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 敬业女配跑路了 - 堰桥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73章

刚吃过饭,人事与行政部把公告张贴在食堂的公告栏上,黄聆升任为工程部经理,高波升任工程主管。这个消息经过班车上消化,也没多少让人惊奇的。好几个老国企的同事过来谢谢她的零食,顺便说一声恭喜。

午休过后,黄聆穿戴了防护用品,下楼去生产部找David,进去看他正在看单子。

他抬腿紧了紧劳防鞋的鞋带,拿起安全帽说:“走吧!”

两人一起进了车间,原本很乱的车间进行了重新布局,他介绍说:“我从装配流程考虑……”

毋庸置疑,整个车间看上去规整了很多。

这个秦威原本以为黄聆不过是有一点点生产上的知识,毕竟年岁放在那里。没想到跟他这个从底层爬起来的生产管理人员还有那么多的共同话题。

在黄聆看来,公司找秦威这种还真的找对了,语言不太好,也没关系,关键是有这个理念,而且是从基层管理爬上来的,接地气。

“有道理,这样搬一搬肯定方便多了。”

两人聊到了一块儿,一圈走下来,刚要回办公室,一个员工跑过来叫:“秦经理,黄经理。加工的阿发跟质量的小李为了一个尺寸吵起来了。”

黄聆过去,阿发面红脖子粗对着一个扎马尾辫的小姑娘:“你这个小姑娘,什么都不懂,只知道标准,规范,标准就是圣旨了啊?问题是现在你没有量具怎么测量?测不出来的啊!”

“吴师傅,您怎么说话的?标准对我们质量来说就是圣旨,现在没有量具,你要进行下一步加工,我肯定不会放的。”小姑娘气势也足,完全不让。

“我们经理过来了,问我们经理。”阿发把图纸递给秦威,黄聆接了过来,阿发笑了起来:“小姑娘,你回来了啊!”

“阿发师傅,你别脖子粗啊!慢慢说,我们听着呢!”黄聆又侧过头对着那个马尾的小姑娘说,“小姑娘,去把你们经理也叫过来,我们看看当场能不能解决,你也别着急。”

阿发把话题岔开:“你还叫她小姑娘啊?人家孩子已经五岁了。”

“那,我叫阿姐,阿姐,帮我去叫叫你们经理。”黄聆立马改正。

小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去叫!”

听阿发罗里吧嗦讲了一遍,就是座圈的螺纹是个特殊螺纹,公司里没有配套的量规,所以要定制量规,定制的话要三个月,但是项目要出去。所以他的意思直接拿了筒体进行配合加工,只要拧上去不泄露,产品不会产生问题。

质量经理跟了那个阿姐过来,质量经理费启明在那里问:“我支持我们小李,不让有风险的产品流出去。”

“什么叫有风险,螺纹对螺牙配得上,怎么会有风险?你们根本不懂产品,就在那里叽叽叽叽叫!”阿发的火冒上来,“一天到晚流程,规范,其实屁都不懂!”

黄聆脸一板:“阿发师傅,这话怎么说的?有话好好说,不要人身攻击。”

“小黄,你是我们自家的姑娘,你怎么也帮他们说话的啦?”

“阿发师傅,现在还分你我吗?大家都是江城AS的人,我们对的都是自家的产品。小李阿姐的话没有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解决!”黄聆板着脸看向阿发师傅,合资公司最麻烦的就是新老人员之间互相理念的冲突,最后变成矛盾不可调和。

阿发就是急躁:“不懂地人在瞎指挥。你要是不懂,让老张下来。老张做了几十年了,知道这里面哪些能放,哪些不能放!”

黄聆笑了笑:“还不用我师傅下来,这个事情我能解决。走吧!去楼下会议室!我跟你们说一下怎么办?”听黄聆把老张叫做师傅,阿发脸色好了些。

几个人进入车间会议室,黄聆走到前面去,阿发还要说,被黄聆阻止:“停一下,听我把话说完,要是没有道理,你再说,好不好?”阿发总算是闭嘴了。

“首先,我同意李姐说的话,作为质量,遇到这种情况,她不能放。标准就是标准,不可以放水。其次,阿发师傅经验是有道理的。他这么做,对产品本身的性能不产生影响。只是会影响后续维修,比如下次座圈坏了,有两种办法,把筒体一起拆下了运回来,然后再加工座圈。或者把直接加工一套筒体和座圈过去。因为这么加工只能以后一对一配合,没有通用性。这个设计是七十年代,在苏联设计的基础上来的。在国际上现在已经被淘汰,这个产品这次卖出去,下次基本上就没有市场了。所以,在没有量具的前提下,直接单配也未尝不可,毕竟等返修的时候,估计电厂要升级换代了。不过我很意外,为什么量具要那么久?打个电话,叫相关的采购人员下来。”

小李打了电话,不一会儿一个小伙子走进来,他们那个George也跟了下来,George说:“有什么问题吗?这个量具从提出购买需求我们就开始买了,时间是质量耽搁的,他们没有一开始就提出。导致需求提出晚了一个多月。”

质量经理不高兴了:“我们都是新来的,很多情况不熟悉,就算是有问题,也是正常吧?你现在说到我们头上干什么?量具间那么多量具,以前的台账那么乱,我们怎么复核地过来,再说了就算是一开始就要求购买了,你们询价比价,这个时候也肯定没到啊!”

黄聆看见Raymond带着Lily走了进来,Raymond坐下,这下子变成了质量经理和采购经理打嘴仗了,黄聆想起上辈子那些外企的客户说他们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的头头都是踢皮球的高手,经理们最厉害的不是解决事情的能力,而是谁能把皮球踢得远。

黄聆敲了敲桌子:“不要吵了!我来问一句好吧!”

两人停了下来,黄聆看向采购小伙子:“现在这个量具订单发出去了多久?”

“月初发的,要到的话,最快两个半月以后。这个量具的规格太特殊了。”

“这个量具不便宜吧?”

“三千多!”

“问一下,把订单取消,没必要买!”黄聆跟他说,“你先上去让供应商停下来,顺带,帮我叫王师傅下来!”

等小伙子上去,黄聆看向大家:“两个半月以后,黄花菜都凉了。肯定不要了!”

老王走了进来,黄聆走过去问他:“师傅,你看看这个量具,咱们那些合作商那里有没有人家有现成的。我估计有,之前我翻咱们历史图纸的时候,发现还是有不少这样的设计。”

“有可能,我去问问!”老王立马上去。

“今天如果王师傅能问到,能三天内拿到这个量具,我认为还是用量具检验。如果拿不到,生产这里提出让步放行单,工程部来写理由和解决方案,并且我签字确认。按照阿发师傅说的方法做。大家认为呢?”阿发这个时候脸上有光了,在那里笑。

那位采购经理上午就一肚子气,这个时候听见黄聆这么说,问她:“这种方案,如果车间的老师傅就知道。你们工程部的老张不会不会知道吧?他那时候为什么不就给出现在的方案。让我们到处去找这个量具,浪费了我们多少时间?”这下子把责任往张师傅身上推了,搞得黄聆不舒服了。

黄聆敲着桌子:“胡经理,作为采购,你知道这套机组什么时候交货吗?”

“六月头啊!”胡经理在那里说,“现在已经延期了,你们工程设计延期了半个月。”

又踢给她了,黄聆看着他摇头笑:“你的量具什么时候来?就算我们工程设计延期半个月,难道为你量具要延期三个月?还有你说张师傅为什么不给现在的方案,你们跟他说买不到这个量具了吗?他要是知道你们量具要延期,会不给方案?量具延期三个月,这种雷,为什么提前不说出来?三个月以后才到,人家电厂机组都开始调试运行了,你来说还有一个小零件没检验?采购,不是我花出钱,把东西买进来就好了。要准时!Ontime你做了这么多年采购不知道?”

“现实就是摆死的,难道设计延迟,质量没有把需求及时提出,这些锅都让采购背?他们早点说,也不至于啊!就因为我们是最后一道关口吗?我们延迟了吗?市场上就是这个时间。”

这个时候,老王跑下来说:“小黄,很巧的,自己集团压力容器厂有的。我跟他们说好了,让我们随时过去拿。”

一直被他瞧不上的老王,一下子就解决了事情,黄聆看向胡经理说:“胡经理,让他去把量具借回来吧?”

Raymond在这里,胡经理也不敢对黄聆发作,对着老王说:“你去开派车单,我来签字。”

“好咧!”老王走出去。

阿发在那里看着直笑,黄聆走到胡经理边上,拍了拍他的肩,又去拍了拍李姐肩膀,再过去打了阿发一拳,黄聆看了一圈在场的人:“大家通过这件事情发现了什么?”

秦威走出来说:“其实我之前待的LS也有同样的问题,LS是国营拖拉机厂的一个车间拿出来跟德国LS集团合资。国营厂的老师傅,很有经验,他们其实干活也很卖力。在严谨的德国人眼里,他们就是在蛮干,不遵守规矩。后来,我们的一位副总过来,她说,我们不需要对立,我们需要倾听。去理解对方的逻辑,理清思路,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准时,保质保量出货。后来老人转变了思想,新人知道老人有很多宝贵的经验,相互理解之后,矛盾就减少了。我们这里也一样,其实杨总说得很对,我们的老师傅都是挑出来的,他们懂得很多。我们这些人,也是公司去挖过来的,肯定也都有过人之处。如果我们对立,那就是一减一等于零,而我们如果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变成一加一等于二,或者还会大于二。我们想要零还是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