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书院选址 - 逃荒种田后造了个反 - 景韵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73章 书院选址

“别的原因?”纪兴泽看向孙福喜,“不会是因为谢芳菲吧?”

“真没意思,”孙福喜撇了撇嘴,“什么事都能被你猜中。”

“就因为谢芳菲觉得自己身份卑微配不上四表弟,四表弟就不想参加秋闱,不想两人之间的身份差得更大?”

“差不多吧!不过我四哥在念书一途确实不如三哥。”值得一提的是,孙福双不仅先后通过童试和院试,还均为榜首。孙福全完全是靠着勤奋和刻苦,再有孙福喜和纪兴泽帮着押题,薛国栋反复指导,他在考过童试后,又考了两次才堪堪过了院试成为秀才。

不过这对于孙家来说已经是超额完成任务,毕竟打一开始,他们家就把希望押在了孙福双一人身上。

现如今他们家两个秀才功名在身,家里开出来的六十亩荒地不用再交税。

她二哥孙福武入了北大营没两年就因为提早发现云岚国士兵入侵,为北大营打赢那场战役赢得了时间,从而由一名小兵晋升为正九品的外委把总。

后又因在两次击退云岚国入侵的战役中冲锋陷阵,斩杀敌军人数最多,再次连续晋升,现在已经是正六品的卫千总。就连孙家开的几个铺子也都不用再上税。

纪兴泽有爵位,所以这次不管是以谁的名义再开一家书院也都没有任何负担。

这里要说的是,本来怎么轮也轮不到孙福武入伍,就是北大营征兵,他们家也不差钱,完全可以用钱免除入伍。可是在他将谢云凡一身本事学到手后,急于锻炼,最后瞒着家里偷偷跑到北大营报了名,入了伍。

这样一来,孙家除了老大孙福文没有功名,其余三个男丁在外人眼中都算是有出息的人。

不过孙福文并没有因此就自暴自弃,也没有因为嫉妒三个弟弟没事儿整幺蛾子。他是家中长子,将来的家业主要由他来继承,所以他只需要帮助孙福喜不断扩展家业就好。

算起来他和陈秀芝已经成亲七年,给孙家添了两个孙子,今年一个五岁,一个三岁。就凭这一点他在老孙家的地位那是相当稳固,在孙万贵和张云娘眼中也绝对是他们的好大儿。

不像其他几人,尤其是孙福武,都老大不小了,整日里就知道打打杀杀,让他们两夫妻担惊受怕的同时,也操碎了心。

今年秋天,孙福双要参加秋闱,他的婚事还不用太着急,怕给他定早了将来错过更好的。何况他一心都在学习上,老大不小了在感情方面还没有太开窍。

反而是家中老小的孙福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喜欢上了一直陪着孙福喜打拼的谢芳菲。

可是谢芳菲觉得自己还是戴罪之身,不能耽误了孙福全的前程,说什么都不肯接受孙福全。孙福全便想决定放弃秋闱,只当个秀才就好。

“我觉得我四哥打小表达能力就极好,他自己在学业方面不能继续精进,可是不耽误他能成为一个好的先生。而且,他现在已经是秀才,给孩子们启蒙绝对没有问题。”这也是孙福喜决定建个书院的原因之一。

“好,你想做就去做,我全力支持你。”纪兴泽一如既往选择相信孙福喜,相信她的眼光,选择全无保留的去帮她。也正因此,孙家现在几个作坊、铺子以及包工队能有今天,他功劳可谓不小。

秉着亲兄弟明算账的原则,孙福喜将这几个铺子都弄成了股份制,按照先前的投入给纪兴泽相应的股份。

一开始纪兴泽不想接受,可是现实让他学会了低头。没办法,即使他不想赚钱,也得让跟着他的人赚钱啊。好在孙福喜弄得那一套也确实公平,让孙家众人也无话可说。

办书院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件事,得有好的书院,还得有好的先生才能吸引更多的学子。说干就干的两个人决定这两件事同时进行。

首先是书院的选址和设计问题。

“我觉得选在万家客栈南边那块荒地比较合适。”作为书院第一个确定的先生,孙福全提出自己的建议。

“那块荒地看着大,可真要是盖书院有点小。”孙福喜并不太认可。

“那你打算盖多大的啊!”孙福全怎么感觉压力有点大呢?其实他原本只想着有一间学堂,再教几个学生给他们启蒙就行。他说的那个地方跟万家客栈差不多大,这还是考虑到要建书院才挑的,怎么到了自家妹妹口中还嫌小呢?

“目前恒山郡只有文山书院规模还可以,不过文山书院教学也太拉垮了,这些年一共也没有多少人考中秀才,更别提举人和进士。”之所以成绩如此差,是因为每年的科考内容和成绩并非府衙所能决定,而是朝廷派专门的学政下到各地。

北地学习风气本就不如南方,恒山郡在北地更属于倒数。一是因为人口少,有钱能读得起书的更少;二就是因为师资力量差。

据孙福喜所知,文山书院最好的两位先生,只是秀才功名,他们甚至连京城都没去过,最好成绩是秋闱落第。

哪怕他们再有大才,可是受到的局限实在是太大,很难培养出好的学生。这也是哪怕薛国栋是戴罪之身,依旧大受欢迎的缘故。

听了孙福喜的话,孙福全嘴角略微抽了抽,“所以你是想建一所比文山书院还要好的书院?”

“当然!”孙福喜自信满满,“要么不建,要建就要建最好的。”

“那你想选哪里?”

“最南面那座山不是荒山吗?我想选那里。”孙福喜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是说南面那座光秃秃的山?”孙福全瞪大了眼睛,“那怎么能行?”他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孙福喜会挑那里。

“那四哥觉得,我挑咱们家后面这些山,村民们能答应吗?”

“不能。”孙福全摇了摇头,“村民们就指着上后山采野菜、采药材和野果什么的给家里增添收入。更别提像陈大叔他们几个猎户指着后山打猎养家。更别提村民们全都指着后山砍柴烧火。”

“那不就得了。”孙福喜一脸的理所当然,“所以我才会选择那座荒山。”村民们也不会反对。

“可那座荒山即使盖了书院,周围光秃秃的也不好看啊!”怎么能吸引学子来?后面这句孙福全没好意思说出口。

“所以在盖书院的同时,还要在书院内外种树。”孙福喜已经叫大奎几人在那座荒山寻找过,石头缝隙之间是有水的,说明不缺水源。

那么只需想办法改善下土壤肥力,再种植树的同时用一些灵珠草汁液就能将树养活。树只要养活,就能改善周围的土质,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万家村这些荒地之所被养成熟地,养成良田,就是这个缘故。

不过也有个极不好的事,那就是灵珠草在一代一代繁殖过后,内含的灵力也越来越低。估计再过个几茬儿将彻底没有灵力,这也是孙家目前敢于对外卖灵珠草种子而非灵珠草汁液的缘故。

这样一来,也让那些一直惦记孙家有秘方的人彻底死心。

只是那些人不知道,孙福喜将头几代灵珠草的种子都留了下来,足够他们家用个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到那时,他们的后代也无需再依靠灵珠草。

最终,仍旧是纪兴泽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孙福喜。还帮孙福喜绘制出了“万家书院”的憧憬图,相当于建筑图纸的终极显示,就能让人更加直观的看到盖完书院后的效果。

这也是万家包工队能在短短的八年,几乎包下恒山郡各大工程的缘故。最近更是接到了为北大营改造营房的工程。不过,这也是借了孙福武的光。

说到孙福武,刚好轮到他有一个月休假的时间,在简单收拾了一番后,就急匆匆上马往家赶。

才过了万家村和北大营交汇那个路口不远,就瞧见有一辆豪华的马车堵在了前面。

“麻烦让一下!”

这么多年过去,村民们忙着开荒种田、盖房,就连村里的路也早已经修得既宽,又平整,可唯独这条路至今没有修。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