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裕德兄,此事大善啊!”“对啊,这一次咱们这些人就看你的了!”“如今写小说的都如跳梁小丑一般了,长此以往如何是好!”“就该杀一杀这等不正之风!”“要说还是裕德兄说得好,那文章我听曾兄说了,震耳发聩!”......
裕德居士家从来没有这样门庭若市过,早些年他也小小的红过,但是同行这样给面子真是没有的。他知道这是之前看过他文章的那位将这件事说出去了,一开始心里还有一些不喜,可是到后来他就改变了想法。
很多话听久了,假的也变成真的了。这些吹捧的话或许有过怀疑,这是人家为了怂恿他做出头的那一个而说的。但是著名的宣传家说过,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更何况这些吹捧裕德居士自己也是认可的。
在这些吹捧与自我想象中,他也认为自己是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而且有识之士必定会十分认同,如今身边围绕的这些人就是证据。
“好!在下不才,愿意做头一个说实话的!我不怕得罪人,我全凭公心做事,又不是为了自己一些私利!”说这话的时候只觉得胸中一股正气涌上来,十分慷慨,仿佛他曾经写过的那些小说里的英雄人物。
其他人轰然叫好。
“这才是吾辈楷模!”“小弟以兄长马首是瞻。”“以贤弟为旗,我们随后必定声援!”“就该还咱们这一行一个清净天地了!”......
众人也是说的热血沸腾,裕德居士拿出自己原本写的那篇文字,又在大家的参详之下修改了一番。
大家都觉得尽善尽美了,这个时候却有一个难题,这篇文章放到哪里去发表呢?
这篇文字肯定是得罪人的,平常大家相熟的报馆是不用想了,只能转到一些小一点的报馆――虽然这的确得罪报馆,但是有些报馆为了搏人眼球,是不讲究那许多的。就如后世网络媒体的时代了,网媒自己还要说一下这个时代的坏处呢。
当下计定,这篇文章送到一家出售量还可以,急于想冲一冲的报纸。两边一拍即合,于是第二天业界以及普通读者就都看到了这篇文章。
这些人也不是没有脑子,在修改文章的时候特意降低了报馆在其中的存在感。同时在批评同行时注意抓住乔琏这个典型,虽然指代的是新出头的一类作者,但是却只提了乔琏等少数几个名字。
其实就是控制打击面。
不过连翘看到这篇文字的时候只觉得这个作者奇葩――怼平台、怼同行什么的不算事儿,她年少时就见过大场面,这种作者虽然不是主流,但是网文作者中寻一寻还是有的,但是怼读者?
哦豁,不想活了是吧?
活着不好吗?为什么要这样。
正是因为有读者的支持,这才有了作者的名与利,港真的,怼读者难道不是自绝于天下?
连翘是从后世来的作者,网文算是文娱业吧,在她眼里其实和服务业很像,就是要让读者看的满意。写的好不好是能力问题,这个先不论,但是态度要有啊...作者那么多,看文又不是非看你不可。
弄不懂是怎么想的。
连翘确实弄不懂,不过这属于代沟。
在这个时代,作者对读者还真没有那么重视!
怎么说呢,小说业发展起来不过是四十年,也就是两代人。而这些作者都是读书人转行过来的,多少有些读书人的清高。古代读书人卖书卖画卖字不会因为顾客出钱而感谢顾客,他们只会觉得自己的东西就值这个价。
譬如有古代的小说里就有这样的情节,一个读书人的字很出名,曾经有大人物都要过,还给了不少的润笔费。于是之后这个读书人就按照这个价格收费,一旦低于这个价格的就不动笔。
这本身没什么,关键是有一个有钱人也来求字,这笔钱也花了。事后却被这个读书人拿出来和朋友取笑,他并不认为这个人买他的字有什么好感谢的,因为他的字就值这个价钱。
后世对观众、对读者的重视其实也是一步步培养起来的,最开始的时候就算大家都知道群众基础才是最重要的,但大家普遍认为自己做的好了就自然有群众基础――这个逻辑是,自己做的好了,然后就有群众基础。
而到了连翘写网文的时候,这个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成为了只有关注到普通读者、观众这才会做的好。
前后关系不能弄错。前者完全就是唯心了,你做的好不好就是自己判断――哦,不受欢迎了就是这届群众不行?什么玩意儿!
这个时代大家写小说的时候还会想一想这个市场接受不接受,然而说话发言的时候想都不想了。大概是被捧久了,找不到东南西北了吧。
刘盈盈见连翘看着这篇文章沉思,还以为她为此生气。从她手上抽走了报纸:“这个有什么可看的,不过就是一个不得志的老作者瞎说而已。风太大也不怕闪了舌头,这种话说出来得罪死人了!”
说着又道:“你可别和他论战,一旦开始了就趁了他们的心意了,到时候没完没了,声势也会涨起来。反而不去理他们,过些日子就自然歇火了。”
刘盈盈说的没错,后世的很多论坛撕逼啥的,都是这个套路。很多人就故意说一些引战的话引起注意,骗回复,有些东西不在意才是最好的。
连翘捂着额头,哭笑不得摆摆手:“不是、不是那个意思,只不过觉得这人怪有意思的...怎么这么说话啊。”
后来几日连翘看业界和读者的反应,出乎她意料的,业界反而反应比较大,同行们都站成了两队。一队当然是支持裕德居士这边,说这业界药丸,大家必须搞一场复古运动,整肃业界,还业界一片朗朗乾坤。
另一队则是:去你妈啊!一群loser还在这里装大佬!算哪颗葱?哦,你们跟不上潮流的时候就说是这个世界的错,你咋不上天呢?
至于业界的报纸颇有一些看好戏的姿态,最多就是下场蹭蹭热度,发表和这个话题有关的文章。但是具体的态度非常暧昧――连翘估计裕德居士这些人是秋后的蚂蚱长不了,作为平台的报纸也就是这个时候态度模糊而已,等到风波过后自有自己的立场。
而他们的立场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
人是不会背叛自己的阶级的,报纸也是。现在的报纸做的好好的,赚的钱也比以前多了,这个时候有人出来瞎逼逼说着报纸药丸,这也不行那也不对...爸爸会理你吗?重回那种已经被淘汰时代...亏的钱你补上吗?大家都不傻。
相比较而言,读者们的反应比较让连翘看不懂了。读者们似乎对此感觉并不大,甚至其中比较有觉悟还会反省一番自己是不是太庸俗,爱看的都是消遣文学。
朋友,这不对啊,是小说不够好看吗?
经过一番调查,连翘才明白还是自己太简单了。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独特情况,现在和后世是不一样的。要知道书籍在这个时代虽然不算顶金贵,但至少比后世金贵。书籍代表的教化意义还没有完全褪色,很多人即使看消遣小说,心里也是认可这一点的。
具体表现为,凡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小说评价都会高一些――小说的销量先放到一边不去管。
这就像是二十世纪初的华夏,大导演可以放话说:看不懂我的电影,这不是电影的错,是观众的错。观众兴许还真会生出一丝愧疚,觉得他们这一代品味还是不够,看不懂电影,体会不到浅层娱乐之外的东西。
但是等到十年后再看,如果有一个大导演再这样说...观众只会‘呵呵’一笑,然后让电影票告诉对方什么叫做‘多么痛的领悟’。除了极少数的导演永远都不愁投资,绝大多数的导演还是要在投资商面前放低身段的。而投资商呢,他们唯票房论,毕竟是商人,在商言商。
而现在还未明白自身意味着什么的读者就好似二十一世纪之初时的电影观众。
到了这个时候,以裕德居士为首的‘复古运动’联盟已经完全浮出水面了,至于反对他们的新锐作者们也都集结完毕。前者的标签主要是曾经红过,或者混了很久红都没红过。后者往往资历不是很长,但多数是此时的中坚作者,再不然就是刚入行的年轻人,有冲劲。
这两边是在报纸上闹的沸反盈天,着实热闹,整个嘉定的读者也结结实实当了一回吃瓜群众,看大神打架。
不过这个时候有裕德居士那边提出一个问题,他们当场点名的‘乔琏’问什么不应战?难不成是怕了,自知自己理亏,不肯站出来?
这弄得新锐作者这边很被动,他们做出什么回应对方都有了一句万金油的回答――大意就是你们老大都不出来,你们瞎逼逼什么?真要是有理,他人怎么不出来说?
虽然很没有道理,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是在胡搅蛮缠。但是真的很有用,非常伤新锐作者这边的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