人离开,但也是没办法,毕竟自己要是能得到这鬼谷子先生的帮助,那就犹如得到天神下凡一般的。

依依不舍的送别苏秦和梓涟离开后,魏嗣也开始准备行头,毕竟要携新燕王姬职一起带兵赴齐国历下会盟去了。

魏嗣便命魏参为主将,魏冉为副将,在大梁城楼上,邀燕王姬职一起视察起了伐燕兵马。

此时的魏国兵马兵戎整洁,而且个个斗志昂扬,早已经不输于当年那只霸主之师魏武卒了。

魏冉在魏国第一次得到伐燕这种展现自己的机会,也是十分的开心,满带笑意的来了魏嗣与燕王身边:

“启禀大王和燕王,我们大魏兵马已经点阅完毕,这次出征燕国的全部兵马将有十万四千五百人,其中魏莽卒十万,新兵四千,杂役人员五百!”

魏嗣满意的点了下头,又看了看一旁带着羡慕眼光的燕王姬职:

“燕王,对我们魏国这次助你伐燕兵马还满意吗?”

姬职很是激动的点了点头:

“满意,当然满意了,单凭大王您这只魏莽卒新军,就足以助我剿灭那乱臣贼子子之了。”

魏嗣便说道:

“这次可不止魏国一国之师呢,还有七个国家也会参与讨伐那逆贼子之的,所以这逆贼子之之后必将成为燕王您的阶下囚,任燕王您去出气,到时候燕王你想车裂就车裂,想剜足就剜足,定能一血心头之恨的。”

姬职这时突然又产生了一些忧郁的表情:

“魏王,这次列国助我复燕,尤其是魏王您的帮助,这笔恩情恐怕也是我姬职这一辈子都无法报答的了的了!”

魏嗣回着:

“本王毋须燕王你回报,本王只想日后燕国能与本王的魏国同心同德,共同维护好两国的利益就足矣了!”

姬职突然感激流涕的朝魏嗣走了过来,跪在了地上:

“魏王,您……您……这样对……对姬职我也太过好了吧?魏王您这……这恩情我姬职一定会铭记于心的!”

魏嗣赶紧过去扶起了姬职:

“燕王,你现在是堂堂燕国之主,以后就不必在这般对本王行礼了,要是让你们燕国百姓看见那还得了!”

姬职还是流着泪说道:

”可是魏王您对姬职我不仅有救命,还有再造之恩,值得我姬职以后都这么行礼,我相信我们燕国百姓日后都会理解的!”

魏嗣见到这姬职似乎很是诚恳,便也有些欣慰了,便转移话题说道:

“那燕王,您要是复国后,打算如何应对这其它七国之师呢?我们魏国军队是不会进入蓟都的,等助燕王你平叛成功后,我们魏国军队一定会及时撤走的,也不会侵占你们燕国一分土地、叨扰任何百姓。”

姬职回着:

“这事姬职我也想过了,那七国军队肯定不会轻易撤退的,到时候也只能暂时割让些土地和财物给它们以示感激了。”

魏嗣又说道:

“可是你们燕国本就地处东北荒僻之地,如今还有多少土地能割让,财物能赠送的呢?赵君还好,大不了燕王你到时候帮忙出兵一起帮它一起灭了中山国,而那齐王恐怕就不是个好应付的主啊,一点小小土地恐怕是无法满足它的!”

姬职回着:

“是的,这正是我所忧虑的,只能到时候走一步算一步了!”

魏嗣拍了拍姬职肩膀:

“好吧,燕王,到时候本王一定会想办法帮你的!”

姬职又是直接跪在了魏嗣面前,露出了满脸的感激之情。

一个月后,在齐国历下。

这时八国军队几乎已经全部聚集于此地附近了,而魏嗣与燕王也是刚刚好赶到了会盟台前。

只见台上七国君主早已经在此等待多时,见魏嗣与燕王到来了,便赶紧纷纷向俩人打起了招呼。

因为新任燕王姬职是讨伐主角,所以姬职在会盟台上自然是被众人围在中间了。

待有周王畿来的人送来周天子的讨伐旌旗后,燕王姬职便亲自上前接过周天子旌旗,把它挿在了会盟台上,然后大声对众君王和台前列国官员说道:

“子之不义,非我燕室,却窃我燕国、毒我先王、虐我燕民,此等大姧大恶之徒,当天下共伐之,所以我姬职今日在此立誓,此番不剿灭逆贼子之,誓不为人!”

随着姬职一番立誓讨伐言论,八位诸侯君王也都附合了起来:

“讨伐子之……讨伐姧逆……讨伐不义……维持周礼……!”

魏嗣虽然跟着众君念着,但是心里却笑了起来:

“可笑……可笑……都是口口声声仁义道德的君主,口中喊着周礼,心里却连当今周天子是谁,恐怕都没几个君主记得了。”

待一番象征性礼仪结束后,众君主便在一起商议起了出兵数量。

这次魏嗣本来以为自己出兵十万是最多的了,没想到齐国直接派了不可思议的二十五万军队,而赵国也派了十五万军队,自己魏国十万军队只能在这里排第三。

而后面的便是韩国的五万军队、宋国的三万军队、鲁国的两万军队、中山国的两万军队、卫国的一万军队了。

对于齐国居然出动二十五万军队讨伐子之之事,燕王姬职也是十分忧虑的,毕竟这齐国军队要是到了燕国不走,那又得如何是好呢?但是毕竟齐王现在是替自己讨伐子之的,姬职自然也不敢说什么了。

待一切商议妥定后,诸国国君也都各自散去了,各国兵马也陆续开始在各方主将带领下,往燕国方向挺进了,打算在易水河畔汇合,然后再进攻蓟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