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掺料姜汤“今晚你走不了,以后也甭想……
第72章掺料姜汤“今晚你走不了,以后也甭想……
姜品糖擦干净脸,站起身来,顺手把毛巾泡进脸盆里,见她要洗毛巾,一旁站着的中年女人赶紧阻拦,说道。
“我来吧,你去那边坐着,等会儿我熬点姜汤,那就喝了暖和暖和身子。”
“不用麻烦了,我明天回家喝点感冒药就行。”
姜品糖拒绝她的好意,大半夜的,人家让她进屋避雨已经很好了,怎么能劳烦大婶再去熬姜汤呢,她没看时间,但估摸着这会儿也该凌晨一两点了。
中年女人泼了脸盆里的水,又把毛巾搭在绳子上,诶了一声,拖长尾音,浑身上下尽显憨厚朴素,劝道。
“这怎么成,你淋了雨,再不立马喝点姜汤,到明早肯定发高烧,可不敢冒险。”
姜品糖听到这话,想起了姜母,便觉得眼前的中年女渔民格外亲切,感激的说道。
“那好吧,麻烦您了。”
她松了口,中年女人放心走出去,也不打伞,横穿过院子走进厨房,烧起灶台,架上平日熬中药的锅子。
姜品糖站在北屋,相当于客厅,她实在不知道眼睛往哪儿看,四处张望,总觉得这家人有些奇怪,却说不上来哪儿奇怪。
院子里扑鼻的鱼腥味,说明他们平日也是打鱼为生的,屋子里收拾的极为干净,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也家具摆设样样齐全。
墙上挂着一张照片,应该是结婚照,照片上的人是她一进门就见到的大叔和大婶,比现在要年轻个二三十岁。
渔民结婚都早,听说很多人十八九岁就结婚生孩子了。
孩子,对,她总算想明白哪儿奇怪了,这个家从里到外,一点孩子的痕迹都没有,没有玩具,没有零食,没有图书,甚至外面院子里晾晒的衣物也没有小孩的,就连洗手擦脸的毛巾也只有两块。
不应该如此的,大叔大婶这个年纪应该有孙子或者孙女的,就算不生活在一起,但总会隔三差五见面的,只要有小孩来,必然会留下痕迹。
墙上连张照片都没有……
不仅没有小孩,甚至没有第三个人,难道说这个家里,只有大叔和大婶两个人生活?
姜品糖有些疑惑,但也没想明白是什么原因,再一擡头看见大婶端着一个米黄色的瓷碗走进屋,碗里是温热的姜汤,呈现棕褐色,难看也难闻。
她最讨厌喝的东西就是姜汤了,但是盛情难却,她没有拒绝的道理。
接过巴掌大的陶瓷碗,低头喝了一口,浓烈的姜辣味,甚至还能喝到姜丝,牙齿不小心咬到,姜丝在嘴巴里爆开,更是辣的嘴巴发麻。
她喝了好几口,余光撇见大婶还盯着她看,心一横,仰起头把碗里的姜汤全部喝完了,擦了擦嘴,苦笑道。
“很好喝,谢谢大婶。”
中年女人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接过她手中的空碗,看了一眼碗底,喝的倒是干净,一点粉末残渣都不剩。
姜品糖咂了咂嘴,舌头上好像占着什么未泡开的粉末,疑惑的问道:“您是用的姜粉吗?我妈以前熬姜汤是用姜片熬,味道也很辣。”
“都一样。”
中年女人心不在焉的回答,把空碗放到一旁的木头桌子上,也不着急去洗碗,只是靠桌边站着,默默的看着她。
姜品糖还是没忍住,环顾四周,问眼前的大婶。
“家里只有您和大叔吗,怎么也没看到您的孩子。”
中年女人身体一僵,一只手拧着围裙,神色突然变得紧张不安,侧过身答道。
“在外面念书,过年就回来了。”
“您有几个孩子啊?我之前也认识一个打鱼的大伯,我家饭馆的鱼都是从他那买的,听他说北港渔村这边每家都有四五个孩子呢。”
姜品糖坐在板凳上,脱下外衣,把衣服抱在怀里,一边烤火一边问。
她穿着一件浅粉色的大衣,被雨水淋过后变成了粉红色,虽然没有完全浸湿,但是表面的羊毛积了水,衣服抱在怀里沉甸甸的,还是烤干些的好。
中年女人眉头紧锁,侧站着,并未与她对视,呼吸变得急促,像是想起了什么悲痛的事情,断断续续的说。
“四,四个,我有四个孩子。”
她十八岁就跟自家男人结婚了,一连五年生了三个女儿,又过了五年怀上了小儿子,那年她二十八岁,身下三女一子,一家人靠着捕鱼为生,日子勉强能填饱肚子。
后来赶上政府开发北港海岸,这一片的渔民都沾了光,改建了屋子,买了新船,她家的日子也好起来了,攒了一年的钱买了摩托车,想着能把自家的鱼虾拉到市里去卖,价钱高。
可是谁能想到……小儿子跟着他们夫妇二人去市里卖鱼,遇上了人贩子,丢在了菜市场里,此后再也没找到。
她和丈夫忙着找儿子,一去外地就是三五个月,家里没了吃的也不知道,大女儿饿的受不了,学着村里的大人出海打鱼,刚一出海就遇上了台风,人和船都没了,丧事还是村长给办的。
二女儿长到十七,跟着同村的人去外地打工,在当地认识了个干工地的男人,怕家里反对,偷着结婚,没多久就怀孕了,生孩子的时候难产大出血,死在了手术台上。
小女儿是前年出的事,大学毕业在邻市找了份好工作,却不知怎的突发急症,送去医院的时候已经咽气了,听医生说,是心脏病,一出生就带着的,她哪儿懂这些,只以为小女儿是早产所以身体一直羸弱。
她受不了一连串的打击,拉着自家男人去了医院,非要再生个孩子,这时候她已经五十岁了。
医生的意思是,她不能怀了,女人老了就不能生孩子了,但是她家男人还能生,男人是一直能生孩子的,哪怕到了七八十岁,要咽气的时候。
她算是听明白了,敢情想要个孩子,就得再给自家男人讨个小老婆。
可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小老婆哪儿那么好找,何况她家穷的叮当响,是村子里最穷的一户,谁家愿意把闺女送到她家里来生孩子呢?
村头卖猪肉的那家倒是说愿意,可他家的闺女是个傻子啊,傻子生下来的孩子还得是傻子,她不愿意。
“真好。”
耳边的感叹声让陷入回忆的中年女人抽出思绪。
姜品糖烤干大衣,衣服搭在手肘上,从板凳上站起来,脸上带着笑容,身子暖和了,脸颊上也有了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