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莫非又是那小子?
第145章莫非又是那小子?
第171章莫非又是那小子?
首先就是人手的问题。目前大唐的士兵,如果全部送到修建黄河的路途之中,的确够用。
但是如此一来,边关无人镇守,一些已经对大唐跪伏在地的异族,很可能会因此而反叛。
到了那个时候,场面就很难收拾了。
其次,便是粮食的问题。
经过最近一段时间,钱大善人的对各个粮仓的粮食输送,的确让粮仓之中的粮食充足了许多,但还远远不够。
更何况,这些粮食是为了应对两年之后黄河泛滥或者是干枯所带来的灾难,简直就是那些百姓的生命,暂时不能动用。
更严重的问题是……
黄河治理,曾经让许多的明君焦头烂额。
即便是最顶尖的工匠,也只能做到治标不治本,能够让黄河安生个三两年,接着地方便会爆发,到了那个时候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诸多问题,瞬间便是出现在了李世民的心头。
李世民们顿时满脸苦笑。
“我心血来潮,我自认为来一个釜底抽薪,一定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两年之后的灾难,也会因此而避免。”
“可是,却没有仔细去想其中的一些细枝末叶,这才是最为麻烦之处。若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一便是让大军区治理黄河,也绝对是收效甚微。”
李世民顿时一阵的头大。
看到李世民忧心重重的模样,文武百官都是相对叹息,脸上充满了不忍之色。
陛下提出要治理黄河,便是为了大唐的未来,为了大唐的百姓安危着想。
可惜的是,陛下空有一份决心,这件事情却难以执行,一番美意怕是要付诸东流。
“陛下忧国忧民,实在是万古难得的明君。可惜啊,这黄河治理绝不是三年两年之功,至少要花费五六年的时间。那到了那个时候究竟是否有成效,也无人可以保证。”
“陛下千万不可因此而忧虑。黄河的治理已经经过了许多人之手,可是那些在力士上被称为明君之争,也无法完成这壮举,陛下何必忧心忡忡?”
“不错。如今我大唐让万族来拜,已经是许多明君无法企及之壮举,陛下万万不可为此忧心。”
文武百官纷纷劝说。
“众位爱卿不必多说!是给黄河势在必行。”
“朕既然已经说道就绝不会食言。治理黄河绝不可拖延!”
忽然之间,李世民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响了起来。
刚才忧虑的模样,转眼之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微笑。
目光之中更是充满了坚定的光彩。
文武百官:???
瞬间都陷入到了懵逼状态之中。
一个个面面相觑,简直有些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陛下刚才说啥?
治理黄河势在必行?
所以不知道这是势在必行之事,可问题是想要治理黄河谈何容易?那些问题解决了吗?
没有解决那些问题,却空口白话的说要治理黄河,简直就是空口白言,白白的耗费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最终却无功而返,岂不是要成为那些外族之人的笑柄?
刹那间,文武百官吃惊不小,纷纷向前想要继续劝说。
然而李世民却是一挥衣袖,背负双手起身。
眼眸之中的坚定之色,愈发的浓烈。
“这件事情这已经决定了。明日早朝继续讨论此事。”
“各位先回去好好休息。明日,朕必然要拿出一个置给黄河的策略。”
李世民那霸气的声音之中,充满了一往无前的决绝,他似乎无人可以改变他的主意。
文武百官,镜头纷纷震惊,此刻却也不敢多言,有序的退出了大殿。
随着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大点部门外。
轰的一声。
便想起了如同爆炸一般的讨论声。
“陛下的转变,为何会如此之快?他应该早已经想到这件事情究竟有多么的困难,别的明君无法做到,他为何坚信自己能够做到?”
“治理黄河,有千秋万代之功。那莫非陛下为了让自己的威名流传下去,所以不惧困难,是要治理黄河?”
“可是要治理黄河滩何用意?如果是能够做到的话,怕是有很多人都去做了,也绝不会等到现在。”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有人心中冒出一个又一个的问号,这一刻万分的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