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雨霖铃(四)屈慈:这日子没法过了。…… - 捡到男狐狸精了 - 叩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章雨霖铃(四)屈慈:这日子没法过了。……

第4章雨霖铃(四)屈慈:这日子没法过了。……

阴云笼罩数日的下洛城终于放晴,云消雨散,斜阳越过窗棂洒落在崔迎之平和的眉眼上,为她更添一丝生气。

崔迎之没有给屈慈追问的机会。她故作轻松姿态,眉目间一片淡然,“你现在知道我的名字了。那你的名字呢?”

她站在光中,周身布散烈烈朝辉,像破碎又重铸的断刃,毫不在意自己的裂纹被他人窥觑,刺穿了满室阴翳,也刺入人的心尖。

明明背着光,屈慈仍被斜阳刺目似的偏过头,移开眼,言不由衷:“我真的叫张三郎。”

“……”

室内短暂的凝滞与沉闷皆被一扫而空。

崔迎之捂着胸口作出一副痛心疾首的夸张做派:“家中长辈以前可真的都唤我三娘。”

“我对你付出了整整一半的信任,你就是这么回报我的?”

ˉ

崔迎之最后还是没能问出屈慈的真名。

那时在荒山上将人捡回来之前,她已对屈慈的身份有过心理预期。

再结合屈慈身上那些致命的新旧伤痕和收缴来的利器判断,若他从前不是走镖的镖师,那么大概率是江湖杀手之流。

若是如此,不愿意透露真名便再寻常不过。

江湖中人,有意图声名远播威震四方之辈,自然也有历经风雨后隐姓埋名偏安一隅之人。崔迎之属于后者。

泱泱江湖最不缺的便是出类拔萃的新鲜血液。三年过去,再惊艳传奇的往事也随风消失在口口相传中,犹如昙花一现。

时至今日,曾在江湖搅弄风云引无数人竞相围猎的崔迎之,在绝大多数人的口中,也不过是被以沈三秋的徒弟代称。

这是崔迎之有意为之的结果。

是以,崔迎之能理解屈慈的隐瞒。

对于一生都未必有缘再见一面的陌生人而言,名姓是无关紧要的东西。

可他们二人如今同住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日日相对。甚至崔迎之连自己素来捂得严实的真名都透露出来了,屈慈仍是咬死不松口。

这就令崔迎之不太舒服了。

崔迎之开始当小尾巴,软磨硬泡,意图在精神上折磨屈慈,逼迫他速速招供。

屈慈扫地,她坐在一旁嗑瓜子。屈慈盘账,她就巴拉算盘珠子捣乱。要不是饭也得入她口,屈慈下厨,她都想偷摸多放两勺盐。

只是不论她作何举动,屈慈兀自岿然不动,一言不发,也不见恼意,情绪稳定得能和庙里头的秃头和尚一争高下。

僵持了三四日,两方仍旧谁也没有退一步的意思。小楼内的氛围肉眼可见的焦灼起来。

崔迎之的心态成功由“我倒要看看你能撑几日”,转变为了“看谁能耗过谁”。

终于,米缸见底,屈慈打算出门,她照旧紧跟到门前。

楼外林婶路过,不知详情,瞧见还暗道一句年轻人感情真好。

屈慈无奈止步,转身望向崔迎之,神情宽和,语调也柔。

“天色不大好,一会儿可能落雨,你要同我一起上街吗?”

听话风,可算是小小退了半步。

凝滞数日难以搅动的氛围似乎终于缓漫流动起来。

——崔迎之素来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人。

两人隔着一道门,一人在光亮里,一人在昏暗中。

站在门内的崔迎之迟疑片刻,在互相伤害和放过彼此之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前者,她迈过门槛,也迈过阴翳,铿锵有力道:

“走。”

-

屈慈发现崔迎之大概真的很不喜欢出门。

具体表现在一路行来崔迎之全程只管跟着刚入城没几日的屈慈,屈慈但凡故意落后了两步,崔迎之便也慢下步子有意等着他先走。

完全就是一副压根不知道哪里有粮铺的模样。

好不容易走到最近的一家粮铺,崔迎之又被店里小二忽悠得晕头转向。

“夫人,这可是从京城那边特地运回来的精米!有美容养颜之效,京里头高门大户的夫人小姐都吃这个。咱东家也是好不容易才弄到这么点儿的。”

崔迎之配合地“哇”了一声:“这么神。”

“可不嘛!夫人面善,小的私下便做回主,旁人买要三百文一斗,只收您二百五十文如何?这已是最低的价格了。”

“嗯……”似乎是在犹豫。

店小二趁热打铁:“新米前几日才到,今日就不剩多少了。夫人您看……”

“买!”

买什么买!三百文一斗,这米是金子做的还是银子做的?

真正手握荷包的屈慈冷眼看着他们俩唱双簧唱得宾主尽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