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焚书时张良苦学 - 破阵子 - 雪如尘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破阵子 >

第二十二章焚书时张良苦学

嬴政说话的声音虽然很小,也只有一个简单的音节,但是在刚刚贺礼唱诵完的七十博士和一众官员心中,却无异于洪钟雷鸣,淳于越虽然是坐着,但仍旧觉得浑身酥软,就要倒下。胡亥现在已经是十五岁的大人了,虽然在赵高的教诲之下他也写了一手好字,并且对于秦国律法知之甚详,但偶尔也看一看诸子典籍,他心中也知道诸子典籍是十分有内涵的东西,此时听到嬴政这话,也是吓了一大跳。就在群臣都震惊万分盯着嬴政与李斯两个人看的时候,扶苏站了起来。

“父王,万万不可啊!”

听到扶苏这么一句,众人才稍稍安心。如此破天荒的荒谬之举,怎么可以施行呢?必然得有人出来阻止嬴政和李斯才是!

“陛下,万万不可呀!”蒙毅也起身说道。

随后众博士、儒生和官员都纷纷起身,同时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嬴政看着扶苏,眼神伶俐如刀。站在他身边的赵高只觉得身子一颤,似乎周遭的空气都在这一瞬间便寒冷了。

李斯则低下了头。嬴政在兴头上颁布的命令,谁人可以阻止?这些人必然是徒劳无功,而扶苏恐怕免不了一顿责罚。

“为何不可?有何不可?”嬴政猛地站了起来,盯着扶苏问道。

扶苏正要辩解,可是嬴政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一挥手说道:“放肆!”

那种君临天下颐指气使的帝王威严刹那间在大殿之上散开,原本五光十色陈列着各色珍宝的大殿在这一刻仿佛被黑风席卷,所有人都觉得眼前一黑,心中一闷,根本说不出任何话来。

随后嬴政对李斯说道:“李斯!”

“臣在。”

“此时朕便交由你来亲自执行,一个月之内朕便要见到成效。在此期间,谁人敢不停号令,格杀勿论!”嬴政雷厉风行地说完之后便立马转身离开。

赵高更在嬴政的身后,一起随着嬴政来到了后宫。听到一路上嬴政对扶苏骂骂咧咧,心中有些窃喜。等着到了嬴政的寝宫,赵高便偷偷对嬴政说道:“陛下,扶苏公子还真是被那些如生给带坏了。陛下千载之功,万世不可逾越之业绩,已经震动天下。扶苏公子若是能够猜度圣心,把陛下的本事学去一二成,后世子孙传而习之,大秦基业便能够万世永存,何必去学那些儒生的道理呢?”

嬴政闻言立马哈哈大笑,说道:“说得好!扶苏要是明白这个道理就好了。当初就应该让你去交扶苏。”

赵高又是诚惶诚恐地说道:“臣的学识不及扶苏公子一二,怎么能当他的老师呢?”

“哼,你比他不知道要强多少倍。一会儿你去长杨宫给他送一册《韩非子》,告诉他,年底的时候朕要考校他。”嬴政吩咐道。

“对了,韩终、候公和石生这三个人出海多长时间了?”嬴政突然想起了这一茬事儿问赵高道。

当初嬴政责怪赵高办事不利,徐福出海多年未归之后,赵高便又吩咐了重新出海。此时听到嬴政的消息,赵高说道:“船刚刚造起来,前些日子里有人回复说他们已经出海了。这一次臣已经把他们的家人全都抓了起来,不论能否找到神仙他们都必须在一年内赶回来,否则臣便将起家人族杀。”

嬴政点了点头:“这样做很好。”

说完之后嬴政不知道突然想起了什么,转身突然盯着看赵高看了一会儿。这把赵高看得云里来雾里去。良久,嬴政才转过目光,若有所思地说道:“你把胡亥给我叫过来,今儿没有跟他说几句话,嗯,就这样。”

等着赵高把胡亥给叫回来之后,看到胡亥那清秀的面庞,想着胡亥在赵高的指导下已经渐渐没有了小时候顽皮的禀性,对其母亲郑氏也十分的孝顺。嬴政心中很是满意。其实他最满意的还是胡亥这孩子十分的听话,对自己的主张也都十分的认同,这一点就比扶苏强太多了。

“郡守收赋不利,该当何罪?”嬴政直接问胡亥道。

胡亥看了赵高一眼看,见到赵高正笑眯眯看着自己,心中没有来有了底气,当下说道:“按时不足赋者,鞭五十,罚一年俸禄,延时足赋者杀。延时月余于不足赋之九成者株连,更甚灭族。”

“你以为,此律严苛否?”嬴政问道。

胡亥咽了一口唾沫,说道:“赋税关乎行军调动,一日拖延便有可能导致大军行军不利,战场失败。赋税是国家大事,不能有丁点儿的马虎。臣以为此律不仅不严苛,反倒极为宽容。儿臣以为,拖延一刻也当株连!”

嬴政点了点头又问道:“乡亭之官徙徒不利者如何?”

“当杀。”胡亥说道。

“为什么当杀?”嬴政坐起身子看着胡亥说道。

“徙徒之事本稀松寻常,亦无甚难度。而我大秦素来是宽政而严刑,徙徒时间放得很松,根本不可能出现什么意外。一旦有意外,必然是负责之人玩忽职守,又或者是劳役心有不满,蓄意拖延。此是对大秦之蔑视,必然需要重则。”

“宽政而严刑?这是谁跟你说的?”嬴政看着胡亥问道。

胡亥看了赵高一眼,说道:“是师傅交的。”

嬴政闻言哈哈大笑:“赵高,你交的很好啊!胡亥这孩儿比扶苏实在是强太多了!朕应该如何嘉赏你才好?”

赵高摇头说道:“都是臣应该做的,不敢贸然领赏。”

听了这话,嬴政笑了笑,没有再多说什么,竟然就不给赵高赏赐了。而赵高却比得了赏赐还要高兴,因为这证明嬴政更加信任自己了。

而嬴政则盯着胡亥,心中有了一些其他的想法,这太子之位是不是应该交给胡亥呢?

……

焚百家之书留实用经典的消息很快便在整个大秦帝国内传开了。

远在巨野湖的彭彪收到上头的命令之后,赶忙到巨野湖通知彭越。彭越在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想了想,看着彭彪说道:“我说二叔,他让烧书你烧就是了,咱家又没有这些玩意儿,你心疼什么?”

“这书能烧吗?这不是糟蹋东西吗?皇帝他是怎么想的?”彭彪虽然学识不精,许些字儿还认不太熟,但是也知道每一本书都是杰出人物的心血之作,是万万烧不得的。

彭越却不这么认为,他冷笑了一声:“二叔,你这是老糊涂了吧?你总共才认识多少字儿?就在这里充门面了?”

彭彪一脸尴尬,觉得跟彭越这样的人说这个消息,简直就是对牛谈情。

看到彭彪灰溜溜地扫袖离开,彭越冷哼一声:“我看这皇帝聪明的很,现在这些个书生们一个个嘴巴比天还大,动不动说这个说那个的,你们有本事自己打了天下来治理啊?空口说白话,有什么用?烧得好,烧得妙,最好把那些读死书的人也都杀了,这才干净。”

……

而在博浪杀刺杀嬴政不成之后,张良整个人都有些郁郁不得志。当初他本来与韩地的众多人都说好了,大家伙儿一起行刺。按照当时的情况,若是能够按照计划正常执行,嬴政必死无疑,谁知道众多人全都反悔了。每每想起此事,他总觉得无比烦闷。

张良祖上曾经是韩国上大夫,而且祖上几人分别在韩国灭亡之前的侍奉韩国五代君主,所以他可谓是名门之后。韩国灭亡之后,他一直想着要刺杀嬴政以报灭国之仇。因为他本人也是韩国名门之后,所以一直仰慕的是战国四公子当时,魏无忌、赵胜、黄歇、田文。他一直觉得魏国、赵国、楚国、齐国都有这样让人赞服的公子,而燕国更是有一个太子丹,韩国也里应该有一个杰出人物来为韩国正名才是。他便把自己当成这样一个人,也如同太子丹一般,将自己家里面积攒的所有钱都散出去,招了一大波士子儒生,只是最后的结果并没有史书上所记载的一般让他成为与战国四公子一样传奇的韩国救星,那些个门人也不是书上记载的一般忠贞为他效力。

在逃出博浪杀之后他回到了又回到了东海郡,想要重新找到跟他引为知己的仓海君。落魄一生几乎是散尽家财,他发现他最后只有这样一个朋友,心中十分的悲伤。可是即便这唯一的一个朋友,在他重新来到东海郡之后也发现这朋友已经换了住处,自己根本找不着了。

失魂落魄之下,他一个便游走在下邳地区。不过齐国旧地因为是最后一个被秦灭亡的国家,在灭亡之前六国不少的仁人志士都曾经聚集到齐国,打算依靠齐国与秦国进行最后决战。只是到了最后,齐国不战而降吗,使得大家都灰心丧气。因此,齐国地区仍然逗留了不少的六国亡国之臣。这些人在东海郡等地逗留着,加上东海郡地区匪乱丛生,倒是使得秦国的统治最为疏松,张良一个人在这里呆着倒也轻松。

自从刺杀嬴政失败以来,在下邳他便当上了游侠。因为他本人也练过一些武艺,时常打抱不平为人伸张正义,使得张良这个名字渐渐有了一些名气。靠着这个名气他渐渐又认识了一些朋友,收拢了一些钱财,日子过得又舒服了起来。

这一日他正在街边的茶馆之中喝酒,却突然听到街道上传来一阵追逐吵闹之声,他当下便丢了几个圆钱在桌子上,转身冲了出去。一出去只看到远处一群人秦国官吏追着一个留着络腮胡长着浓眉毛的大汉朝这边冲过来。那些官吏手上操着长刀,嘴里还不停喊着:“那逆贼,看你逃往哪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